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证监会针对信披违规的处罚也更为及时有力。
11月17日,超卓航科(688247.SH )因为599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未如实信披、涉嫌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等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被上交所、湖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监管的严惩之下,超卓航科实控人承诺将积极筹集资金,先行垫付“失踪”存款。
受访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上市公司因为信披违规而被立案调查的情况并不多见。
此次超卓航科被立案调查,一定程度上说明监管对上市公司违规信披的惩治力度升级,有助于倒逼上市公司规范自身行为,增强信披合规性。
5995万元银行存款不翼而飞
11月17日,2022年7月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超卓航科,一日收下三份罚单——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上交所的监管警示以及湖北证监局的警示函。
三份罚单所为同一事件:5995万元银行存款不翼而飞。
综合监管罚单与超卓航科公告,今年年初,超卓航科拟将首发上市募集的6000万元闲置资金用于银行存款,3月30日,其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超卓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超卓”),将6000万元存入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城北支行(以下简称“招行南京城北支行”),以期实现存款收益。
看似的6000万元存款,实际上,其中的5995万元被当作了相关票据的保证金,当日即被划入保证金存款账户。
8月16日,超卓航科在《2023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中,将实际存放于招行南京城北支行的6000万元募集资金,披露为购买了浙商银行5995万元的结构性存款,未真实反映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10月7日,5995万元票据保证金被划出上海超卓账户,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对此,超卓航科同样未及时信披,直至近1个月后的11月4日,方发布《关于部分银行存款被划转的风险提示性公告》,首次披露5995万元“失踪”事实。
消失的5995万元,是超卓航科2022年上市时募集的资金,被子公司上海超卓划走并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显然并非当初募资用途,无疑也将给超卓航科带来重大损失,继而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因此,监管罚单如约而至。
信披违规、涉嫌改变募资用途被立案调查
像超卓航科一样,银行存款不翼而飞的事件虽不多见但也并非个例,在过去,此类事件往往招致警示函,却鲜少被立案调查。
11月17日,超卓航科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原因为超卓航科涉嫌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所谓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起因即是599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却未如实信披。上交所与湖北证监局同日开出的警示函中,在指出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违规的同时,进一步明确点出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
多份罚单的同时到来,使得超卓航科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超卓航科11月17日晚间公告,其实控人承诺将积极筹集资金先行垫付上海超卓被划走的5995万元存款,并协同超卓航科、上海超卓共同追索前述款项。
“合规使用募集资金、及时如实信披,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全面注册制下,信披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但客观现实是,不少上市公司由实控人一手创办,为兄弟企业、夫妻公司,实控人及部分高管短时间内难以做好从‘私人企业’到‘公众公司’的观念转变,信披意识较为薄弱。此种情况下,即需要监管制定明确规范,并及时严惩违规行为,以倒逼相关企业及实控人加强自我约束。”受访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同时指出,惩处的目的在于形成威慑,一方面,倒逼该公司不敢再犯;另一方面,杀鸡儆猴,使得其他上市公司不敢做出类似违规行为。与此同时,较为理想的结果是,敦促上市公司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当下违规事件带来的投资者损失降到最低。
“超卓航科实控人承诺的筹措资金先行垫付5995万元失踪存款,即是较为理想的补救措施。但承诺不代表落实,还需关注资金后续到位情况。”该受访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