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敢于放任孩子随便试错的勇气,其实是自身雄厚财富资本提供的底气。
最近一个在北京海淀的重点学校读书的十二岁男孩引起了各大网友的关注,这个男孩出生于名校毕业的教育世家,姥姥姥爷全都是清华毕业的高才生,可已经五年级的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
妈妈称:就告诉他1万遍怎么做,就告诉他你只要把这个撇写在这儿都不会做,他就不那么做,我不知道脑子里哪块出了什么问题。每每妈妈崩溃,孩子只能无奈地说:那你能小声点吗?你喊就有用吗?
别的同学认真听课,只有他全程走神摆弄玩具,下课铃响,第一个冲出去,上课铃响,迟迟不知道回来,只会躲在角落玩游戏,前一秒刚教会的东西,下一秒忘得一干二净。妈妈辅导功课就跟打仗一样难,气的结节都多了。可偏偏儿子跟没事人一样还嬉皮笑脸的说:“妈妈,你命苦,上辈子学习,下辈子教儿子学习”。
妈妈听从老师的建议,带着儿子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儿子患有多动症,但智商完全没问题,甚至比一般小孩更聪明。妈妈开始自我反思,觉得是不是自己太急躁,于是找来清华毕业的姥姥姥爷帮忙。无奈,姥姥太过隔辈亲,啥都顺着孙子,根本镇不住场,觉得孩子能玩就挺好的。
妈妈眼见这个方法行不通,还是亲自出马。儿子写作文,他就全程蹲守在旁边,花了两个小时,只写了20个字,里面有一半还都是错别字。妈妈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带他去更专业的机构做了检查,这下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儿子成绩不好并不是因为多动症,而是先天患有阅读障碍。
一段别人眼里正常的文字,在他们看来就像是上蹿下跳的字节,很难完整通顺的读下来,就连写字也全靠硬记字的形状,别人写的一笔一划,而他全程像在画画。
孩子学习不好一定是笨吗?或许我们都错了
孩子说:“我看书的时候特别累,那些字都是一闪一闪的,就一会白一会黑。”最关键的是,这种病很难被发觉,父母都只会觉得是孩子犯了不爱学习或者太笨。这个病虽然不影响智商,但会伴随终身,照样是个头疼的事,妈妈起初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更加担心儿子的未来会因此天翻地覆,不仅加大每天的培训力度,早上还要督促儿子起床跳绳锻炼。可努力了半年毫无成效,儿子反倒比之前更加厌学,妈妈干着急,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有次意外得知儿子因为成绩差又不会念字,在学校被同学嘲笑,倍感自卑。妈妈终于释然,不再鸡娃,转而开始帮儿子更好地融入集体。他私下组织其他家长办亲子聚会,玩游戏,同时敞开内心把儿子有阅读障碍的问题告诉他人,正视问题的方法。
很管用,同学不再觉得儿子是个怪胎,老师也在各种细枝末节上提供帮助。儿子在一场小测始终有进步,老师都会公开表扬,汉语拼音一个小卷子全对老师也会在全班进行表扬,老师也想让孩子重拾信心。
妈妈说:“老师用心良苦,我们能够体会。可能他们的孩子基本就没错过,可我儿子真的没对过呀,而且特别感谢这些家长,他们对我们的鼓励,我真的觉得非常重要。”
妈妈内心很坚定,虽然儿子有阅读障碍,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因此照常认真辅导他的功课,周末还组织大家去野营。儿子的心态也转变了,不再觉得这是个丢人的事,并坚信未来的自己一定会有特殊的才能。
脑子里给你关一扇门,但肯定会给你开一扇窗。
妈妈觉得孩子肯定有一项特长,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或许这就是幸福家庭带给他的自信。虽然他先天阅读障碍,但他有个富裕的家庭,爱他的爸妈,还有清华毕业的姥姥姥爷,这些条件就注定他的未来不会难过。或许也正因如此,妈妈才能这么早学会跟自己和解。
读写障碍小知识:
在学习与阅读、书写方面存在显著和持久的困难,如单词阅读的准确性、阅读的流畅性和阅读理解缺陷,拼写的准确性、语法和标点符号准确性以及写作中思想的组织和连贯性。
患者在阅读和书面表达方面的表现,通常明显低于按年龄和智力水平预期所应达到的水平,并导致个人学术或职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他们的语音处理、视觉感知、听觉认知、专注力、分辨左右、列序或组织等能力也明显较同龄儿童弱。
对于读写障碍的孩子要有专门的方法和技巧,大家身边要是有读写障碍的孩子也不要嘲笑他们,其实一般读写障碍的孩子智商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