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300万,才能送孩子读国际学校?

新闻资讯2023-10-18 22:34:25橙橘网

年收入300万,才能送孩子读国际学校?


出国读书开销有多大,每一个留学er都深有体会,除了学费、生活费还有各种隐藏开销,一年下来50万都算克制的,现如今的留学相较于投资属性,实则更像是一款消费产品。其实走国际化道路已是如此,学费支出只是小部头,海外夏令营、兴趣班、补课费会让教育支出翻上一番不止,如此高昂的支出,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开始思考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到底有没有必要?

From 留学全知道

微信号:EduKnow

根据胡润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对于子女教育规划中,子女教育支出平均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五分之一。

国际化学校一年学费20-40万,但不少家长告诉我们,学费支出只是小部头,海外夏令营、兴趣班、补课费会让教育支出翻上一番不止。

毕竟除了教育这座大山以外,中产们还背负着房贷车贷,以及因就业不稳定,随时“断供”的风险。

如此算来,家庭年收入没有稳定的200万-300万,还真不敢随意送孩子读国际化学校。

成千上万的中产父母们送孩子读国际学校究竟图啥?其子女就读体验如何?带着这样的追问,不久前,我们针对2512位不同城市、学龄不同的家长,进行调研,并开展了深度访谈,我们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我们的调研发现,“双语学校学习环境”、“部分学校品牌背书”、“提前适应国外教学”等是家长们选择国际化学校的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不卷”、“压力更小”、“让孩子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下一代”,总体而言,家长们对国际教育与学校给予了积极的回馈与认可。

但同样值得思考与追问的地方是,我国拥有1430所+国际学校,不同学校拥有不同特色与“性格”,而我们的孩子也千差万别,如何为我们的子女选择最适合他(她)的学校,以下家长们的亲历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与启发。


不同于上海民强公弱,在北京,如果选择体制外路线,几所第一梯队公立国际部处于金字塔顶端。

以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四中国际校区、十一学校国际部、一零一中学国际部等校为首的几所高中,每年放榜日,是这些学校的offer收割日。它们近乎承包了北京地区美本前十、前三十的半壁江山。

高升学率为这些学校带来了名望与光环,入学门槛也自然水涨船高。

而另外一边,在北京,民办双语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看似遍地开花,可家长们感叹选择并不多,“很多学校花钱就能进,至于教学质量那就不好说了”,我们访谈过的家长告诉我们。


来源:pixabay

思文一家四口居住在北京顺义区。老大在一所知名国际化学校就读,这所学校一年收费30来万,但学费只是“小部头”,思文了解到学校很多孩子都在外补课,有不少同学从9年级开始,6科每一门都有外教,基本上很多同学的作业都是跟家教一起做的。

学校有牛娃申请上前十,但是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这个孩子每天都在补习,这样的例子在学校比比皆是,牛娃进牛校“真不知是学校老师的功劳还是补习班的功劳。”

思文坦言自己无法接受这种“一边给学校交着高昂的学费,一边还要去课外补课”的教育模式,对网红学校祛魅后,几年前,她果断让老二Elsa转到体制内公办学校。

如今,Elsa刚上初中,思文给老二规划好的未来教育路径是,高中要么冲北京头部公立国际部,要么出国读美高。


来源:pexels

北京妈妈李珊是北京公立国际部的“亲历者”之一,她的女儿Lisa正在某国际部(以下简称C校)读十年级。

访谈间,李珊对C校有着诸多溢美之词,比如C校虽算不上最头部的国际部,但C校“整体不卷,学业压力更小”。

另外,在李珊看来,国际部“背靠”公立学校,对比私立双语学校,不仅学费更划算,还不用太担心“跑路”与倒闭的问题。

“比起低龄留学,孩子在国内接受母语教育,也更能确定自己的文化之根与文化认同”,李珊说。


来源:pexels

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围城内的人想出去,国际部也不例外。

两年前,佳佳的女儿小乔就是走出围城的一员。

小乔原本就读的国际部亦属于第一梯队,因为女儿“头铁了”想申请英国大学,一家人不惜“孟母三迁”,南下到大湾区某A- level牛校,学校学霸云集,在大湾区拥有不少拥趸者。

一家人原本对这个选择充满笃定与激情,但一年读下来,滤镜碎了一地。在最焦灼的时候,佳佳萌生过转学的想法。

“从食堂餐饮、硬件设施到外教师资都不满意”,佳佳表示更多具体信息,她不方便过多透露。

如今,佳佳正在为女儿寻找留学中介,原本女儿只对英国大学“情有独钟”,出于保险考量,佳佳正在说服女儿做好英美同申的准备。


近几年,新建国际化学校不局限于北上广深地区,英式美式品牌学校瞄准新兴市场,开始进军华中、华东地区。

但教育需要历史沉淀,“我所在城市的很多家长对国际教育的了解其实还非常薄弱”,受访者林夏告诉我们。

林夏原本生活在某东南沿海城市,女儿圆圆就读于国际学校,因为工作调动,两年前,一家人搬迁到华中某省会城市A市。

在A市,如果走体制外路线,X学校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梦中情校”,近几年的英本、美本录取榜当相当亮眼,升学率甚至超过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国际化学校。

因此,在A市,X校拥有大波簇拥者,“不仅学费划算,升学率还高。”

林夏正是被名校光环吸引,在A市探访了一波国际学校后,林夏最终为女儿敲定了X校。

入读一年后,林夏感到失望,便带女儿离开。

“有点类似于军事化管理,一周只有1-2节体育课,为了安全考虑,课间休息不让学生出教室。学校操场也比较小,孩子们整天关在教室里有点可怜”,林夏回溯道。

而学校的超高升学率,林夏逐渐窥探出了其中“门道”。

很多时候,并不是名校成就了牛娃,而是牛娃成就了名校。

在X校高中部学霸云集,“因为它们会通过中考筛选全省的牛娃,包括X校招收了很多外地高分考过来的孩子,这些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如果参加高考,稍微努力下,考上985不是问题,所以可以看到X校申请英国大学非常牛,美国方向则中规中矩,因为英国录取标准跟国内高考类似”,林夏分析道。


来源:pexels

那么,从A市牛校出走后,林夏还有其它选择吗?

林夏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孩子也就读于国际化学校,平时大家会聚在一起讨论,久而久之,林夏拥有了自己的择校方法论。

林夏指出,不少国际化学校在招生时,会以马术、击剑等高大上的项目为噱头来吸引家长,但那些都只是招生的技巧与手段,曾经有海淀家长跟她倾诉,学校只教最基础的,想要进一步精进,学校根本没法满足需求,学生需要到外面找机构培训,否则既不是兴趣又不是特长,其实有点得不偿失。

林夏的总结是,在探校时,别看学校的泡泡吹得有多五彩斑斓,“最重要的是要看学校的学术能力能否为孩子兜底,至于课外活动、兴趣爱好其实还得靠家长自己去做。”

在A市,林夏观察到,还有一类国际学校虽然学校硬件设施看起来的确不错,但是学校氛围过于佛系与躺平,再就是不注重中文教育与中文文化传承,“走体制外路线的家长其实也挺容易焦虑,因为缺乏参照物,你不知道孩子学的东西到底是深是浅”,林夏说。

从X校“出走”后,恰好有一所知名AP美式学校进军A市,新校成立,开始第一波招生。

在亲自探校后,林夏带着女儿圆圆参加入学考试,圆圆英语还算流利,不久后便拿到offer。

这所AP校在其它城市也设有分校,但其它分校入学名额有限,很难考进,林夏观察到不少外省家长曲线救国,跨省来到A市,只为求得一个学位。

当然,林夏也听闻过这所AP校其它校区不太正面的评价,比如它被誉为“美国版衡中模式”,“如果想佛系一点,自然可以选择其它国际学校”林夏说。

如今,圆圆在新学校适应得很好,虽然课程安排紧凑,但绝没有X校的那种紧张感。

学校有大大的操场,每一天都会有体育课,孩子们自由地在操场上奔跑、踢球、打篮球,“我能感受到她在新校过得非常快乐”,林夏说。


据统计,上海拥有着全国最多的国际化学校。

在访谈中,我们遇到不少家长形容上海是全国国际教育高地,上海家长不仅选择多,教育观念也跑在最前沿。

但事实上,硬币都有AB面。


来源:《2023年中国国际化学校调研白皮书》)

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在上海170+所国际化学校中,受家长追捧的第一二梯队只占少数,还有更多中尾部学校,由于建校时间不久,还需等待市场验证,这导致头部名校虹吸效应益发明显,越来越多家长冲着头部学校去。

拿沪上第一梯队A-level校举例,某次秋招第一场报名近1000人,但学位名额只有50个,5%的录取率,申请难度堪比藤校牛剑申请。

另外一所IB名校,要求幼升小至少要会600个英语单词拼写,能写五六句看图说话小作文,还要看懂英文奥数题。


琪琪是上海小囡,琪琪原本在家门口的一所普通双语学校就读,整个小学过得无忧无虑。

学校最大的亮点是校园漂亮、硬件设备也过硬。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长袍,琪琪就读的学校正是如此。

小学可以快快乐乐、无拘无束,但到了初中、高中,不得不考虑升学这一现实问题,促使琪琪妈转校的最重要原因是,学校美本升学率比较一般。

到了小升初时,琪琪转学到如今的知名AP校,这所学校的美本申请榜单相当亮眼,与此同时,它在沪上是出了名的鸡血,被家长比喻为“披着体制外外衣的体制内学校”。

当然了,这所学校并不是那么容易考进,琪琪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入场劵。来到新校后,琪琪的学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从此与快乐教育告别。


来源:pexels

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Cindy。

Cindy原本在海外国家读小学,两年前跟随家人回国,来到沪上第一梯队名校Y校就读,录取比例6:1。

Cindy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加拿大时,她的英语成绩都是A,但来到Y校,第一次考试,英语成绩单上竟然是C。Cindy妈一脸不可思议,赶紧向其它家长取经,这才知道班上很多同学都在课外上培训班。

在Y校,四年级是分割线。四年级以前,孩子们无忧无虑,但四年级以后,学习画风突变,孩子们加入“内卷”大军,一边要兼顾学业,一边还要忙碌各种课外活动与兴趣班。

学校开设了很多社团活动,学生们放学后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琪琪也不例外,周一是拉丁语、周二是编程、周三是法语、周四是网球、周五是小提琴,周末是休息时间。琪琪还不算“卷”的,琪琪妈知道学校有孩子一周7天每天都在练冰球。

目前,琪琪妈对学校较为满意,“考验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她看到班上同学每天都在学各种东西时,她的斗志在某种程度上也被激发了”,琪琪妈告诉我们。

但到了高年级阶段,琪琪妈听说学校陆续有同学转走,分流去了海外高中或者氛围更为宽松的国际化学校。

结语:

以上家长的故事只代表了部分家长的感受,并无法涵盖全貌。

所谓“吾之砒霜,彼之甘露”,经过访谈,我们发现哪怕是同一所国际化学校的“亲历者”,不同的家长和孩子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国际化学校的选校就像一个寻找最合脚的“水晶鞋”的过程。

比如,“有的孩子做题能力非常强,抗压能力也大,他就比较适合那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学术型学校;有的孩子成绩一般,但有艺术爱好与特长,他就适合那些有艺术底蕴的学校,最主要的是看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否和自己匹配,以及哪所学校能让自己的小孩发挥最大潜能”,受访者告诉我们。

国际化学校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留学全知道,微信号 EduKnow,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

本文标签: 高中  名校  国际学校  双语学校  重点小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