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毕业季,很多应届毕业生分享自己校招选择了制造业的offer,引起广泛关注。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中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毕业生期望去制造业相关领域就业的占比为8.1%,在14个行业大类中增幅位居第一,其中高端制造业尤受青睐。
《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也显示,近年来去制造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比例在增多。2022届在制造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达到22.2%,高职毕业生比例达到25.0%,分别较2018届提高了4.2个、3.9个百分点。此外,本科和高职毕业生在制造业的就业满意度较五年前均提升了12个百分点。制造业正在逐渐摆脱“进厂打工”这类刻板印象,成为年轻人职场发展的新选择。
超两成应届生进入制造业
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是吸纳大户
麦可思研究发现,近五届在制造业就业的大学生比例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22.2%)较2018届(18.0%)上升了4.2个百分点;2022届高职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的比例(25.0%)较2018届(21.1%)上升了3.9个百分点。制造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加。
从不同制造业领域看,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是吸纳202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类,2022届应届毕业生中分别有6.8%的本科生、5.6%的高职生进入该行业类就业。其他就业比例靠前的制造业行业类还包括:机械设备制造业、医药及设备制造业,化学品、化工、塑胶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从近五年就业比例变化上看,对比2018届,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是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2022届:6.8%,2018届:5.6%)、医药及设备制造业(2022届:2.7%,2018届:1.8%),五年间从业比例分别提升1.2个、0.9个百分点。
2022届高职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较多的行业类是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2022届:5.6%,2018届:4.8%)、机械设备制造业(2022届:3.7%,2018届:2.9%),五年间从业比例均提升了0.8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社会在高新技术、医疗健康、机械设备等领域快速发展中,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用人需求的提升。
应届生进入制造业就业,
薪资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薪资方面,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的平均月薪资为6240元,较2018届的4999元增长1241元,涨幅25%。不仅如此,在制造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在2018届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月薪资(5135元),但是到了2022届已超出全国本科平均月薪资(5990元)250元。
在制造业就业的应届高职毕业生平均月薪资也有增长,从2018届的4166元增长至2022届的4976元,涨幅为19%,且均高于当年的全国高职平均月薪资(2022届:4595元,2018届:4112元)。
在就业比例较多的制造业行业类中,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的平均薪资最高,2022届本科、高职分别为6833元、5294元。除此之外,本科生从业薪资较高的还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456元);高职生从业薪资较高的还有化学品、化工、塑胶制造业(5191元),机械设备制造业(5176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5169元)。
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大学生向东莞用人单位投递的简历数量同比增长294%,增幅居全国之首。除了东莞,苏州、重庆等制造业较强的非一线城市,也正在成为毕业生求职的新去处。麦可思研究发现,2022届在非一线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本科平均薪资为5945元,高职为4886元。相较于全国非一线城市的毕业生平均薪资(本科:5629元,高职:4418元),制造业的薪资在非一线城市有较明显的优势。
就业满意度五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制造业也有“令人心动的offer”
从近五年来看,在制造业从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也呈稳步提升态势。2022届制造业从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76%,高职毕业生为74%,与2018届相比,满意度都提升了12个百分点。
其中,医药及设备制造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在本科毕业生中就业满意度较高,分别为79%和78%;高职毕业生在化学品、化工、塑胶制造业(7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就业有较高的就业满意度(76%)。
虽然制造业吸引了更多应届本科生加入,且薪资和满意度都在上升,但是制造业就业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麦可思研究发现,收入低(本科:65%,高职67%)是在制造业就业的2022届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发展空间不够(本科:46%,高职:49%)、加班太多(本科:34%,高职:28%)。
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麦可思研究还发现,就业不满意群体认为制造业工作环境不好(本科:27%,高职:26%)、工作氛围不好(本科:24%,高职:26%)的比例相对更高,本科生均高出2个百分点,高职生均高出5个百分点。此外,高职制造业从业群体因加班太多不满意就业的比例,较全国高职平均也高出4个百分点。这些问题需加以关注和改进。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年轻人将会打破对制造业“进厂打工”“流水线拧螺丝”的刻板印象,选择投身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厂”。相信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更好的工作环境、更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更有吸引力的技术创新岗位,都会为制造业吸引新鲜血液“保驾护航”,让去制造业成为新的“令人心动的offer”。
数据说明: 202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2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3.5万;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2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5万;202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1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4万;201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2.6万;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于2019年3月初完成,全国本科生样本为15.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