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交通肇事罪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呢?下面,小编马上为您具体介绍,希望对您目前面临的问题有所帮助。
1、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负主要责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驾驶的一重型汽车的左侧与行驶摩托车的右侧相刮,摩托车及驾驶人(当场死亡)倒地,汽车的左后轮将摩托车的后轮碾压,被告人王某听到自己驾驶的车辆发出异常声响,且继续行驶二十米后,方停车查看车辆与摩托车是否相刮。其虽发现汽车二十米后有一摩托车及人员于地倒躺,因其未发现所驾车辆有刮擦痕迹,便驾车离开现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为逃逸。笔者认为,被告人王某的行为属于逃逸。因通过本起事故的责任认定,被告人负主要责任,已构成交通肇事犯罪;被告人发现车辆发出异常声响后,停车后又发现了摩托车及人员在道路上的实际状态,因此,其主观上应意识到肇事的可能性,但其却驾车离开了现场。从其驾车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上来看,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
3、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一、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二、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交通肇事罪逃逸如何认定的法律解答,希望对您有用。从上面内容科可知,认定交通肇事罪逃逸,首先得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其次,行为人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如果交通肇事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已经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现场的,不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你对此还有其他法律疑问,欢迎你随时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我们将尽快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地法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