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成功举办了项目学习市级研讨会。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提供行政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主办,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承办。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书记院长支梅、青岛三十九中校长白刚勋、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主任孙震、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助理张丽莉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指导,来自河北、天津、广东及北京市各区县老师40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议。北京、河北、广东、内蒙古、河南、山东、湖南、新疆、广西、福建、安徽、浙江、贵州、山西、天津等省市近4万人线上参会。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通过开展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项目学习已经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丰台区系统思考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问题,以项目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路径,将推进项目学习与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相整合,促进学校梳理提炼教学改革成果,助推丰台教育“强基之路”“倍增发展”计划。
十八中教育集团积极响应丰台区项目学习发展战略,坚持“协同、融合、创新”的育人模式变革理念,以集团化方式推进项目学习全面开展,使项目学习在常态化实施中不断创新和突破,从2022年4月一个校区的9个项目、14节区级展示课,2022年12月发展到4个校区22个项目、45节市级展示课。本次项目学习展示活动中,集团各成员携手呈现了41个精品学习项目,95节优质市级展示课例,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16个学科。
第一阶段
研讨会的第一阶段,集团各成员校16个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导引课、探究课和展示课三种课型的展示。本次项目学习展示筹备中,在集团全体1150名教师中进行了遴选,17%的教师被确定为课例展示引领教师,59.6%的教师全程参与了合作备课。老师们通过与市区教研员深度打磨,结合“校园、家庭、社区、城市”四大载体,开发了五类项目学习主题课程群。
在本次项目学习展示课例中,跨学科和跨学段项目学习课例比例进一步提高,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老师共同执教一个学习项目,融合共育核心素养,标志着十八中教育集团的项目学习探索开始走入深水区。十八中集团璞瑅学校王艺涵老师在谈到对项目学习的理解时说:“在项目学习研讨中,我认识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复杂的,不可能只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解决。每个学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发展,不应该以一套固定的标准答案去衡量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各学科教研员现场观课,课后给与了精准、深刻的点评和指导。历史学科教研员郭井生老师点评了《风雨家国情——东交民巷宣传手册制作》项目,他指出在这个项目中不同学段学生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体现了学情和课标要求的差异,实现了初高中的有效衔接,实现了初高中一体化贯通。授课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架,实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做到了教师让位不缺位,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教研员张玉峰老师点评了《加速度计的设计与制作》项目。他指出,该项目引导学生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总结了测量加速度的基本原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构建。整个课堂一直贯穿着思维培养与科学探究,特别关注了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二阶段
研讨会第二阶段是项目学习沙龙、集团项目学习实践经验交流、专家课例点评、微讲座、区域项目学习实践经验交流等活动。活动由十八中副校长张林靖主持。十八中集团党委书记魏韧致欢迎辞,魏书记对线上线下参会的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通过三年的项目学习推进,十八中的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了由“学科认识”向“学科实践”转变,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由“知识教学”向“素养教学”转变。
在接下来的项目学习沙龙中,来自集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学生,聚在一起共话项目学习的认识和收获。“我是校园文化设计师”项目的3名小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他们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探索命名规律,第二阶段商讨名字,第三阶段设计名牌。他们为学校两校区连廊设计的名字是“荟欣联廊”,为教学楼取名“德晟楼”,以“水云阁”命名书法教室,这些名字背后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参与《设计微型停车场》项目的初二年级学生介绍说:“我们主要围绕校园内停车难的现象进行探索研究。我们发现,校区小花园旁有一片空地,于是我们决定在这里进行设计。”“在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实地测量数据,如何计算比例尺并在图纸上标明,最后将数据进行整合,设计出了三种停车方案”。参与高中历史的项目《乾坤方圆》的学生介绍称,项目名称的灵感来自圆形方孔的中国古代钱币外形,蕴含着天圆地方的思想。项目组同学梳理研究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钱币形态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制度,并形成了研究报告。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孙震主任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对每一个学习项目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孙震主任还对项目学习的评价量规制定和使用、项目的多学科任务拆解和项目设计的广度、深度以及前瞻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青岛三十九中白刚勋校长结合本校“海洋教育”学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与大家分享了三十九中在项目学习推进过程中的感悟、经验和取得的成果。白校长解读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在教、学、评以及育人功能方面的差别,并结合其所在学校的实践,分析了项目学习中教师如何备课、学生如何学习,以及评价量规的设计、课后作业的变化等,还对项目学习中的一些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
十八中教育集团管杰校长指出,当前十八中教育集团扩容至18个成员校,成为丰台区规模最大的多法人成员的教育集团。在实践过程中,十八中全面整合集团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加强集团内外交流、协作与融合,建立了20个项目学习学科基地,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全课型,使项目学习从单体校开展发展到了多校区协同共进。
在项目学习的推进过程中,十八中集团同学段的不同学科教师与市区专家形成了基于课例研究的学习共同体;对真实情境问题感兴趣的教师组建了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共同体;有探究意愿、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构成了基于问题行动的学习共同体。三类共同体成员教师在“重混”“传染”中,带动了更多教师积极投入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出创新的特质。
三类共同体以项目学习的课例研究为抓手,以骨干教师为引领,结合“校园、家庭、社区、城市”四大载体,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深度打磨,不断激活动力,大胆创新,开发出了五类精品项目学习主题课程群,构建了系列项目学习精品课程体系,打造出了结构化项目学习课例研究样板。
数字平台为项目学习的开展提供伴随式的数字化支撑。基于诊断跟踪的课堂样态演化,使师生、生生之间从局限发展空间的单向接受关系,转化为开放发展空间的多元柔性关系,以人工智能引领项目学习不断走向深入。
内外联动,积极引领专家与研究型教师开展项目学习专项研究。十八中教育集团通过深挖项目学习内涵与价值,不断拓宽项目学习课程开发的路径,努力优化项目学习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学术的力量推进项目学习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书记院长支梅介绍了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的六个运行机制。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科研专业支持系统——“组织体系+研究体系”,实现了行政、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和研究体系。“学科化项目学习”课程形态的教与学系统,以项目学习系统推动国家课程改革。建立“基于证据改进”的动态预警与调节系统促进项目学习开展成效及改进。“双月管理机制——校级成果展示交流”实现上下联动,加速了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推广。“多元实施群体”的动力激励系统指明方向和标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项目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支持”的资源平台则记录下学校、教师们的探索成果,加速后期的迭代、更新和完善。六项机制推动了项目学习在丰台扎实研究和实践,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推进了丰台和谐共生的教育生态形成。
丰台区教委杨晓辉主任高度赞扬了十八中教育集团在推进项目学习过程中的成绩,指出十八中教育集团创造性地建立了三类不同形式的教师共同体,为项目学习推进搭建了精准、高效的载体。依托国家、城市、社区、校园、家庭,开发出了五类精品项目学习主题课程群。以集团化方式推进项目学习,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杨晓辉主任指出,人工智能将会带来教育的颠覆性变化,我们必须提前为未来做好准备,要继续深化对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加强主体性,突出实践性,培养创新性,将项目学习根植于课堂,实现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式、网络式转向,让学生融入真实的社会情景,在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希望通过项目学习的探索,积极应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和高质量教育提出的要求。
本次活动分享了十八中教育集团以课例研究驱动项目学习常态化实施的探索实践路径,展现了集团化推进项目学习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领导、专家和教育同仁们的大力指导和帮助,进一步推动了十八中教育集团项目学习深入开展。
在项目学习推进育人模式变革的超越之旅上,全体十八中人将砥砺前行,不断创造出更大、更好的成绩,为丰台区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倍增计划”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