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明明拥有最好的青春年华的精英孩子,却一次又一次地“很想死”呢?
作者:桃子妈;本文来源:公众号“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就在上周一条消息,在海外华人圈刷屏了:
美国顶尖私立高中之一、比尔盖茨孩子的母校Harvard-Westlake(简称HWL),在过去的9个月里,连续发生了三起学生自杀事件。 第一起事件发生在今年春天,一名10年级的女生选择自杀; 几个月后,一名12年级的男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暑假结束以后,又有一名11年级的学生选择了自杀……
几年前,当我听说有名校学生自杀的时候,我的反应是既难过又震惊的;然而这几年,当我听到同样的消息,在悲伤的同时,还有一种“事情果然又一次发生了”的深深的无奈。
令人难过的是,精英学生的“暴走”行为还不仅限于自杀。
前些天,康奈尔大学一名Dai姓亚裔男生上网发表极端的仇恨言论,母亲怕他自杀,赶去看他,结果男生已经被警察逮捕,可能会面临多年监禁的处罚。
这名男生在事发之前,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版”——高中时是全国奖学金的获得者,提前学习了12个AP课程,还在医院里担任志愿者;进入康奈尔后,他积极帮助其他学生学习Matlab语言,并担任学校科学奥运会的director of logistics……
然而,据男生的家人说,孩子爬藤成功一年以后就陷入了重度抑郁,声称自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和动力。他在医生的建议下休学了两个学期,但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有网友分析,说有些人想要自杀,但是没有勇气,就会故意做犯法的事情,引来警察“协助”他们……无论这样的说法是否有道理,这位康奈尔精英学生“自毁”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本文配图自 | 电视剧《精神病房也会迎来清晨》
一、“很想死”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公共卫生危机”
在中年人纷纷研究养生,想要多活几年的时候;为什么那些明明拥有最好的青春年华的精英孩子,却一次又一次地“很想死”呢?
2023年5月,美国卫生局局长就发布了一份新的局长建议,呼吁人们关注美国青少年身上所发生的“公共卫生危机”。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监测报告,在过去的10多年间,美国青少年持续悲伤和绝望的感受(其中包括想要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已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
同为世界大国,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最近,一份《关于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的问卷调查报告》新鲜出炉,报告在研究了全国2万多名青少年的数据后发现——
一周出现一次以上焦虑的青少年,占比高达41.1%;
在导致焦虑、抑郁的因素中,“升学压力”排名第一,占比54.66%;
而“在抑郁青少年的背后,可能是撑不住的成年人”。
二、意外!大学生自杀率比普通人低十几倍
但精英大学的大学生自杀率特别高!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社会学研究其实发现——能够考上大学的青少年,他们的自杀率,其实是远低于平均水平的。知识能够提高认知水平,也能减少冲动行为。
在美国,本科生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研究生的自杀率低于本科生。
尽管一项针对157所四年制大学的研究(文章2013年发表在《大学生心理治疗杂志》上)发现,自杀是继意外伤害之后大学生的第二大死因,但大学生的自杀率远低于普通人群。
根据 CDC 的数据,美国所有 18-24 岁人群的自杀率约为每 10 万人中 的80.5 人。这个平均数据是大学生自杀率的 14 倍多!
也就是说,能上大学的孩子,其实心理状态要比普通同龄人更健康。
但是!然而!精英学校的自杀率,却远远高于普通大学——
比如,麻省理工自1964年到2000年之间的36年内,有47名学生自杀,自杀率为10万分之14.6,是全美高校平均值(10万分之6.5-7.5)的两倍。
仅仅在2014-2015一年,麻省理工就有六位学生自杀,还有一位教授也自杀了。
在2011年进行的一项包括13所高校在内的调查中,麻省理工学生自杀率第一,哈佛大学自杀率第二,普林斯顿大学则拒绝提供学生自杀的数据。
另外,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自杀率也居高不下,不过这两所学校缺少1960年以后学生自杀的数据,因此无法和其他学校进行横向比较…… 由于数据敏感,主动提供学生自杀数据的高校在全美不足15%。
值得注意的是,精英学校的自杀者中,亚裔学生的自杀率占比更高——
比如,麻省理工过去15年内的19例自杀学生中,有8例为亚裔,占比42%。如果把亚裔学生作为一个整体,过去15年麻省理工亚裔学生自杀率为10万分之29.1,远高于同期全校10万分之11左右的自杀率。
在康奈尔,从1996到2006年的十年间,共有21名自杀学生,其中亚裔有13名,占比高达61%。
三、“完美主义”是杀死精英学生的元凶
2022年,斯坦福大学年仅22岁的明星足球队长凯蒂·梅耶(Katie Meyer),被发现在宿舍内自杀。
作为球队队长,2021年赛季,梅耶参加了斯坦福大学足球队的全部20场比赛,带领球队在联盟中获得第四名的成绩……然后,她们输给了当地的竞争对手,圣克拉拉大学队。
梅耶的父母在寻找女儿自杀的答案时,对媒体说:“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高水平的学术和竞争的环境中。”“她们存在焦虑和压力,要求完美,想要成为最好的,成为第一名……”
另外一位精英男孩诺亚(Noah)的妈妈,也说“完美主义”是伤害优秀孩子的元凶。2018年,诺亚因为试图自杀被送到医院抢救。
住院六周后,两位敏锐的精神科医生才发现,诺亚的问题不仅仅是抑郁症,而是由“强迫行为”引发的抑郁症。
事实上,正是“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s)的存在,让诺亚成为了一名成绩全A的学生。因为适度的完美主义,是一种能激励人不断努力,追求卓越的特质。
但当“强迫行为”发展为严重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造成“适应不良”的时候,危险就发生了,因为诺亚这个时候在潜意识里就会说服自己——如果他不能完美地达到他为自己设定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标准的时候,他就应该去死。
四、什么导致了“完美主义”和“强迫行为”的流行?
根据我的观察,其实很多学霸都有一点强迫症状的基因,他们对完美的追求,是刻在骨子里,代代相传的。
我有个学霸朋友A,他的爸爸是典型的工作狂,因为工作超级忙碌,在教育上倒是很佛,几乎从来不管孩子。
但A偏偏就属于“天生自虐狂”。A告诉我说,自己小学时期曾经有段时间有种执念,觉得外面到处都是细菌,出门坐个公交车,回家就要拼命洗澡洗手换衣服。
长大一点之后,A倒是能够努力控制住自己不停洗手洗澡的欲望了,但却产生了一种“要把学习成绩搞到尽善尽美”的执念。所以,他才拥有了大家眼里的“超能力”,连续7、8个小时坐在书桌前面学习,甚至一天就做掉一整本奥数习题。
和自带强迫基因的A不同,另外一些孩子即便没有“强迫基因”,却不幸拥有强势的父母,这些父母本身也有一些强迫的症状,见不得孩子有任何瑕疵。
波士顿大学知名心理学家彼得·格雷(Peter Grey)发现:
“直升机”式(包办一切/操控一切)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缺乏“弹性”和“韧性”,拥有“完美主义”和“强迫行为”的孩子来。
因为成年人管束过多,“过去几十年来,孩子们远离成年人玩耍的机会急剧减少,(为了培养成年人认为有用的兴趣爱好)他们也无法探索和追求自己的兴趣……”
“导致的后果就是,有据可查的焦虑和抑郁增加,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下降。”
“我们养育了这样一代年轻人,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机会陷入困境并找到自己的出路;没有机会经历失败并意识到自己可以幸存下来;没有机会被别人骂,也没有机会学习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应对困难……”
“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是这样的情况:18岁及以上的年轻人,上大学后仍然无法或不愿意为自己承担责任,仍然觉得如果出现问题,他们需要成年人来解决。”
以及,在感觉无力解决问题的时候,选择极端的方式,自残甚至自杀。
五、当好孩子的“安全垫”
我的学霸朋友小黄就是一个拥有“直升机式”家长的人。她告诉我说,她的妈妈强势又强迫,就连擦个地板都要蹲在地上,把肉眼很难发现的污渍,用清洁剂、抹布甚至砂纸给反复打磨擦干净……
而对于小黄,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妈妈的要求一直是:所有考试成绩不许低于95分,否则就拒绝在卷子上签字,而没有家长签字的话,小黄第二天上学一定会被老师当着全班的面严厉批评。
尽管从小到大,小黄妈妈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让她无需承担任何家务,“只需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努力学习上”,但在妈妈的嘴里,自己的女儿永远不够优秀、不够漂亮、不够理智、不够成功、赚钱不够多,工作不够轻松,总有哪里比不上谁谁谁家的某某某……
上小学的时候,小黄会因为在考试里不小心做错了一道本该做对的题目,而当着全班放声大哭;到了青春期,因为激素变化的原因,小黄真的有过自杀的冲动。
但当她好不容易克制了冲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的时候,她妈却觉得这是“没用的人才会说的废话”,妈妈回答她说:“想死那你就去死好了,吓唬谁呢?我还想死呢。”
我问小黄:“你是怎么安全熬过来的?”
小黄说:“幸亏我有一个‘安全垫爸爸’。”
“安全垫爸爸”就是那个随时随地会告诉小黄“你只要尽力了就好”,“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哪怕考试不及格,天也不会塌下来”,“无论你成功不成功,爸爸也永远喜欢你”的那个人——是无论你是否出色,在你跌落的时候,都愿意像“安全垫”一样去接住你的,那个人。
小黄后来进入了一所非常有名,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大学。
进入大学后的某节课上,一位教授告诉大家:“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句话——你们能走到这里,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这里集中着全中国最聪明的孩子,所有人全都已经习惯了拿第一。
所以,你们大多数人,在这里一定会失败,一定没办法得第一,那也没关系,只要尽力了就好……
以后的人生很漫长,你会发现,不是非要事事得第一,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过上有价值的人生。”
小黄说,那位教授的话,她也一直记得,她很感激,在每次最难过最绝望的时 候,爸爸和教授的话,都让她相信“无论现下遇到什么挫折,困难永远都会过去”,“没有人是完美的,不完美也没关系”。
小黄还说:“其实每个孩子,特别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他们心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的声音已经震耳欲聋了……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根本不是什么催人上进的催命符,而是安全垫式的避风港。”
【爸爸真棒】:“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