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发生,又一个建议出台,是对缺钱的地方财政的建议:土拍可以取消地价上限的限制。
这个建议非同小可。
我们知道,中国的楼市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它不完全是市场经济,因为,中国是土地全民所有制,从土地供应来说,完全是计划供应,地方是土地资源的唯一提供者,当然也拥有定价权。
这个定价权,就是中国楼市的价格底盘。
非主流学者谢国忠二十年前就说,中国的楼市要跌70%,结果,是涨了二十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的大跌,为什么?
谢国忠算的是房子的建安成本,没有算入含在房价中的土地转让金。开发商在定价时,当然要把土地价格一起计入,这部分占了房价的60%。于是,有了两个引申的结论:房子不可能按谢国忠说的大降70%,那动的不是开发商的奶酪,所以会有行政干预,会有限跌令;决定价格潮起潮落的不是妙房客,是地价。
但是,有一个问题,现在的情况的确是房子价太高了,老百姓收入追赶不上房价,房子卖不出去了,这又怎么办?
2023年房子销售面积,继去年大降之后,又是大幅下降;为什么会出台逆向建议,允许土拍涨价?这是一种风暴前的暗示,还是选择?难道通胀将如期而至?
清华的李稻葵是这样解读的,他认为:打开土拍限价意味着一些配套的措施取消了,以前是什么措施呢?以前是开发商你要拿一块地,不是价高者得,而取决于你能不能给配套设施,于是加了很多繁琐的限制。
实际上,地方长的也是钱的账,土拍下来,开发商的限制太多,利润很薄,一不溜神,就算是楼盘正常销售出去了,也无利可图了,远不是以前大众拍脑袋想象的那种暴利的局面了,几倍,几十倍,可能吗?先要清楚谁是老大。
李稻葵认为,打开土拍限价,不是地方想敛钱,是要把一些配套从开发商那里剥离出来,开发商利润空间变大了,才有积极性,当然,财政也不能少收,土拍说到底还是敛钱,最终会是一个责任分担的调整,虽然如此,打开了土拍限价,理论上还是会引起房价被动上涨,至于地方财政、银行、开发商之间怎么个玩法,对市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
去年土地出让金下滑了23%,打开土地价格当属无奈。
其实,打开不打开,对整个楼市价格都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趋势已经定格,有形之手可以定义供应端,定义不了需求端,楼市不可能大涨,如果地方摆脱不了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房地产行业就还是将夜,政策必须在斩断供应端、大幅降价和通胀用货币泡沫对冲之间,做出选择。
至于提高老百姓收入,这是最美好的预案,那么,告诉大家一个黑色真理,太美好的预案都不会实现。
当然,现在的政策不再是一刀切,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彻底拉开了距离,于是,业界似乎与政策达成了一致,放弃了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所谓打开土拍价格限制,一定是奔一、二线城市去的,在一个短期通缩,长期通胀的预期下,特别是一线城市,很可能成为有钱人投机的新战场。
马光远与孟晓苏都持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一线城市限涨,完全是蛇足,一线城市完全是富人投资性消费或投机的天堂,限涨对穷人毫无意义,是便宜了富人。
看目前的趋势,打开一线城市的地价,也意味着打开一线城市的限涨,那么,这种操作的背景语言,很可能是:通胀时代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