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公众号,还是短视频,特别能讲道理的,一般来说,都是小娃家长。
我常常想,如果回到娃小时候,我能比现在做的更好吗?
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
在经验并不充裕、又不爱学习和思考的情况下,我还是原来的自己。
娃小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懂得挺多。
那时候我也热衷于想很多,但却做很少。
我们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总是觉得自己知道很多,总是觉得自己很懂道理。
或者,只是懂了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掌握了打开真理大门的钥匙。
所以,你看,娃越小的家长讲起道理来越头头是道。
而随着娃长大,越来越多的家长要么失语、要么消失。
懂得了很多道理,却未必能养好娃。
原因在于,每个娃都是独一无二的。
以及,懂得了道理,是否真正消化了,还是个问题。
越缺少实践经验的家长,越容易生搬硬套各种道理,套完之后发现情况不太对头,及至最后醒悟,原来道理是道理,实践是实践。
这就像,菜谱人人都能拿到,但是想要做出好菜,还需要几百上千次的练手,加上日常没事儿就琢磨。
当然,养娃可比做菜难多了。
幼儿园家长日常工作是发现天才,到了小学家长们每天的幻想都是挑选哪个985,怎么也得留在京沪吧。
到了初中,家长们聚在一起,通常不会谈论学习。
即便想要打探个信息,那也要从学习周边聊起,比如大人帮忙完成的实验作业呀,比如最近和学校相关的社会热点呀。
越熟的人,想要聊个孩子学习,拐的弯越长,这里的山路十八弯。
反倒是陌生人聚在一个群里,还容易说点实在话。
等到了高中,几乎就没人聊学习了,即便是多年好友、家里亲戚之间,想要问个孩子情况都要三缄其口,想来想去最终还是闭上自己的臭嘴。
一般主动出来聊的,都是孩子情况很是理想。
所以我们很难了解到高年级孩子的情况,或者只能听到一些传说的信息,过了好几手的“我同学的闺蜜、我同事的表亲”之类的情况。
残缺不全、不明所以。
虽然小娃时代太过懵懂,但是还是非常怀念那时候,毕竟那时候充满无限希望,而且说起道理来从不怯场:):)
不像现在,经历了现实的考验,经受了娃青春期的折磨,明确知道太多事情不可控,你想的东西和你能得到的东西中间隔了太平洋。
逐渐地,我们能讲的道理会越来越少。
想要表达,我们开始尝试讲故事、讲事情,然后是诉苦。
我看到很多高中家长讲的是孩子的勤奋、对孩子没有上进心的无奈,几乎没有人再讲道理了。
我们甚至开始明白,讲道理,那是号称专家们干的事儿。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学会谦卑,逐渐走向成熟,哦,不对,是衰老。
所以,如果你还有热情讲道理,那么请珍惜自己如火的青春:)
冬日漫漫,镇日无聊,有感于人生渐颓,年底时日,好好休养生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