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问题2023-08-18 11:03:26未知
在看守所暂时不能请侓师的情况有哪些
成立丢失枪支不报罪需要怎样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