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九年来“首降”,大批考生放弃的背后,原因比想象的复杂

新闻资讯2023-11-24 14:30:58橙橘网

考研人数九年来“首降”,大批考生放弃的背后,原因比想象的复杂

“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硕士再打工”,也是诸多大学生的自嘲,无他,就业市场的环境对大学生而言并不友好,一方面要求应聘者有更高的学历,另一方面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也让诸多大学生进退两难。

高等教育的越发推动,高学历人才数量也持续增加,但与之而来的便是学历的“含金量”不断被稀释,以往本科学历便足以在就业市场中“立足”,现在连硕士研究生,都常会面临着就业“碰壁”的情况。



而这也让不少大学生变的“清醒”起来,从今年的考研人数上,便能够清晰的看出来,按照23年的考研人数来推算,本以为24年考研人数能够突破500万,可现实却是“不增反降”。

考研人数九年来“首降”,大批考生放弃的背后,原因比想象的复杂!

距离24年考研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了,但考研初试在即,不少考生却选择了放弃,据数据显示,24年考研人数为438万人,对比往年下降了整整36万人,可谓是相当多了。



而这也是自2015年以来,考研人数九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情况,也被很多人成为“里程碑”式的事情,而考研人数九年来“首降”,大批考生放弃的背后,原因也远比想象中的更复杂一些。

首先,大学生更认清现实,转换“赛道”备考,转投向考公、考编和国企央企等岗位。读研意味着要继续读书,但考公、考编等都属于就业的一种,还能够获得稳定的“铁饭碗”岗位,自然会有大批考生放弃,转为考公务员等岗位了。



其次,大学生更倾向于就业,减少投入成本,降低期望值。教育是有成本的,尤其是研究生学费并不低,部分高校的学费更是“天价”,很多考生即使考上,也是“考得上读不起”,再加上部分高校不再提供住宿条件,那成本也增加了许多。

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让自身“含金量”变得更高一些,不将目光局限在国内。毕竟考研不仅能考国内院校,还能申请去国外院校深造,等到读完回国,还能够获得“留学海归”的光环。



再加上很多高校扩招“保研生”,考研不是唯一选择,若是能够顺利保研的话,那又何苦辛苦考研呢?虽说保研的难度并不低,但只要从大一阶段便合理规划的话,那胜算也是比较高的。

其实在很多大学生的眼中,就业环境不景气,高学历并不能够实现“碾压”的优势,不过是比本科生多一点竞争力罢了,但科研道路并不好走,与其耗费三年时光,还不如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若是能够成为公务员,那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更何况,考上公务员、事业编的话,也并不耽误继续考研,能够读“在职研究生”,两者也能够实现兼顾,自然选谁不选谁,结果也是心知肚明的了。

考研人数下降,考公人数却攀升,反映出什么问题?

老话说的好,“凡事过尤而不及”,当考研过“热”的时候,那自然也会出现“降温”情况,再加上考研并非是“刚需”事情,大学生的选择也会逐渐回归理性,而不是再想以往那样一窝蜂的考研。



只不过,大学生就业难依然是个问题,看似24年考研人数下降,但说不定明年还会“回温”,毕竟考公的难度可不是说着玩玩的,上岸率要比考研还要低,难免便会有考生“碰壁”。

但大学生也无需过度担忧、焦虑,更没有必要陷入“自我内耗”中,不论是考研还是考公,两者本就是能够同时进行的事情,若是对自身成绩和实力没有足够的把握,那不妨收拾好心情,争取明年再战。



若是自身成绩优异的话,那也要努力先考公上岸,并在工作的同时考取在职研究生,不光能提升学历,还能获得更广阔的晋升空间,而且也能让生活度过的更加充实。

写在最后:“内卷化”情况不断加重,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虽说24年考研人数下降,但光看总数依然也是庞大的人群,大学生若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与汗水。



不论是考研还是考公,都不是幼儿园小孩“过家家”,但当大学生拥有着坚定地奋斗目标,那通往成功的道路,也能够减少许多的挫折!

(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签: 考研  保研  备考  就业  大学生  研究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