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场价值超过600亿的交易,惊动了整个地产圈。
这场交易的买、卖方分别是融创中国、富力地产和万达——万达、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三方签订协议,万达将13个文旅项目以438.44亿元出售给融创中国,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万达旗下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这次交易的价格可比正常的市场价低了不止20%,不少媒体都用“壮士断腕”来形容这次交易中的万达。
但是,现在回头再看,万达当时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在交易完成后没多久,房地产行业便进入寒冬,接盘万达的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在2021年都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如今仍深陷债务泥潭;而已经转型轻资产的万达早就没有这些烦恼了,这些年一直在稳定“收租”,此时大家才感受到了当时万达的操作和布局有多“超前”。
不过,虽然通过提前转型躲过了这一轮地产调整,但现在的万达又面临着新的危机和挑战。
据媒体报道,由于此前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不能在今年年底完成上市,万达方面需回购2018年发行的股价并按年息8%支付利息,合计超过了300亿。从目前来看,距离今年结束仅剩下三十多天,而万达上市的消息依旧没有定论。
那么,这一次王健林是否能“渡劫”成功?
成功“逃顶”
2017年,股债双杀的万达开始水逆。
当时,王健林反应迅速,随即就开始大笔甩卖资产、以求减轻负债压力。
2017年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三方签订协议,万达商业将13个文旅项目以438.44亿元出售给了融创中国,富力地产以199.06亿元收购万达集团旗下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
虽然是以明显低于正常市场的价格出售,但王健林并没有过多的迟疑,这一笔巨额交易堪称“壮士断腕”。
当然,从当时来看这一笔交易看似是万达吃亏,但实际上万达却因祸得福,因为其就此开始向轻资产方向转型。
2018年3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万达已经成功从地产公司转型为商业管理公司。2019年底,万达商管旗下已经没有商业地产项目,偌大的万达就此成为了一家纯粹的商业管理公司。
根据2023年6月28日公布的申请文档显示,截至2022年末,珠海万达商业管理已经没有短期、长期借款,万达成为了所有房企都羡慕的对象——毕竟这几年正值地产寒冬,几乎所有的地产企业都在为负债发愁,但是已经成功转型的万达不但没有负债的压力,而且还可以稳定“收租”,从这一点来看万达可以说是侥幸成功从地产行业“逃顶”了。
不过,虽然没有了房企们的烦恼,但是万达自己也有一个大难题亟须解决,那就是前几年退市时签下的对赌协议。
对赌“困局”
2014年,当时万达成功在港股上市,并成为当年港股最大的IPO。
不过,万达在上市后的表现却并不理想,除了上市当天就破发之外,其股价也一直处于破净状态。面对低迷的股价表现,2016年王健林选择从港股退市,转战内地股市,而这也成了本轮危机的重要“导火索”。
当时,为了加快完成私有化,万达不但给参与私有化的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回报,而且还承诺,如果万达从香港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在A股上市的话,万达集团将回购全部股权,合计大概345亿港元。
事情的发展自然没有像王健林预料的那么顺利。其实从2016年开始,A股便已经大幅提高了地产企业上市门槛,万达冲击上市未能成功,于是在2018年1月,为了缓解当初私有化带来的资金压力,万达引进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4家战投,合计融资340亿元入股万达商业地产,这4家机构接盘了当年万达香港退市时引入的投资者股份。对于腾讯等新的投资者,万达又作出承诺,将于2023年10月底前实现上市。
不过,相似的情况再度发生,万达又是多次冲击上市无果,到了2021年3月更是选择撤回了A 股上市申请,重新又冲击在港股上市。但这一次连港股都没有为万达打开大门——万达分别在2021年10月21日、2022年4月22日、2022年10月25日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最终都没有成功,而在今年6月递交的申请也没有下文。
对于屡战屡败的万达,投资者也失去了信心。根据媒体的报道,近期万达正在与投资者协商延期支付回购资金,但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者,拒绝延期支付300亿元及年底到期利息的初步提议,换而言之万达可能真要掏钱回购了。
不过,目前的万达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支付这一次的回购。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万达商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6.92亿元,还不到300亿回购资金的一半;而且其合并口径有息负债为1412.8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292.57亿元,很显然现在的万达已经出现了庞大的资金缺口。未来如何解局,还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