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是什么意思

法律常识2023-12-01 09:12:23佚名

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是什么? 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二、回避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回避适用的对象。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应当注意的是,证人不属于回避的范畴。

2、适用回避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44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3、回避的决定权。

《民事诉讼法》46条:院长担任审判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4、回避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47条: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复议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以上,小编介绍了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适用的对象、情形,以及回避的决定权法律后果。千百年来,传统的中国人总是受到血缘关系或亲属关系的影响,在某一方面来说无法避免裁决有失偏颇。设立民事诉讼法回避程序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它促进目前的审判人员清正廉洁,防止徇私舞弊情况的发生,对建设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