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一位中学老师曾经可以说是在网上出尽了风头。
而“风头”的起点是,他公开在某公开的网络平台发文称,不怕被喷,三个校长找他谈话,让他跟早晚自习,他强势地要求教育部拿出老师不享受八小时工作制的文件。
这位老师理直气壮表示,“家长也罢,校长也罢,非要把额外的任务推给我,请恕我无法接受。”
这位老师认为“上班认真教书,下班准点回家,家长有事顾不上孩子,我下班也有事,我要健身我要玩我要哄孩子。”
他还说:“我不眼红参加早晚自习的老师比我拿得多,谁也别把自己的任务推给别人,至于这个任务如何界定的,我听教育部的。”
当时这段言论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要知道这位老师是实名认证的“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的老师。
能够想象他发出这条内容以后,在网上引起轰动,他在当地如何成为名人的。
但是这可不是好的“出名”。
几个月已经过去了,再去搜索当初发出这条内容的账号“帅气满江湖”,已经搜不到了,显示账户注销了。
参加早晚自习,是老师的多余任务吗?
我是家长,可能有人会说,家长的角度说这件事,本身就不公平,因为家长会不自觉站在有利于自己和孩子的角度来评论这件事。
为了尽量去了解老师的思想,我特意跟教高三的闺蜜聊了这个问题。
她听到这个老师的相关言论以后,不屑地一笑:“没有人逼你当老师,你不接受老师有早晚自习这件事,那就不要当老师,条条大路通罗马,你找朝九晚五的工作就是了。”
“让你上早晚自习的时候,你有话说,逼逼叨叨的,怎么放寒暑假的时候,开心得要命。既然享受八小时工作制,那寒暑假怎么算?”
她是一个高三的老师,工作压力很大,有的时候也会吐槽自己的工作,吐槽学生不上进,她甚至说过“下辈子不要当老师”这样的话,因为她觉得“老师”的职业生涯掌握在学生手里,她自己很多时候有一种无力感。
看吧,这才是一个相当客观的表述,她并没有百分百热爱自己的职业,但是总体来说她是认可自己的职业的,也接受自己的这份职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她会觉得上早晚自习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虽然会有抱怨,但是她不会认为这些任务是“多余的任务”,她觉得这是老师的本职工作。
所以,我说她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老师的工作性质,几乎所有人都了解,上课、备课、早晚自习,甚至周末补课,这不是参加工作以后才有的现象,这是参加工作以前就有的现象,在成为老师之前,他就一定知道这件事。
既然选择了老师,就相当于接受了这一切的设定,而不能说是,好的接受(比如说寒暑假),对自己不利的就要否定,天下的好事都让你给挑了。
既然老师这么辛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要当老师
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问过当老师的亲戚朋友。
很多人会说:“寒暑假还是很舒服的。”
“老师的社会地位还是蛮高的,受人尊重。”
“当老师其实挺好的,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安心上课就行了。”
“跟学生打交道,其实挺舒服的。”
“上课其实也没有那么累,也还好,哪个行业不累呢?”
是吧,当我们问“为什么还要当老师,老师这么不好,压力这么大,不当老师行不行?”
很多人又会说不行,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当老师挺好的,比很多行业都舒服。
这也是一个现实,哪有不累的工作呢?如果有目标,有方向,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认清这个现实就行了。
“老师”的工资不算高,但是福利待遇好,“老师”在线时间长,晚上九点以后回家都是常态,可是老师真的可以拥有至少两个月的自由时间,寒暑假真的很吸引人。
这都是相对的,还是那句话,好的无条件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就得站出来吆喝,这样的人迟早要付出代价,要么想闭嘴当个合格的老师,要么跳出来,不要再继续当老师,后边有排着队的人想要当这个老师呢。
谈一谈付出感和平衡感
年轻人容易冲动,但是面对现实的时候,经过理性思考以后,就会选择沉默。
朋友圈里有个95后的高学历老师,这个老师在一所名校教中学,他很有个性,能够从他的朋友圈内容感受到他的不羁。
他原来戴耳环,打扮非常潮流,跟“老师”的形象八竿子打不着。
有一天他因为形象问题,被校长揪着一顿猛批,校长说让他珍惜自己的职业生涯机会,不要因为这种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
他发了一条朋友圈,然后表示要辞职,不想干了。
但是两天之后他默默地删除了这条朋友圈,然后改变了形象,摘掉了耳钉,“重新做老师”,选择用行业的一些潜规则约束自己。
年轻人如果没有付出感,找不到平衡感,想要继续保持个性,比如说拒绝上早晚自习,拒绝多一点付出,那么迟早要为自己的这份坚持付出代价。
要么被新人取代,要么选择沉默下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老师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人们对老师的个人形象、整体素质、道德品质要求肯定更高,如果达不到,不存在公平与否,只能说明你不适合当老师。
现实就是这么简单,还是那句话,想要当老师的人排着很长的队伍,如果你缺少这种付出感,找不到平衡感,那就退出,不要自取其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