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用地改革试点,试出了什么?

新闻资讯2023-11-23 16:02:59橙橘网

混合用地改革试点,试出了什么?

航拍成都金属云商总部及区域中心项目。 受访者供图

按现行土地供应制度,土地“招拍挂”时,一宗地只允许有一种用地性质,商业就是商业,工业就是工业。

2020年以来,四川探路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成都、泸州、绵阳为试点市,推动产业用地由单一性质向制造与仓储物流、科研、办公、商业等融合发展。推进3年多,试点基本结束,究竟试出了什么?

为何试点

是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更是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

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缓缓流淌的赤水河旁,酱油香气弥漫。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是“前店后厂”,积极“跨界”,不仅是一家酱油酿造厂,更是一处工业旅游地,游客可以一边品尝酱油冰淇淋,一边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酱油传统酿造技艺。

“推动产业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我们正在开辟‘工业+文旅’新赛道。”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了指赤水河对岸,“对面是我们的新项目,将建成集生态酿造、非遗技艺传承、研学旅行、参观互动及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沉浸式非遗传承酿造基地。”厂区按照功能需求划分为生产、研发中试、工业旅游接待等多个功能分区,同一区域满足了企业生产、存储、销售、配送、展示、办公等需求,形成研发设计、基础生产、展示、营销等环节串成互通互联的闭环。

“现行‘一宗土地只有一种用地性质’模式,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研学等多种土地用途需求。”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利用科科长程剑介绍,当地为其新项目供应了混合用地,工业用地兼容仓储用地。

不仅是企业,城市也对土地混合利用提出要求。成都市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多元化场景打造、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城市空间综合开发等都有了混合利用的需求。比如,青白江区招引制造企业需要仓储用地,物流项目也有冷链加工等用地需求。“传统单一的工业用地模式,难以满足当下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混合用地改革是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更是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总结说。

针对新产业新业态在用地上呈现出的多种用地类型混合的特点,此次混合用地改革明确任务,要在规划的编制调整、土地用途的确定、地价的形成、土地的供应方式以及项目的监管方面积极探索,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技术标准等,努力形成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在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和程序闭合。

试点关键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定具体混合功能以及兼容比例,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等

复合化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课题——用地规划必须跟上:还未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区域,需要合理布局适当比例混合用地;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区域,要根据主导产业及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调整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步骤需要探索——确定具体混合功能以及兼容比例等。3个试点地,均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例如,泸州形成《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建设用地兼容表》等制度,规范规划技术指标,对混合用地具体混合功能、混合比例、建设规模等进行控制;成都则编制混合用地正负面清单,按照《成都市推进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工作指引》,确定商业主导混合型、商务金融主导型、工业主导型等八类混合用地,明确鼓励混合、允许混合、禁止混合用地类型,促进产业发展和规划编制的深度融合。

在此基础上,试点地逐步梳理准入机制、供应机制、登记管理以及供后监管等环节流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主导用途用地类型,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明确出让年限等要素。

绵阳市游仙区自然资源局利用股工作人员尹姮全过程参与了绵阳首宗混合用地的出让。该宗混合用地位于游仙区石马镇,面积27.91亩,于去年12月出让,计划建设游仙区高新企业加速器二期项目。

“我们在编制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综合考虑了产业融合、建筑兼容等因素,明确混合用地主导用途为工业用地,兼容用途为物流仓储用地。”尹姮介绍,根据产业园区准入标准、产业发展规划等,明确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产能等准入指标,“这宗地按照标准地供应,约定的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产值不低于500万元/亩,税收不低于15万元/亩。”

地价评估也是一大难题。“我们随机抽选3家评估公司对土地价值进行综合评估,选取了平均值,合理确定土地出让价格和方案。”尹姮说。

截至目前,成都、绵阳、泸州三地共出让14宗混合用地,工业用地主导、兼容物流仓储占多数。成都还“解锁”出让一宗科研混合工业用地、一宗体育混合商业用地。

试点成效

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给予支撑,也为后续产业升级打开空间

11月15日,记者走进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金属云商总部及区域中心项目。这里是四川首宗出让的混合用地,主导用途为物流仓储用地,兼容用途为工业用地。去年4月,这块地由成都云钢联物流有限公司竞得,同年7月开工,建设钢材分拣中心、钢材库房、钢材加工中心3个库房。其中2个库房已经投产,另外1个库房年底入场建设。

“物流仓储用地用于钢材分拣和仓储,工业用地用于钢材生产。换句话说,钢材生产加工、储放、分拣和配送,在这一宗地就能完成。”公司行政部主管张晗介绍,项目着力打造一站式加工、仓储、配送服务平台,目前招引近50家企业入驻,混合用地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非常契合。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如果按照以往的产业用地供应模式,项目除了需在以物流仓储为主的产业功能区选址物流仓储用地外,还需在其他产业园区选址工业用地,拉长了企业从购地到规划建设、投产达效的周期,也增大企业用地及货物运输等成本。

多位受访者表示,混合利用改革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给予了支撑,也为后续产业升级打开空间。

试点的终点是沉淀经验,形成更容易推广的体制机制。

泸州已有相关动作。今年3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及案例经验,泸州印发《混合用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指引》,总结提炼全市混合用地试点工作经验,为后续混合用地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市完成试点任务后,我省将对试点工作开展成果验收和总结评价,吸纳改革经验,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和经验。

节约集约土地四川还有这些举措

自然资源厅聚焦用地管理关键环节,多措并举,促进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提升。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已处置批而未供土地47.89万亩、处置闲置土地5.62万亩,提前超额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年度处置任务。

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严格执行“凡用地、先挖潜”,新增用地与存量土地消化严格挂钩,多措并举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同时,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按照“一企一策”、先易后难原则逐步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今年4月,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拓展评价对象范围、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归集制度、深化评价成果应用。今年,四川全面建立“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方式。今年以来,全省省级及以上园区供应工业用地490宗、3.8万亩,“标准地”供应比例达10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