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吴晓青: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需要

新闻资讯2023-10-29 21:00:31橙橘网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吴晓青: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需要

他提出,面对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结构矛盾交织叠加等诸多挑战,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不少的发展问题和成长的困扰。一是隐形壁垒多,民企发展的活力受到制约;二是产权保护不足,民企的安全感缺乏;三是融资难、融资贵、成本杂、税费高,民企经济负担加重;四是外部的干扰多、消费需求弱,民企的效率下降;五是民企的过度扩张,风险暴露,部分民企存在着相当的发展风险隐患。

针对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吴晓青认为,从外部生态看,目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待改善,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有待健全,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有待加强,鼓励支持的舆论环境有待优化。从民营企业内部生态环境看,部分民企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创新驱动发展重视不够,企业的成长耐力和发展的韧性亟待加强。

吴晓青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明确要求,总的来说对民企近年来认识的高度、改革的深度、推动的力度前所未有。

吴晓青表示,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回升向好。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堵点、断点、难点将得到有效破解。从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看,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将持续释放发展的新动力,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等纬度不断开辟发展的新空间。

最后,吴晓青对民营经济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关于“对民营经济怎么看”的问题,他认为理论上要振奋青年,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同时思想上凝聚共识,持续加大民营经济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

关于“支持民营经济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要加快民营经济立法、强化生产要素支持及拓宽政企互动渠道。

谈及“民营企业家怎么干”的问题,他认为民营企业家要善于抢抓历史机遇,把握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蕴含的广阔市场机遇,同时不断增强发展的能力,对标专精特新标准,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加快技术创新等,还应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合规经营的管理理念。

以下是讲话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由于工作的原因,近几年来主要在学习、研究、探讨我国民营经济工作的事务比较多一些,所以大会组委会邀请我来参加二十年年会,所以我主动要求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来一起探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未来的需要。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国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56789”,可见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既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要求。

当前,面对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国内周期性结构矛盾交织叠加等诸多挑战,一些民营企业遇到不少的发展问题和成长的困扰,我到多地调研考察,有的民营企业甚至当面给我提出了这些困扰和问题。我以为主要有:

一是隐形壁垒多,民企发展的活力受到制约;

二是产权保护不足,民企的安全感缺乏;

三是融资难、融资贵、成本杂、税费高,民企经济负担加重;

四是外部的干扰多、消费需求弱,民企的效率下降;

五是民企的过度扩张,风险暴露,部分民企存在着相当的发展风险隐患;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应该从民营企业外部和内部生态环境来分析。

首先从外部生态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准入不准营问题依然存在;二是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仍未健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力度需要加大,要素流动障碍多;三是国有经济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分散在广泛的竞争领域,一些国企全产业链布局对民企的挤出效应较为明显,在一些地方甚至对民企来投标,参与投资是给予另类、区别对待的。

(二)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有待健全。一是立法上,民营经济发展和保护的立法缺失,同时也存在同类行为不同定性,同类犯罪不同刑法;二是司法上,民企矩阵制约多,受众成本高、经营常受到调查取证、应诉挂案等压力;三是执法上,还存在一些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的情况。

(三)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有待加强。一是一些地方落实科学决策要求不到位,单兵突进、九龙治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政策执行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足;三是政策落地的协同性、实效性不强。不同部门和地方认识和利益不一致,导致形成的政策抵消效应明显,有的政策重制定轻落实,执行的弹性大。

(四)鼓励支持的舆论环境有待优化。一是一些地方不能正确地认识中央的政策,有的甚至曲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劫富济贫,把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解读为限制民营经济,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解读为开计划经济倒车;二是有些恶意抹黑民企的现象存在,受无法利益的驱动存在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黑水和黑色产业链,意图制造社会对立和恐慌情形;三是民营经济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不够,我曾经在多次会上讲过对民营经济的理论研究一定要加强。

再次,我们从民营企业内部生态环境看。

(一)部分民企治理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企业的治理不完善,部分民企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难以适应公司现代化治理的需要,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机制形同虚设,抵御重大风险能力偏弱;二是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有待加强,从近年查出的典型案例看,部分民企合规意识、法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营商环境;三是内部腐败和大案要案问题突出。我统计的是2021年,民企内部腐败类型的案件占同类案件的26.8%,除违法犯罪外还存在大量员工违规操作,出卖商业秘密,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等实行舞弊行为。

(二)创新驱动发展重视不够。虽然从民营企业整体来看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但民营企业群体内部的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极不平衡,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半数左右的民营企业被认为在科技创新上无所作为,还有1/4左右的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保持在较低水平上。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中仅有26.94%设有专职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而在这些企业中仅有6.68%具有国家级认定的人才,18.15%具有省级认定的人才,而无任何认定的人才企业比例高达75%。

(三)企业的成长耐力和发展的韧性亟待加强。民营企业家的代际传承一直是困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难题。我们分析,目前民企正处于青蓝接力的传承高峰期。据中国企业家调查信息系统统计,63%的民营企业正在进行企业传承,仅有7.5%的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交接,就是7%的企业完成了交接。而民营企业已经培养好接班人的比例只有8.7%。此外,许多民营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应对能力不足,只有49.6%的民营企业有应对危机的书面计划。在新冠肺炎的系统性冲击下,民营企业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不但没能彰显,反而是企业的脆弱性显现,发展韧性和生存的空间受到制约。为什么我要说民营企业的人才问题?这是自始至终,始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女士们、先生们!发展出题目,改造出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对民营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明确要求,各部门闻令而动,要有作为。在破除公平准入壁垒,保障平等获取要素,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众多方面接踵推出了一大批便于操作、含金量高的实招和硬招,特别是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印发以来,惠企、活企、兴企春风密集吹来,总的来说对民企近年来认识的高度、改革的深度、推动的力度前所未有。

一是认识高度前所未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壮大的意见》明确,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这一新的发展定位更加显现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

二是改革的深度前所未有。《意见》在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等企业重大关切上拿出了实实在在了干货,随后相关部委在促进公平准入、强化要素支持等方面出台细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这一系列重要政策部署,足见我国振兴民营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推动的力度前所未有。《意见》坚持刀刃向内,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压实各级部门主体责任。中央编办批发,在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正北统筹协调,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必将强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整体活力。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来了,民营企业在新的赶考路上,民营企业要消除顾虑,抢抓机遇,大胆发展,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潜力、活力以来,以下机遇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首先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动力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回升向好,民营经济和国家经济一脉相承,唇齿相依。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堵点、断点、难点将得到有效破解。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将逐步缩小,可以想见,一个有着超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人群,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大市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相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必然巨大。

其次,从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看,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将持续释放发展的新动力,不断开辟发展的新空间。从创新发展的纬度看,数字经济的蓝海在于数字化平台与生产场景结合,如果说我国消费互联网只能容纳几家万亿级的企业,那么在产业互联网将有可能容纳几十家上百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从绿色发展的纬度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蕴藏着大量的技术革新和产业机遇。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生态环保的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而且2011—2021年增长的幅度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此,从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来看,今年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突破了5000万户,较2012年增长了3.7%,针对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所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一年来,各有关部门围绕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促进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在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取得初步成效,必将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并将其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将专精特新写入《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众多专精特新企业持续耕耘专业领域。对于优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解决卡脖子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前天,我在广州看到的新奥集团他们开发的超高新电池技术,那就是一个创新。他们有自己专门的技术,同时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如德国,以约美国1/5的经济总量,1/4的人口创造了与美国大体相当的贸易出口额,其众多隐形冠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小企业隐形冠军。

女士们、先生们,综上所述,我最后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关于对民营经济怎么看?理论一小步,实践一大步。一方面理论上要振奋青年,深刻领会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中共中央对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基础理论研究,从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等基本理论层面给出符合中国实际和十大内涵的科学阐述,民营经济的经济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思想上凝聚共识,持续加大民营经济重要作用的宣传力度,深入整治民营经济退场论的等诸多谬误,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扫清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在全社会做大做强民营的共识。

二、关于支持民营经济怎么办?刚才是怎么看,现在我认为是怎么办?一是加快民营经济立法,总结现有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成果,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法,更好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权益;二是强化生产要素支持,着力破解用地难等等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土地指标、交易机制、引入竞争性价格机制,开展市场化跨区域交易。推广浙江、广东、上海等地的做法,建立银行、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考核机制,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三是拓宽政企互动渠道,创新政企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国务院大督查的内容。

三、关于民营企业家怎么干?我以为一是善于抢抓历史机遇,把握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蕴含的广阔市场机遇,通过参与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辟广阔发展空间。二是不断增强发展的能力,对标专精特新标准,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抓住人才这个核心,积极对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探索建设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教学工厂;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合规经营的管理理念,政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以上是我的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