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转行的地产人,又回来了

新闻资讯2023-11-10 08:21:01橙橘网

那些转行的地产人,又回来了

这两年有个网络流行词:润。

一眼看懂这个词的,除了是互联网深度用户外,大概率还有一类人:土木工程人。

明源君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正是在土木工程群里。以前的土木人的口头禅是提桶跑路,后来用run代称,现在用“润”。经常在土木群里面见到大家开口一个“润”闭口一个“润”,不得不说,这个梗已经被土木工程人运用到炉火纯青。

天天喊着提桶跑路的工程人,最后都怎么样了呢?以前我们分享过一些工程人转行转岗成功的案例。不过,并非所有人最终都彻底离开。明源君认识的一个工程人,最近就打算二进宫了。且不是去地产,而是去施工单位。是的,尽管每天都有人喊着提桶跑路,但也有一批人兜兜转转又回来了。他们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离开之后才发现

做工程其实没那么差

都说每一行都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又想进来。地产工程尤其如此。

在项目上“人来人往”早已是常态,这一行的人员流动性一直居高不下。有地产工程人就表示,曾经一个项目做下来,发现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基本换了一遍,自己成了项目上的“老人”。这其中,有跳槽的,也有转行离开的。而施工单位的流动性比地产更高。刚到项目的时候,施工单位有几个应届生,过了一两年,这批人基本都走光了。

早前,某短视频平台上还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付酥运动”,土木工程博主付工和酥工,一位突然离职,一位被借调到总部。很多粉丝直呼精神支柱坍塌,还引发了一场跟风的效应,很多土木人喊着,不干了,我也要跑路……

“提桶跑路”不止是喊着玩,每一年都有一批人在付诸实践。

A君毕业后以管培生身份进了某百强房企,成了一名土建工程师。刚开始的新鲜劲持续不到一年,A君便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怀疑。

主要原因在于,干工程很难有完整的节假日,每次总有至少一天需要去现场值班。即便不用值班,也得远程协调沟通现场的工作,无法完全放松。

在工地上熬了两年多,工程也进入收尾阶段。公司想将A君调到外市的另一个项目。A君既不想离开本市又不想继续干工程,纠结了几天,向公司提出辞职。

不过,直属领导对A君还是比较认可的,在了解A君离职的原因后,领导主动A君争取到了转岗平台运营的机会。就这样,不久后A君坐进了写字楼,成为了一名白领。

令人意外的时候,A君转岗运营之后,反而想念干工程的日子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工地上自由惯,做办公室不适应。工地上,大到工作安排,小到穿衣说话都不太受拘束,在办公室里面就连上厕所次数多点都怕被说是带薪摸鱼。大概也是习惯了“现场感”,坐在办公室了做PPT做表格,A君心里总觉得有点不踏实。没过多久,趁着所在区域新开工的项目招人,A君又找机会重新回到项目部。

A君并非独例。事实上,每一年都有人出走工地,也都有人在回归。不喜欢呆在工地的人会看到这里的种种不足,而有的人在这里反而如鱼得水。

电影《海上钢琴师》男主角1900有三次上陆地、并获得更大的名气和更好的生活条件的机会。然而,每一次在下船的机会面前他都放弃了。你可以说他懦弱,也可以说他偏执,而他可能只是想选择一种更适合他的人生。事实上,人在职业选择上也是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比选择别人认为正确的路来得重要。


在新领域交了学费

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也很骨感

比起在房企里面转岗,那些出走地产的工程人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C君也是土木工程出身,刚毕业的时候在设计院画过图,在施工单位当过栋号长,后来进了房企继续干工程管理。从业五年,最深的感受就是地产越来越卷。就拿在工程的这几年来说,公司的管理标准越来越多,施工单位越来越难管,扯皮已让人焦头烂额,还要应对大量的现场检查,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C君虽然在地产工程岗,心里却时不时冒出转行的想法,尤其是有了女朋友之后,考虑做工程得跟着项目到处跑,更是心生退意。彼时已是工程高级主管的C君,还是跳槽去了当地一家装修公司。

造化弄人,计划赶不上变化。装修公司这两年江河日下,先是疫情影响,后又遭遇地产下行,不仅生意下滑,还被甲方拖欠工程款。C君也不幸成了上了裁员名单。

当前形势下,跨行风险太大,而房企及许多下游企业也风声鹤唳,一番分析之后,C君认为目前比较容易进的大概只有施工单位了,于是,这段时间除了留意地产招聘外,C君已经将主要精力放在找施工单位上。

这绝非个例。这一行“二进宫”的人多,“三进宫”甚至“四进宫”的都不在少数。这些年关于土木工程“提桶跑路”的话题随处可见,很多人对围城外充满了憧憬,然而,并非所有人“脱离”工地之后都过得更好。正如一位C君说的,转换赛道是有风险的。地产近几年虽然大不如前,但待遇跟其他行业比并不差,至少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了。工程又是一个高度垂直的专业,离开了地产和建筑,基本等于从零开始,几年内收入很可能会下降,未必所有人都能承受得住,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耗得起。在考虑转行之前,至少这一点是需要想好、准备好的。


创业“九死一生”

很多人思维这一关就过不了

离开工地后,多数工程人还是转战房企其他岗位或者进入地产上下游企业。这并不难理解,隔行如隔山,进入完全陌生的行业可能要承担极大的试错成本。再者,干工程的基本是对口专业出身,多年的学习及工作积累,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沉没成本",想要彻底放下并不容易。

当然,也有人很快在新领域站稳脚跟,比如明源君所知道的,就有一些转行去做猎头、进互联网做SEM等的成功案例。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外面频频碰壁,最后重回“围墙”内的。D君就是其中之一。

比起那些一入行就低谷就小年轻们,D君算是踩到行业红利“尾巴”的那批人。在转行前已是某百强房企的工程项目经理。眼看快要35岁,危机感越来越强。身体健康也亮起红灯,工程人常患的慢性胃炎,脂肪肝等疾病,他一个都没少。这些让D君一直焦虑不安。好在这些年虽然辛苦,多少也攒下了一点钱。

D君盘算着,打工一辈子也不是办法,还是得某点新出路。和朋友一番商量之后,决定去开餐饮店。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可惜好景不长,周边餐饮店铺日渐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后来又碰上疫情,生意更是一落千丈。苦撑一年多,最后不得已割肉止损。关店之后,D君又开始投递简历,从许多朋友及老同事处打听机会,折腾几个月才拿到一家小房企工程经理的岗位,薪酬也比之前低了些,D君还是接下来offer安心上班去了。

在轰轰烈烈的“提桶”热潮中,像D君这样跨界吃了苦头的人怕是也不少。

此前民宿大热的时候,有工程人辞掉了工作和朋友去云南开民宿,本以为远离了工地的喧嚣,从此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没想到,打理民宿并不比管理工程容易。事事亲力亲为,还要日夜为生计操心。生意好了累到说不出话,生意差了愁得睡不着。赔光了积蓄之后,他决定选择更稳当的路子——回工程重操旧业。

“打工打不下去就去创业”,看似轻巧,其实过于天真。创业丝毫不比打工容易,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都要大得多。正如有工程人说,打工的思维和创业是思维完全不一样。尤其是那些原本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人,出去之后更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单是思维扭转这一关,很多人恐怕就已经过不了了。

小结

一位老工程人曾说,感觉现在做工程的年轻人不像他们那一代人那样沉得住气。也许是这个时代机会太多了。

不得不说的是,其他行业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正如工程也并没有想象那么差。

每一次转行转岗都是一场试错。在没有充分了解、做好经济及心理准备、规划好后续道路之前,贸然转换赛道是不理智的。

就像有个工程人说的,普通人就不要操心啥行业前景了,制造业夕阳喊多少年了,照样养活一堆人。关键还是调整自己,成为“2-8”里面那个“2”。以这种心态去对待任意一个行业,相信结果都不会太差。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