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消息,2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小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看视频越来越普遍,更加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思路,加强短视频建设和管理,大力激浊扬清,营造短视频清朗空间,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水平,在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方面对未成年人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会议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为遵循,全面抓好内容建设、融合传播、优质供给、许可准入、日常监管、专项培训、法规制度、算法管理等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促进短视频健康发展,实现提质升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加有利的网络视听环境,坚决维护未成年人权益。
近年来短视频在成年人的日常网络使用上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的“新宠”。
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样本)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
2019年3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
迄今为止,绝大部分短视频平台已经设立了青少年模式,且通过系统弹窗等方式提醒和引导用户主动使用。
不过在实践当中,借助长辈身份信息等手段绕过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对孩子们来说并非难事。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显示,在3957个有效样本中,仅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使用率堪堪过半。
对未成年人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64.8%的受访未成年人是自觉使用青少年模式,33.3%是被家长、老师要求而使用,21.6%由软件强制使用,还有9.3%是因为同学或朋友推荐。
报告指出,未成年人选择青少年模式的自主性不足,这可能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青少年模式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不够大。另外,未成年人被要求使用的占比仅三成,也说明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孩子网络使用的管理还做得不够。
同时调查还发现,大多数未成年人认可青少年模式的必要性。数据显示,71.4%的被调查者赞同“每一个软件都应配有青少年模式”这一观点;72.5%的未成年人认同“我愿意主动使用青少年模式”。同时,有81.8%的未成年人赞同“现有的青少年模式还需改进”。
此外,也有42.4%的未成年人担心青少年模式影响上网体验,赞同“开启青少年模式会使上网不开心”这一描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