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11月20日消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共同发展促进持久和平公开辩论会上发言。
全文如下:
各位同事,
我感谢古特雷斯秘书长、罗塞芙行长、萨克斯教授的通报。你们的真知灼见带给我们重要启发。我也欢迎各国代表出席今天的会议。
和平、发展和人权是联合国三大支柱,其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是促进和平、保障人权的基础。安理会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同时必须看到,和平与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要实现持久和平,必须解决好导致冲突的根源性问题,从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一些热点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陷入周期性反复的恶性循环,值得深思。
中方倡议召开这次公开会,就是要推动从更深更广视角看待安全问题,补齐发展支柱这一短板,致力于以发展促和平,寻求推动持久和平的全面有效办法。我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实现基本、包容、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检视安理会议程上的热点问题,绝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地区,贫困、发展不平衡是带有共性的特征。
保障民生是实现国家稳定的基础。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才能免于饥饿。发展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改善生存条件,并创造更多就业。提升医疗卫生,才能保障民众健康。发展教育,才能让青年看到希望。只有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消除贫困,才能铲除极端主义和冲突暴力的土壤。
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筑牢持久和平的根基。脆弱国家要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增强区域发展协调,确保各族群、各阶层平等发展的权利,着力保护弱势群体和发展困难地区,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防止出现过大贫富差距和发展鸿沟,推动国家走上持久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实现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有效途径。我们注意到,一些国家打着民主、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强加治理模式,使一些地区动荡不止,造成大量跨境难移民,最终也反噬到自身。
各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各异。要充分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各国根据国情选择治理方式,结合禀赋条件制定发展战略。非洲一些国家反复陷入动荡,充分表明外部强加模式水土不服,反而带来更多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南北发展长期不平等、不平衡,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责任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特别是把提供发展援助的承诺切实落实到位,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并尽可能让发展中国家分享到数字技术、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红利,实现跨越发展。
当前全球化进程遭遇一些逆流,但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我们要大力支持区域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各国融合发展,通过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三方合作,增强协同发展的国际合力,让全球发展的成果公平惠及所有国家。唯有强化各国利益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全球性安全挑战的威胁。
第三,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安全,推动建设发展友好型的国际社会。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取得长足进步,但始终处于全球化的边缘、国际产供链的低端。这不是发展中国家不努力,而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不公正、不合理。
我们要坚决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大搞保护主义和本国优先,反对发达国家在国际合作中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当前受地缘冲突、主要大国不负责任财金政策外溢影响等冲击,不少发展中国家疫后复苏更加困难,一些国家和地区陷入动荡或隐患加剧,值得警惕。
我们支持联合国将发展议程置于优先位置,响应古特雷斯秘书长呼吁、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架构改革,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我们敦促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融资、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更多满足发展中国家的迫切需求,欢迎新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从中发挥更积极作用。我们要求发达国家切实兑现气候融资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承诺,期待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能力方面取得更多实际成果。
世界要实现持久和平和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少数国家越来越富、大多数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我们要推动建设发展友好型的国际社会,推动各国走共同发展、共同安全之路,不让一个国家在发展之路上掉队,不让一个国家在和平之路上受伤。
各位同事,
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世界秩序的维护者。当前中国大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自身新的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新的机遇。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睦邻友好政策,推动亚太地区保持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建立集体对话与合作机制,全力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和特殊处境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培育夯实和平稳定的根基。中方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生动践行发展促和平的理念,为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共同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及安理会在全球和平、发展事业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将通过“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对联合国和会员国的相关行动加大资源投入、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我希望在这次公开辩论会上,大家既能充分阐述立场、表达观点,又能相互聆听、增进理解。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存异求同,凝聚共识,更好履行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