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加入中信集团:拟更名中信金融资产,有哪些变与不变

新闻资讯2023-11-17 19:22:20橙橘网

中国华融加入中信集团:拟更名中信金融资产,有哪些变与不变


经历“瘦身”、引入中信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等一波操作后,中国华融拟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

11月15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02799.HK)发布公告称,根据该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及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名称全称将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中国华融”变更为“中信金融资产”,并变更司徽。上述有关建议变更公司名称的议案已经中国华融董事会审议通过,将提呈该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中信集团已同意中国华融使用“中信”字号。

上述公告只是当天中国华融发布的4份公告之一。其他三份公告显示,中国华融聘任徐炯炜为副总裁,徐此前担任中信建投投资董事长;拟斥资136.27亿港元收购中信股份(0267.HK)5.01%股份;已完成5家牌照类附属公司的股权出售。

换言之,中国华融上述4份公告表明,在中国华融瘦身化险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其与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中信集团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

2018年4月,时任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个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中纪委通报称,赖小民“违背中央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盲目扩张、无序经营导致公司严重偏离主责主业”。2017年末,中国华融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几乎集齐了所有金融牌照。2020年,中国华融认资产减值损失高达1077.55亿元,导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高达1029.03亿元。2021年1月5日,赖小民一审被判死刑,被控受贿超17亿。

赖小民的被查也拉开了中国华融瘦身化险、回归不良资产主业的大幕。

2021年12月,中国华融引战工作取得进展,向中信集团、中保融信基金、中国信达、工银投资、中国人寿定向发行股份募资420亿元,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此次发行后,财政部对中国华融的持股比例稀释为27.76%,仍为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中保融信基金跻身重要股东,持股比例分别达23.46%、18.08%。此外,中国信达和工银投资将分别持股4.89%、2.44%。

2022年3月,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中国华融24.07亿股内资股向中信集团增资。今年3月,财政部与中信集团完成上述权益变动的相关过户登记手续。权益变动后,财政部持有中国华融的股比为24.76%,中信集团持有中国华融的股比为26.46%,成为中国华融第一大股东

中国华融多位核心高管来自中信集团

与中信集团入股相伴随,中国华融的多位核心高管已由中信集团空降。

除了最新聘任为副总裁的徐炯炜,此前已有多名中信集团干部成为中国华融核心高管成员。

目前,中国华融的领导班子为: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刘正均,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总裁李子民,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胡建忠,党委委员、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徐勇力,党委委员、副总裁、财务总监朱文辉,党委委员、总裁助理温金祥,总裁助理高敢,纪委副书记曹焱。

其中,刘正均、李子民、朱文辉等多位核心高管来自于中信集团。

中国华融董事长刘正均现任中信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目前同时担任中信股份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在加入中国华融前,李子民曾任中信信托党委书记、总经理。

中国华融现任财务总监朱文辉曾任中信集团财务部高级项目经理、资深主管、处长;库务部处长、总经理助理;财务部副总经理等职。

“瘦身”进展:完成5家牌照类附属公司的股权出售

瘦身缩表、回归主业是中国华融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之一。

中国华融在11月15日发布的公告中称,2021年以来,根据监管“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的要求,该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分别实施了8家牌照类附属公司股权转让项目。截至11月15日,该公司已完成华融中关村不良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牌照类附属公司的股权出售,合并报表实现收益约35亿元(母公司层面实现收益约92亿元),有效补充了公司资本及流动性,支持了公司主业的转型发展,维护了公司经营及价值稳定。

今年3月,中国华融董事长刘正均在2022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中国华融顺利完成改革重组 ,正式加入中信集团,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刘正均提及,中国华融进一步聚焦主业,2022年完成华融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华融信托五家金融子公司的股权转让和整体划转,非金子公司清理整合稳步推进,不良资产主业规模占比达到76%,优化主业结构与业务布局,实质性程度占比大幅提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