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30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特别是今年以来,A股上市企业中,七成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贾宏伟10日表示。
11月9日至11日,第十二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邀请了来自于17个APEC成员经济体和1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代表共商共议中小企业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强调,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中小微企业发展新局面,要充分发挥APEC机制作用,助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支持中小微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供需对接,推动形成从创新到产业化的正向循环。
推动中小企业开放合作
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贾宏伟表示,工信部持续推动配合人民银行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支持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助力中小微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中小微企业占亚太地区企业数量的97%,是亚太经济体中数量最庞大、创新最活跃、带动就业能力最强的区域群体,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APEC各经济体的广泛共识。
徐晓兰指出,中国政府坚持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中小微企业在贸易投资、科技创新、技术人才等领域扩大合作广度和深度,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跨境撮合服务平台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交流对接和配套服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前45年的对外开放,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在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国都将以更加开放合作的姿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欢迎各国特别是APEC成员的企业参与其中。
杨伟民强调,中国的开放,已经到了必须扩大制度型开放,才能进一步扩大商品流动型、要素流动型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将主动对接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体制改革,通过制度型开放,引领贸易和投资的继续壮大。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扩大开放的本领,提高在矛盾挑战增多的国际环境中扩大开放的能力。
会议期间发布了《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面向APEC经济体通关便利化六项措施》,包括入境船舶人员无接触式卫生检疫,易腐生鲜货物便利化通关,集装箱进口船到直提出口抵港直装,进境棉花智慧化鉴重,研发生物样本进口审批一次办理、全年许可,高信用企业退税速达等。
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在本届APEC技展会上,中小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是业内关注的一大热点。在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周永松看来,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大都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比重较低,数字化效益型企业较少,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启动后,将迎来大发展阶段。
“产业数字化存在数据孤岛等问题。数字化只是工具,存在以上问题说明使用工具的方法不得当,需要改进使用工具的方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导师陈小军认为,当前数字化转型存在几大代表性问题。比如,部分企业混淆了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工具上消耗过多资源,阻碍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我国应用场景广、市场规模大、投入资金多,却没有产生与规模相对应的原始技术,未形成统一的底层技术标准,低水平重复开发,未形成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基础产业体系。
绿色低碳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制造建设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平军表示,许多中小企业受限于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资源不足,无法积极采取转型措施,导致中小企业绿色化转型比例远低于大型企业,同样说明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潜力巨大。同时,中小企业多为大型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产业链绿色化升级的必然途径。
周平军认为,要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数字化是推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在推进中小企业绿色化转型中应鼓励其活用数字化工具,对绿色生产过程实行数字化远程监控,推动大数据实时联动,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其强化绿色转型的意识。
徐晓兰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各经济体应加快构建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服务体系,鼓励开发”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加大绿色能源供给,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快转型步伐,为亚太地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