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这五年|主要领导座谈会引领哪些一体化发展新要义

新闻资讯2023-06-04 10:34:30橙橘网

长三角这五年|主要领导座谈会引领哪些一体化发展新要义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区域一体化进程走在全国前列的长三角一市三省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主要领导会晤。

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即将在安徽合肥召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党政负责人将再次齐聚一堂,谋划一体化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事项。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的设立,源自2003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建议。作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中最重量级的会议,从2004年酝酿启动至今,这一由各省市轮流举办的座谈会已历经近20年。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后,承载着决策重任的座谈会更成为长三角进一步打破行政界限、形成更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的最强基石。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发现,五年来历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两方面:回顾和总结当年长三角合作成果;结合宏观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共同推进的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合作交流的总体思路和着重推进的重点工作,讨论来年以及更长时间内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习近平提议设立定期会晤机制

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的设立,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建议。

2003年3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省党政代表团对上海、江苏展开5天的学习考察,成员包括省级领导、各市委书记和有关部门一把手共80余人,规模空前。

在绿树环抱的上海西郊宾馆,习近平表达了此行目的: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结束对上海的考察后,他又率队赶往江苏,在南京再次表达了与上海之行相似的意图。作为此行的重要成果,浙江与上海、江苏分别签署进一步推进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的协议,并就习近平提议的建立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的设想达成共识。

对为何要建立定期会晤机制,习近平出发前在接受《浙江日报》专访时表示:完善的合作机制是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从政府、企业、民间等多方着手,健全合作机制,建议建立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坚持和完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制度,进一步探索建立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推动各类经贸活动的开展。”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张江发布”微信公号

二十年前浙江省党政代表团的沪苏之行拉开了长三角地区高层频繁互访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合作升温,2003年因此被视为“长三角元年”。

2004年沪苏浙正式启动党政主要领导年度定期会晤机制。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备,2005年12月25日,首次长三角两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杭州召开。2008年9月,“泛长三角”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原本由沪苏浙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迅速响应,邀请安徽加入,由此奠定目前的格局。

以协同发展支撑区域“稳”和“进”

长三角最重量级会议的背后,是五年来一市三省携手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次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在分析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内涵和新要求后,会议指出,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化分工合作,形成更紧密的区域发展共同体,着力增强面向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的带动力、面向全国的辐射力、面向亚太的集聚力、面向全球的竞争力,为全国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竞争作出更大贡献。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以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支撑区域的“稳”和“进”,成为历次座谈会关注的重点。

2020年6月的会议以“战疫一盘棋、夺取双胜利”为主题,明确要共同育新机开新局、更好服务国家大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共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完成当年发展目标任务。共同培育长三角大市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化危为机中增强发展主动权。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2021年的座谈会重点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进行讨论。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携手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共同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强一体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异地门诊互联互通,探索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协同体系。

去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当年的座谈会要求在持续加强区域信息互通互联和重大疫情应对处置的基础上,着力稳定市场预期、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经济调节,畅通区域物流人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水平。同时,深化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跨区域协调机制,维护极端条件下供应链的稳定,促进经济循环高效畅通。


浙江安吉县余村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书法石碑树立在村中

澎湃新闻注意到,夯实绿色发展基础,高标准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也是近年座谈会讨论的高频内容。2020年的会议召开前,与会领导一同观看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影像资料,会议要求编制实施长三角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完善协作机制。2021年、2022年的会议就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行动、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机制等达成共识。

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全国经济企稳回升,即将在安徽召开的座谈会将为已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的长三角地区深化合作对接、提升合作能级注入新动力。

“包邮区”越来越亲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科技产业协同创新——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推进,一幅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图景在长三角徐徐铺开。

作为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19年11月成立,其核心使命是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三年多来,示范区已形成112项有开创性的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8项向全国复制推广,如在规划管理领域的制度创新上,聚焦省际毗邻区域统一规划体系,构建“1+1+N+X”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重点项目方面,示范区聚焦“一厅三片”等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108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5633亿元,沪苏嘉城际、水乡客厅等重大工程开工。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朋友圈不断扩大,已集聚53家高能级主体,初步形成“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区域治理新机制。

“轨道上的长三角”越织越密。“长三角铁路”微信公号

民生“幸福圈”则在更大范围拓展。长三角“一网通办”2019年上线,跨省申领身份证、跨省户口迁移、跨省就医、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四年来,平台已上线148项服务,累计全程网办超过642.8万件,线下窗口服务超过32万次。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领域的行政区划限制被打破。同时,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长三角”越织越密,更多“双城”正在变“同城”。至去年底,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6600公里,覆盖沪苏浙皖95%的设区市,居全国主要城市群首位。为探索交通出行“同城待遇”,长三角还累计发行超4000万张加载交通功能、可通用的第三代社保卡,持卡者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乘坐公共交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