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物业134亿元资金不翼而飞一事有了新进展。
11月28日,恒大物业公告称,“已于2023年11月28日收到法院正式接受立案的通知。要求包括中国恒大在内的责任方偿还款项约19.96亿元以及暂计利息约1.52亿元。”
第二天,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当前暂未收到相关法院就金碧物业提出诉讼的通知,将咨询法律意见以维护公司合法权利。金碧物业是恒大物业的子公司,而恒大物业是中国恒大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恒大和恒大物业对簿公堂,源于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间,恒大物业的6家附属公司通过8家银行,为第三方融资提供存款质押。相关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划至中国恒大集团。此后,该质押担保期限届满,因触发质押权实现条件,相关银行划转了合计134亿元存单存款。这笔资金来自恒大物业上市所募集的资金。
金碧物业追偿的20亿元,正是134亿元中的第一组,金额为20亿元的存单质押担保。其他两组金额分别为87亿元、27亿元。该起案件曾成为恒大系此前长时间停牌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12月,恒大物业曾发布公告称,追偿方案主要透过中国恒大集团转让资产予恒大物业抵销相关款项。今年8月,恒大物业在复牌后表示,暂未与恒大集团达成偿还方案,对“134亿应收款项”全额拨备。
如今,随着恒大物业的立案追偿,意味着其与中国恒大集团并未达成偿还方案。
许家印为啥撇不了干系?
“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在公告中表述的情况存在矛盾。”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市界」,一般来说,正式立案应该会有相关通知和流程,可能涉及到法院、律师等环节。如果恒大物业已提起诉讼并正式立案,那么中国恒大应该随后也会收到相应通知。”
在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看来,中国恒大之所以说未收到诉讼通知书,是因为诉讼程序中存在原告与被告的时间差。通常来看,这起案件的流程是这样的:在金碧物业起诉后,法院会对其提交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在立案审查通过后,一般法院就会向金碧物业送达受理通知。
“在相应的流程走完后,法院会向被告中国恒大送达原告金碧物业的起诉状等诉讼材料,并给予恒大物业答辩的时间,从而就产生了原告金碧物业与被告恒大集团的时间差问题。”王玉臣向「市界」解释道。
正常情况下,一周内决定是否立案,作为起诉方就能拿到立案通知了。但何时开庭需要排期,和组成合议庭,不同的案件时间不一样。
根据中国恒大2022年7月组织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案件有6名涉事高管。其中,有中国恒大执行董事夏海钧及潘大荣,以及控股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执行总裁柯鹏。而恒大物业中,有公司执行董事甄立涛、赵长龙及安丽红。134亿存款案曝光后,这六名高管被要求辞任相关职务。在整个事件处理中,独独撇清了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在整个事件中的关系。
今年8月25日,中国恒大关于复牌指引的公告,首次披露了许家印在其中的参与程度。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许家印自称,没有审阅与质押事件相关的文件,由其签署的内部审批文件,也没有明确指明与恒大物业有关。没有人特别注意提醒他注意这些文件。独立调查委员顾问称,这与他之前的说法一致,因为在关键时期,他并不负责公司的财务和资金,而是依赖财务和资金的高管处理相关事宜。
划重点的是“关键时期”。134亿元质押案发生在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间。「市界」此前从恒大前员工处了解到,自恒大开始造车尤其是债务危机发酵后,许家印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亲力亲为。由此可见,许家印或许真的如他所说,没有审阅这些文件。不过,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在这起质押事件中,有一位涉案人员指称许家印参与了质押安排。
对此,一名恒大前员工告诉「市界」,这也完全有可能。“毕竟,许老板一直将恒大财权牢牢握在手中,更何况134亿元也并不是小数目。”退一万步而言,就算许家印真的不知情也没参与质押安排,也并不意味着他就能置身事外。这其中的逻辑在于: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是关联企业,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联系和人员交叉。“作为中国恒大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他是无法完全撇清关系的。”柏文喜说。天眼查APP显示,许家印在恒大物业持股为51.71%,在中国恒大持有约70%的股份。
如今,恒大物业能否向中国恒大追回这笔巨额资金呢?在王玉臣看来,这其中涉及到恒大物业子公司金碧物业对于该笔钱款的真实流向、与中国恒大等被告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协议、中国恒大等被告是否具有返还义务等事实进行充分举证。
退一万步而言,即便金碧物业胜诉,其是否能够追偿成功,也涉及到判决中对各被告承担返还等义务比例的确认,以及各被告是否能依法自觉履行判决义务。“如若不能,则后续可能会启动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则各被告是否有充足的财产可供执行也是金碧物业能否追偿成功的关键因素。”王玉臣解释道。
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恒大已是资不抵债,负债高达2.58万亿元。“从目前中国恒大的支付能力来看,即使恒大物业胜诉,也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柏文喜告诉「市界」,就恒大物业管理层勤勉尽责的职业要求而言,提起诉讼并以此来确认此笔债权,以试图尽量减少企业损失这是必须的。
至少,这也算给恒大物业股民明面上的一个交代。
“无法完全斩断情缘与业缘”
恒大物业的日子也是犹如坐过山车,起伏不定。
撇开134亿存款质押事件来看,恒大物业是恒大系仅剩不多的质量较好的资产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物业的轻资产模式,以及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入,注定这是个能够细水长流的生意。恒大物业的业务主要两个构成。一是依托母公司中国恒大而产生的巨量在管物业面积;二是拓展第三方项目。
拥有母公司恒大巨量项目资源支撑和丰富资金的恒大物业,曾一度被恒大物业管理层乃至许家印寄予厚望。在2021年1月的军令状誓师大会上,恒大物业定下了考核目标:2021年,恒大物业每季度净利润,都要较2020年全年净利润增长50%以上至39亿元。
话音落下半年后,随着恒大2021年8月的爆雷,恒大物业定下的考核目标落了空。此后,恒大物业还由于2022年“134亿存款不翼而飞”等事件,陷入漫长的停牌期。直到2023年8月,恒大物业才复牌成功。这几年,受母公司中国恒大的影响,恒大物业的表现,也不复往日辉煌。2021年,恒大物业由盈转亏,营业收入约为131.94亿元,毛利润约为36.64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16亿元,每股基本亏损约0.03元。
2022年,恒大物业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约118.09亿元,毛利润27.19亿元,净利润同比由亏转盈,达到14.79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恒大物业总收入61.45亿元,同比增长约6.2%,归母净利则同比增长42%至7.8亿元。
在恒大危机的持续发酵中,恒大汽车、恒大财富等公司负债累累,恒大物业是恒大系公司唯一能保持正向盈利的资产。一些物业公司龙头曾试图收购恒大物业但后来,都没有了下文。碧桂园物业前总裁李长江曾向媒体透露,与恒大物业接触过,但当时价格没谈拢。
从表面上看,为了摆脱中国恒大带来的影响,恒大物业动作频频。今年11月,恒大物业官方微信公众号改名为“金碧物业服务”,而在此前的2023年6月21日,恒大物业公告宣布,胡亮、吕沛美、王震、余芬4名高管,辞任恒大物业执行董事及相关职务董事,韩超、胡旭、桑权、林五昌4名新董事获委任。
公开资料显示,辞任的董事大多有在中国恒大任职的背景,而新上任的董事从业经历,则大多聚焦在物业或地产公司内部。今年9月27日,恒大物业再度宣布董事变更,郭朝晖自当日起辞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郭朝晖于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任职,此前发表的论文指导老师为许家印。
不过,11月15日,恒大物业公布了2021年、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的投票结构,涉及人事变动等。其中,重选段胜利、韩超、胡旭为执行董事等。其中段胜利一人,与许家印交情匪浅。2005年7月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段胜利就加入了恒大集团,至今,已是18个年头。「市界」了解到,段胜利不仅曾担任恒大北京公司董事长,还曾在许家印的家乡河南,担任河南公司董事长。
据乐居财经报道,段胜利是恒大的管培生,许家印对其信任有加。
“恒大物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自然是可以走出独自发展的道路,只是恒大物业和中国恒大是关联企业,鉴于股东的影响和子公司的身份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可能会与恒大有着错综复杂的合作。比如存在一定的业务联系和人员交叉,因此两者之间无法完全斩断情缘与业缘。”柏文喜告诉「市界」。
目前来看,恒大物业仍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公开资料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末,恒大物业总资产76.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1%;总负债83.6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45%;总负债率109.84%,较年初下降11.33个百分点。净资产-7.49 亿元,较年初-15.13 亿元,收窄了50.5%。不过,在业内看来,如果恒大物业维持这种降负债的速度,这家恒大系唯一正向盈利的公司,有望在今年底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境。
作者 | 陶 婷
编辑 | 孙春芳
运营 | 刘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