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吃到核食?这种“沙子”能追踪海产的来路

新闻资讯2023-10-18 00:16:04橙橘网

不想吃到核食?这种“沙子”能追踪海产的来路



相信大家都知道,前些日子,日本把接触过福岛泄露反应堆的核污染水,给排进太平洋里了。

具体的危害也没有定论,托尼也不是核污染治理或生态上的专家,没法给一个负责任的回答。

但从海鲜市场情况上来看,不管实际影响如何,大家在感性上还是比较担心的。。。



毕竟现有的供应链溯源技术水平有限,基本没法实现从原料到货架的追踪。

比如说一罐带鱼罐头,根据法规,我们可以从包装上知道最终是谁把带鱼做成了罐头;

但对于罐头里的鱼是从哪来,却完全两眼一抹黑。

但是, “ 讲不清原料来源 ” 并不是法规的要求低,而是现在的整个追踪体系做不到。

可以想象一下,捕捞船一天捞那么多次鱼,罐头厂当然没法确认罐头里面用到的某段带鱼具体到经纬度和时间的捕捞信息了。。。



这种供应链上的模糊,不仅让消费者为了安全,误伤可靠的商家,还让食品安全监管变得异常困难。

在这个数字时代,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技术,能低成本、全流程的追踪食品产业链吗?

其实是有的,而且并不需要使用什么全新的概念。

因为早在五十年前,我们就有可能追踪一切包装商品的来路。

1970 年代的条形码、 1990 年代的各式二维码、新世纪的 RFID 标签,它们都能清晰的表明商品的身份。

RFID 标签纸



但是,这些手段仍然解决不了一个问题:

商品得有包装或标签,才能使用传统的识别措施。

无论是印刷的条码、二维码,还是先进的 RFID 标签,它们都只能出现在包装上,而不是真正混在商品里。

但是在产业链上,最初级的原料往往是无包装的。

仓库里的小麦、渔船里的海鱼、冷库里的肉类。。。

不给它们加上包装,传统的通用追踪手段就毫无办法。

位于澳大利亚的谷物筒仓



但放眼全球,今年光小麦就有 7.85 亿吨,如果 25 千克一包,那得准备三千五百亿个包装袋。

亦或者说回水产,刚捞上来就给鱼身上贴上 RFID 追踪线圈?

多少有点不现实。

如果要实现从原料到货架的全流程追踪,只能把追踪的标记直接混进散装的货物里。

但这就是不是传统二维码和 RFID 标签能做到的了。

不过,解决方案或许已经出现了。

前段时间,《 IEEE 综览 》杂志介绍了一种沙粒大小的芯片, p-Chip 。



它在功能上,像是一种 “ 硬件二维码 ” 。

每当 p-Chip 芯片被特定频率的激光照射时,就会用无线电向周围广播自己的身份信息。

是这么回事:p-Chip 是通过光刻机生产的超微型芯片,沙子大小的小方块里包含了一块太阳能板、一颗处理器,以及一个微型天线。

受到激光照射时, “ 太阳能板 ” 就会发电,从而驱动天线发射信号。



总体上看, p-Chip 和传统追踪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实现功能的硬件非常不同。

如果说条码二维码是纸片、射频标签是精密芯片,那 p-Chip 就是沙子。

不但大小像沙粒、材料也像沙粒( 石英砂 )、成本也跟沙子差不多!

非常便宜、非常微小、非常坚硬、耐冷耐热、耐酸耐碱。。。

一句话,便宜耐艹,能反复使用



因此,它能凭借与自然界沙子相似的体型和性质,无害的混进各种无包装原料里。

以开头提到的 “ 带鱼罐头 ” 为例,整个体系差不多是这样运作的:

首先,远洋渔船在捕捞到带鱼后,会对带鱼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然后丢进冷库冻着。

处理后冷冻的渔获,图源:威海新闻网



渔船只需要把一批 “p-Chip 沙子 ” 标记为 “X 时间在 Y 海域捕获的带鱼 ” ,然后在带鱼冷冻之前把 “ 沙子 ” 撒进去,让它和鱼一起冻着就行。

罐头厂收到带鱼后,就能从分离出来的 “ 沙子 ” 里得知,这批带鱼里有 “X 时间 Y 海域 ” 的成分,并且能够在罐头包装上,用二维码或者回收来的 p-Chip 通知顾客这一点。

如果事后发现 “X 时间 Y 海域 ” 有污染的可能,无论是安全监管、产品召回还是消费者避坑,都比现在方便多了。

全流程数字化追踪的最后一环,就这样被圆上了。



看完这个资讯之后,我觉得这个小玩意确实不错,但我还有一个问题好奇:

和食品一起混装,误食了怎么办?

所以我又去额外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件事其实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首先,这玩意的显性特性和沙子差不多,真被误食了,可能就跟金针菇一样 “ 原样进出 ” 。

其次,针对 “ 筛沙子 ” 这个事,农产品上面早就有一套成熟的办法了。

比如说利用大小和密度差异来分离砂砾的清选机,或者是自动化根据颜色来分离异物的色选机。



而针对水产品,除非这个鱼太好奇把芯片给吞了,不然 p-Chip 只会存在于水中。

假如真吞了也不要紧,反正吃鱼之前第一件事就是 “ 掏内脏 ” , p-Chip 也不会混进菜里。

这么看下来,这个小玩意确实不错:

有了这种 “ 追踪沙子 ” ,整个产业链的溯源流程可以完全自动化、标准化。

而这种低成本的标准化技术方案,就是全流程全产业追踪的技术前提。



或许有人要说,即使有了可行的追踪技术,真正的全流程溯源也还非常遥远。

毕竟各种利益上的纠葛,协调上的障碍,只要有一个没有解决,统一溯源的未来都不会出现。

但托尼认为,只要需求存在,技术合格,形势总是会向目的前进。

在追踪溯源领域,条形码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激光条码扫描器诞生前,条形码已经被雪藏了二十年——不是需求不迫切,而是技术不过关。

在那个年代,扫描条码需要一整套电子管电影摄像机才能完成。



高昂的成本,是最好的技术杀手。

但是,随着 1968 年激光条码扫描器的诞生,短短几年间,条码立刻流行了起来。

1970 年代,全球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条码识别体系,世界飞速迎来了数字化追踪的时代。

对于全流程追踪来说, p-Chip 可能就是那个 “ 扫码器革命 ” 。

可能现在它的实现成本还是有点儿复杂,但随着时间的前进,技术的门槛终将会被抹除。

本文标签: 追踪  沙子  罐头  带鱼  条码  核食  海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