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唤醒”消失的课间10分钟?温州这些学校创意满满!

新闻资讯2023-11-22 08:31:03橙橘网

如何“唤醒”消失的课间10分钟?温州这些学校创意满满!


最近,有关“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冲上热搜,一些学校害怕学生课间打闹出安全事故,规定除喝水、上厕所外,不能走出教室活动,“课间圈养”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对此,社会有意见,家长有看法,教师很无奈,学校很迷茫。

如何把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破除“课间圈养”现象?如何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有呼吸感”的课间生活?记者近日走进市区几所小学一探究竟,并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问卷调查

学生反映“课间十分钟”常被占用


下课了,你会走出教室活动吗?你的“课间十分钟”是否经常被占用?连日来,记者在温度新闻APP和温州新教育公众号发起一项面向市区小学生的微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8份。16.67%的受访者表示课间“经常被占用”,42.71%的受访者表示“有时被占用”。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女生向记者诉说了她的无奈:“课间10分钟,老师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1分钟,剩下的时间收发作业本,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当被问及课间十分钟为何无法活动,“教师拖堂”“学校担心发生学生安全”这两个选项最热门,当然,也有学生表示是“自己不想活动”。

“课间你是否会主动走出教室?”72.92%的受访者表示“会”,27.08%的受访者表示“很少出来”甚至“从不出来”。

在“课间十分钟”通常会进行什么样的活动这道多选题中,55.21%的受访者选择“室内放松休息”,66.58%的受访者选择“到户外活动”,35.42%的人更愿意“在教室写作业”。

对课间十分钟的满意度调查,55.21%的受访者打分在4分以上,10.42%和11.46%的人分别打了1分和2分。在你希望未来的“课间十分钟”能多开展哪些活动这道多选题中,选择“室外体育活动”的呼声最高,其次是“室内休闲活动”和“文艺活动”。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陪孩子填问卷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她说以前很少听孩子说起课间玩耍的事情,“倒是最近,孩子回家说老师鼓励他们把各种棋带到学校,下课可以和同学下棋。”一位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课间时间短,教室在三楼,操场比较远,下课了,学生在教室里自由活动比较多,在走廊追逐打闹是不允许的。”

实地走访

多项创意实践“唤醒”下课时间


“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来说十分宝贵。自由奔跑的身影和时时传来的欢声笑语,是校园充满活力的风景。我市中小学生如何度过宝贵的“课间十分钟”?他们最期待什么样的“课间十分钟”?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市区几所学校走访了解。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在温州市实验小学,由学生录制、音量特大、持续时间特长的“新铃声”,就是在提醒着老师和同学们,下课时间到了。更有意思的是,学校还在每个班设置一名“灯长”,下课铃声一响,“灯长”就会及时关灯。得益于“新铃声”和“灯长”制度,教师们不再拖堂,属于同学们的“课间十分钟”得以顺利开展。

桃花岛校区是该校2019年投用的新校区,教室外最宽的走廊预留了10米左右的空间,设置了“迷你足球场”“数字跳格”“乐高墙”等游戏区域,课间十分钟,同学们不用跑到楼下,在楼道席地而坐就能畅快玩耍。温州实验小学学生蔡梓涵最喜欢玩积木墙上的玩具:“有时候玩地贴,比如萝卜蹲或者迷你足球。我希望下课的时间可以再长一些。”

课间休息,瓯海牛山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总能见到孩子们运动的身影。本学期,学校在学生活动区域设置了智慧操场,安装了7个“AI运动吧”,孩子们只要站在镜头前跳绳,机器就能自动识别出数量。“跳绳、开合跳、仰卧起坐等都能进行计数。机器还有动作分析、小组PK、实时排行功能,孩子们最喜欢约上同学PK,课间走出教室、自主运动的氛围浓了。”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温州市籀园小学向全校师生征集了许多课间小游戏,有不受场地限制的“一二三木头人”“跳房子”等游戏,也有“跳皮筋”“挑棍子”等传统游戏。任课老师还结合学科特点,开发了“竹节人游戏”“气球小车”等创意活动,让孩子们肆意撒欢;温州道尔顿小学下课时在教室外的走廊摆起了甜品台,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小点心,用美食吸引孩子们走出教室。“课间不仅要吃,还要运动起来,学校为学生安排了课间操和集体游戏,并有值日教师做好课间安全管理。”


厘清责任让学生尽情撒欢

专家观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课间十分钟”的安全问题,是校方最大的顾虑。学生在课间不可避免会追逐打闹,跌倒磕碰产生纠纷乃至安全事故,让学校对学生的课间活动提心吊胆。为了避免出现问题被教育部门追责、被家长索赔,一些学校不得已对学生采用“圈养”模式。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无论是2021年开始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还是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都对开展学生课间活动做出明确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要求学生课间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显然有悖国家规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崔岐恩看来,青少年的成长不能囿于课桌的方寸之间,不能带着名为“保护”实为“约束”的枷锁。“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缓解疲劳,其拓展功能还包括满足与同伴交流的社交需求。”他认为,玩闹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孩子的学习应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能身心健康、内外和谐。紧张的课程之余,让孩子轻松自在几个‘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

如何把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造“有呼吸感”的课间生活?温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徐旭东表示,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教师、家长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明确责任、密切合作、综合施策。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可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应对活动中出现的纠纷;学校和老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孩子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采取增加防护设施、派设巡查老师等安全措施;家长应充分理解、信任学校和老师,出现问题积极沟通。“只有先为学校‘松绑’,学校才敢放开胆让学生在课间自由奔跑玩耍。”

记者:潘舒畅

编辑:瞿含张

审核:林 慎

本文标签: 学校  教师  温州市  大邑县教育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