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15系列销量不佳的影响下,富士康预计2023全年营收将同比下降,而这将成为2016年以来营收首次下滑。
11月14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三季度营收1.54万亿元新台币(约合3480.4亿元),同比下降12%,小幅低于市场预期的1.55万亿元新台币。
鸿海集团三季度净利润为431.3亿元新台币(约合97.47 亿元),同比增长11%,超出市场预期的340.1亿元新台币,为2021年第一季度以来新高,主要因为子公司、利息和外汇方面的非经营性收入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Phone手机制造商,富士康为苹果制造了全球大约三分之二的iPhone,鸿海约一半的营收来自苹果,而在今年iPhone 15系列销量不佳的情况下,鸿海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以及2023全年营收将同比下降。
鸿海在法说会上指出,明年除了正常运营和自动化支出外,中国大陆生产基地仍要投资扩增新业务,占整体资本支出比重最大,印度消费智能产品产能会增加,越南增加电脑终端产能为主,美国聚焦云端网络产品,墨西哥增加电动车零配件产能,在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持续推动转型升级。
据分析师预计,鸿海第四季度营收预计同比下降约4%,至1.89万亿元新台币(约合4252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营收将下降6.3%至6.21万亿元新台币(约合1.39亿元),而这将成为2016年以来鸿海收入首次下降。
富士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鸿海警告其营收将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之时,这也引发了消费者对苹果新款产品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未来需求的担忧。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iPhone 15系列在中国首发17天内的销量较iPhone 14系列下降4.5%,如果排除去年较往期晚了三周发布的iPhone Plus的影响,销量降幅超过10%。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代工领域,富士康也正面临着失宠的局面,以iPhone 15系列为例,富士康要与立讯精密、和硕、印度塔塔集团等三家共同分担订单。
其中,立讯精密将组装25%的iPhone 15 、60%的iPhone 15 Plus、30%的iPhone 15 Pro Max,而去年立讯精密仅代工了部分iPhone 14和iPhone 14 Plus,完全没有拿下高端机型的代工订单。未来,富士康的代工比例或将进一步被瓜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外界看来始终难以摆脱苹果的标签,但一直以来富士康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通过进入电动汽车、数字医疗和机器人等新行业来扩大业务。
上周六,富士康制造的两颗近地轨道原型卫星搭乘SpaceX运载火箭从美国南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发射升空。对于富士康来说,它们的发射代表着一个关键时刻,关系到公司能否实现业务的多元化,进入到新的商业领域。
随着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一些既有业务陷入困境,富士康的这一转型正变得更加紧迫。富士康希望通过此次发射证明,公司掌握了卫星技术,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太空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