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将发生哪些改变?成都知名校长们这样说

新闻资讯2023-10-22 22:34:06橙橘网

未来教育将发生哪些改变?成都知名校长们这样说


记者丨邓文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升级,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会发生什么转变?”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下,高中教育应该进行怎样的课程改革,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面对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当前学校引入了哪些高端科技?”

“未来学校的教学场景又会因科技发展发生怎样的改变?”

10月22日,由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主办,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科学交流协会、成都市科幻协会承办,成都传媒集团·红星教育、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八光分文化、诺贝尔奖获得者青少年科学营共同举办的《思想力:拔尖人才与想象未来》教育学术类主题沙龙举行。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成都市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校长陈华忠,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蒲江嘉祥联合学校校长张文川,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校长潘君,四川天府七中副校长张江平,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秦智超等六位“教育大咖”现场对话,围绕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



会议现场



“在座的嘉宾哪些是科技迷?哪些又是科幻迷?”22日上午,随着主题沙龙第二篇章“创新无界 求索无涯”环节的开启,与会校长们台上就座。面对主持人的一组快问快答,校长们兴趣倍增,科技迷和科幻迷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交流自己的观点心得。一个简单的问答游戏,让现场氛围立刻就热闹起来。



会议现场

而后嘉宾们各自观点的阐述,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无论是科幻迷还是科技迷,对于未来教育需要呈现出什么样的场景,每位校长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各个领域,教育同样如此。最为直观的改变,无疑是科技的引入为教学方法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讲授和学生被动接收,科技创新了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使用教育软件、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3D模拟和VR技术,也为课程内容提供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呈现方式,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对于科技为教育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现场分享的校长们可以说有着深刻的感受。在成都教科院附属中学校长潘君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相关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应用场景。比如,人工智能在辅助教学、虚拟现实、评价和反馈等方面,比传统课堂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大大减轻老师们的机械劳动,可以更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同时通过虚拟现实,课堂内容也可以实现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让课堂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潘君

而基于科学技术所打造的智慧校园,在当下的学校中也有着初步呈现。成都新川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校长秦智超在分享中表示,目前学校已经开始利用大数据系统,完成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数据收集及分析,从而给予老师更好的教学策略。并且,还会利用错题打印机、在校管理系统,减少老师、学生、家长无效时间的浪费。



秦智超

不只是当下,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也为未来课堂呈现带来无限想象。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书记田间就为现场观众描述了他所畅想的60年后的未来教室。在他看来,未来教室可能未必是一间固定的教室,借助科学技术,教学的场景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室的边界可以无限拓展,就像一扇“任意门”,可以随着学习内容的不同随时变换学习场景。例如,地理课上学习某种地形地貌,同学们可以借助未来科技直接进入那种地貌场景中,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届时,学习不再有空间的限制,也不一定要固定上课时间,终身学习、随时学习的情况应该会成为一种社会样态。



田间

“未来教室打造的是‘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智能教学体系’,将会充分运用未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领先的科学技术,全方位辅助教育教学。”田间认为,届时,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将因为不断迭代更新的技术,呈现出高度智能化的特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大量重复无效的讲授、训练、评价等可能被“一键理解”取代。

在课堂内容方面,未来课堂的学习应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学习过程会以探究性活动为主,教师也可能并不是真人,而是人工智能,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并自动完成评价。而真人教师可能会在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任务的设置、非智力因素培养上做更多的研究,从而减少无效学习,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实际上,这样的转变在当下已经悄然发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培养、跨学科学习等等,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迎接未来而主动做出的革新与转变。”



科技对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潘君在现场分享时所言:科技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后,如果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来机械式练题,这样将得不偿失。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成长的规律,教育者的根本任务是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都市郫都区博瑞实验学校校长陈华忠表示,学校特别重视科学学科主导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在科学课堂教学和各种科学活动中,融合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多学科元素,让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热爱科学。同时,学校还专门打造了3间数字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室以及2间科创教室,为孩子们提供了科学实验、科学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陈华忠

利用科学技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也成为现场校长们的共识。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蒲江嘉祥联合学校校长张文川表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未来时代,这些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校需要研究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在我看来,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学习力、思维力、技术力、品格力、社群力这五种关键能力,为了达成此育人目标,学校也探索建构了“三级五维”的课程体系,还通过立体衔接不断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并探索了课程实施的评价激励机制。



张文川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科技和人文的平衡也成为现场嘉宾讨论的重点。在田间看来,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帮助人类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规律。而人文是对人类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的研究,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成长。尽管这两个领域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它们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科学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思考方式,而人文则为科学提供了道德和价值的指引,因此,只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寻求平衡,才能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为此,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应当构建科技与人文并重的课程结构体系,并且改进教学方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职业的消失或改变。比如,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将对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而传统的装配线工人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从而更高效地完成重复性、劳动密集型的任务。在金融领域,随着智能化的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金融从业岗位,也可能会面临消失的风险。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教师或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也有言论表示,未来教师行业或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对此,在四川天府七中副校长张江平看来,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张江平

张江平认为,在教育教学中,任何一堂精彩的课都不是提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榜样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石。其次,学生社交技能的培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如果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着冷冰冰的手机或者是电脑学习,长此以往,是否会出现社交障碍?视力是否会受损?人工智能最凸显的是运算能力,但是却不具备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并且,人工智能很难实现人类所具有的异常复杂的高级情感,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情感、同理心、同情心等等。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是极具个性化的,任何两个人之间的情感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当面对独一无二的人类情感的时候,只有教师这个人可以通过个人经验和人类特有的应变能力给予学生最大的支持和教育

和张江平一样,张文川也是同样的观点。不过在他看来,教师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获得成功,还需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个性化教育得以更好地推进,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规划有效的学习路径,将成为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张文川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借助学习分析、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洞察学生的认知特征、优势潜能和学习偏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习方案。并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非认知状态,包括动机、情绪、习惯、品质、价值观等,这些是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教师往往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学生相互连接之中,通过身教和垂范影响学生的成长。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教师在知识传授、学情分析、作业批改等方面的作用将大部分被技术所替代,而价值引领、信念确立、道德养成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未来教师需要从“经师”转向“人师”,更加注重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引领,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工程师。

本文标签: 教育  教学  科学  教师  学校  成都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