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立即加入
构建产投新生态,成就卓越企投家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5月19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参与设立两支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这是茅台史上首次参与设立的产业基金。
5月9日,泸州老窖与国泰君安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也明确,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共建产业基金、并购基金。
今年4月,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0亿元。
酒企正成为LP江湖一支独具特色的队伍。而从他们的投资方向来看,技术创新型项目正备受青睐。如茅台公告中所言,两只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诚然,在政策、产业、技术人才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催动下,硬科技,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受到资本青睐,正成为众资本新瞄准的标的。像高瓴、红杉、深创投、IDG、五源、高榕等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都在纷纷加码硬科技投资。
鲸准数据显示,2022年初至今,境内一级市场发生了16757笔交易,70%左右出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硬核领域。
而在鲸准数据的统计中,这15757笔交易中有将近一半交易有CVC或政府直投基金的参与。
也就是说,除了一批过去聚焦移动互联网的资本迁移至硬科技赛道之外,产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其话语权和声量也在同步加大。
如FOFWEEKLY创始合伙人孔小龙所言,当前我们进入了全球产业链“逆向发展”的周期,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增加,科技变革蓄势待发,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问题成为了每一个国家的新课题。产业资本为我国发展高价值产业链夯实基础,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中坚力量之一。
的确,从商业本质来说,硬科技并不适用于边际成本递减的那套传统互联网投资逻辑,其更大的价值,恰好体现在产业链互补、产业竞争环节,这也更符合产业资本的投资逻辑和投资价值所需。
“从投资次数来看,产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近9年平均投资数量占比达到了近30%。从投资金额来看,2018年的投资金额占比达到了顶峰;2020年后,市场整体投资规模有一定的下滑,但产业资本的出资规模不减反而上涨明显,成为一级市场最重要的资本供给。”孔小龙提到。
事实上,产业资本越发活跃,早在上一波新消费投资热潮中就已经有所显现。
在新消费泡沫破灭,VC们加速逃离之时,接替传统VC的,正是一批消费赛道的上市公司或明星企业的产业资本,比如娃哈哈、喜茶、元气森林等等。对这些产业资本而言,完善产业链布局、寻求战略协同的重要性,显然要优于单纯的投资回报。而对于被投企业来说,产业资本进入,也让曾经因为过高估值被撂在山顶上的他们,有了从虚回实、回到商业本质的机会。
不妨大胆的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下,正是产业资本,最好的黄金时代。
产投转起小米增长飞轮
产业资本并非是一种新兴事物。自2015年前后,其就在国内飞速成长。
小米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家公司。事实上,不论从过去这家公司的历程梳理,还是这家公司面向未来的态度,产投都是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尽管雷军有一句知名语录,“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对于小米来说,其产投的核心理念却并非局限于追风口,而是围绕上下游通过产投的方式,打造核心产业链,完成业务闭环。
2015年,是小米的发展瓶颈期,从整体收入表现来看,2016年小米营收增幅较2015年同期仅为2.43%。
增速缓慢的核心原因在于,随着整个国内智能手机上的趋于饱和,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以及贡献的收入也在缩减。如其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年小米手机出货量为6654万台,2016年减少到5542万台,而2016年来自智能手机的收入,从2015年的537.15亿元,降至487.64亿元。
但在2017年,小米却录得了1146.25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增长到了67.5%。这一转变的背后,得益于小米生态链业务的崛起。在小米的业务组成中,如招股书披露,2015年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86.9亿元,占比13%;而到了2017年,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达到了234.48亿元,占比20.5%。
事实上早在2013年,雷军就看到了IOT的趋势,决定投资生态链,在小米体外以投资+孵化的形式,培养100家公司,搅动100个行业,一系列企业由此诞生。
2013年底,小米生态链企业发布了小米生态链第一只产品,拥有1万毫安时,高容量、简洁化工业设计以及69元的小米移动电源问世,两个月后,小米移动电源销量便问鼎全球第一,2015年销量达2000万件,到了2019年,小米移动电源的销量已经突破一亿件。
2014年,小米手环面世,成为小米生态链又一力作,这个售价仅79元的小米手环,在其上市的第二年,就让其供应商华米科技的销售额超过10亿。
到今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逻辑,已经不再绕着贴近手机的业务转,IOT与生活消费品服务的贡献值也在不断加大。如财报显示,2021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服务的营收已经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850亿元,占比也上升到25.9%。
IOT与生活消费品服务背后指向的小米生态链,无疑帮助小米克服了单一业务的风险。当然,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其也为小米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小米2021年中报显示,其投资企业超过390家,总账面价值达到603亿元,无论是投资公司数量还是投资公司价值都在攀升。
在今天,当小米将视角转向自研芯片、转向造车业务的时候,产业投资仍然被其沿用为一条核心路径。
IT桔子发布的《小米2022年投资报告》显示,小米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十分凶猛,2021年达到高峰为39起,超越众多大厂。2022年,小米在芯片半导体领域投资事件为25起。
此外,报告显示,汽车交通领域的投资节奏在2021年开始随着小米造车计划的宣布而逐渐加速。在早期投资中,小米投资数量共计24起,其中小米投资了大量先进制造企业,布局自己的造车事业。
比如,在小米的A轮投资中,其就与东风交银联合领投了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研发商“同驭汽车科技”,围绕“造车计划”进行产业链布局;小米A轮投资中的另一家云途半导体是一家汽车级芯片领域无晶圆厂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研发商,专注于提供汽车级芯片组解决方案,为供应链系统提供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服务。
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在回答“最欣赏的产投型组织有哪些”的问题时,第一个就提到了小米。
脱虚向实,产业投资迈向新征程
诚然,在产业资本的高速发展中,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百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触角深得非常广泛,以这几家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每年的投资数量和金额非常多,甚至超过了一些顶级VC。
据《2021年中国CVC投资并购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历史上曾经出手投资或收购的CVC机构有747家,互联网企业占比21%,但在投资总数上,互联网企业占据了58%的份额。截至2021年8月,腾讯的对外投资数量达到了1175起,该数字甚至超过市场绝大多数专业PE/VC机构,小米、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CVC也十分强势。
然而,随着反垄断政策逐步落地,互联网大厂战投部的投资空间其实也变得更加有限,并陆续传出裁员、紧缩的消息。最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原本2021年还在加码投资的字节跳动战投部,却在2022年1月,直接被爆出战略投资部已解散的新闻。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开始加码硬科技,参与到科技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来。
而从宏观政策上来看,国家倡导脱虚向实,实体企业的产业布局与投资迎来新的机会,这也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今年初发布的《2022中国硬科技投资趋势研究报告》中亦曾指出,产业资本进入之后,将弥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短板,帮助科研人员的技术跨越“死亡谷”。
当然,从企业自身发展路径来看,产业投资的价值无疑也是非常巨大的。
秉持着“和优秀的企业家做朋友”理念的新希望乳业董事长、草根知本总裁席刚在谈及产业投资对企业的作用时就提到:其一,可以让自己的产业生态更完整,提高抗周期性,形成全链条的竞争能力;其二可以让自己的企业保持创新的能力,防止自己在行业中失去敏感性,时刻去关注一些很好的创新机会;其三,则可以推动原有企业的发展,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新希望乳业董事长、草根知本总裁席刚
内外因素所驱,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都在加大产业资本的布局力量。
今年2月,科大讯飞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请问目前有并购的对象或者计划吗?并购侧重哪些行业方向?”的提问时,就曾表示,公司主要围绕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开展投资并购工作。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这三家企业,也在通过设立自身的投资平台,去布局产业投资。如成立于2016年的蔚来资本,已投资了宁德时代、容百科技、联赢激光、初速度、嬴彻科技、小马智行等多家公司;理想汽车则在2022年3月成立了重庆车之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第一笔投资即为动力电池厂商欣旺达EVB;同月,小鹏汽车旗下的星航资本,宣布完成首期美元基金的首轮关账,募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
当然,作为二级市场上的一匹“黑马”,宁德时代的产业投资逻辑也相对清晰,无论是合资、直投还是并购,都是沿着产业链上下游寻找合作伙伴和改进技术的路径。
如《中国CVC影响力报告》显示,从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共有87家上市公司参与设立并购基金,2327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对一级市场企业有出资情形。
插上产业投资的翅膀
只是,要想成为一家产投回报比可观的产投型企业,其不可避免将面对一定的挑战。
如沈劲所言,中国企业在做产业投资时,经常存在一些误区,第一个误区是产业投资投那些和自己主营业务毫无关联,在将来也很难有关联的产业;第二个误区是产业投资不在乎财务回报。
而中酒荟萃董事长、原百威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荣在谈及产业投资时的误区时也提到,赋予项目未来增长无限的想象,严重高估未来增长,同时加大杠杆, 提高投资股本回报率预测,从而报出高价争抢项目。
“投资并购的基础素质要具备,你的分析能力、战略眼光、前瞻性、谈判技巧,一样都不能少。”王仁荣表示。
的确,在这个产业资本的最好时代里,想要抓住产业投资的红利,并非一件易事。投资能力、跨界方法论的弥补,具体包括企业家如何筛选好的标的,如何做好投后管理......每个问题单拎出来,都是横在每个企业面前的一道坎。
890新商学企投会希望通过一套体系完整的课程,来帮助企业家向专注于产业投资的企投家进行转变,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企业投资人。
▶▷1年系统化课程学习
在第一年的课程学习中,企投会将以理论教学的方式帮助企投家快速搭建认知体系,并将邀请一线企业投资人闭门分享前沿投资实战案例,还原决策路径,深入解读热点产业,帮助企投家理解其底层商业逻辑。
▶▷1年导师陪伴式赋能
第二年的导师陪伴将通过强互动的形式,聚焦企业自身个性化的痛点,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思想赋能。
▶▷N年社群交流学习
与企投会各领域1000+的优秀企投家共同交流,资源链接,互学互助。
目前,企投家产投营第三期正在招募,这里也向更多胸怀蓝图的企业家发出邀约,一同拥抱企业价值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