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达国家”留级成“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怎么了?

新闻资讯2023-10-18 00:14:27橙橘网

从“发达国家”留级成“发展中国家”,阿根廷怎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82度(ID:jianxiaojoy),作者:82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一条关于阿根廷和中国的新闻上了热搜。

7月31日,阿根廷宣布,将动用人民币偿还17亿美元的债务,并且特别感谢了中国的帮助。阿根廷在全世界开创人民币偿还外债的先例。

我看网上大家普遍关注两个问题:阿根廷以前很富的,怎么变得这么穷了还欠了这么多债,还要用人民币还债?中国这段时间着力稳汇率,这些人民币给到阿根廷,对我们是好还是坏?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阿根廷这个人均GDP曾进入世界前10的国家怎么现在这么差钱了?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发达国家”变成“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怎么弄的?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帮阿根廷?

一、阿根廷是怎么富起来的?

大家知道,阿根廷有一个称呼——说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国家。这个南美洲的国家,白人特别多,现在整个阿根廷,有至少60%的人口是意大利后裔。

阿根廷在美洲大陆这个锥子形状的南段,被形容为“南锥体”,形状就像锥子头。南美洲这个地方有个特点,就是资源丰富,物产丰饶,是美洲最好的土地。


这个地方以前没欧洲人,归印加帝国统治,到处都是印第安人。但美洲的印第安人不团结,整个美洲大陆有几千个印第安部落分支,互相敌对。

后来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看到这里物产这么丰富,最早殖民美洲的西班牙人想在美洲建立据点,方便掠夺。

这些印第安部落的敌对状况给了西班牙人可乘之机,后者跟一些部落联盟,对付其他部落,各个击破。同时,欧洲人还给这块土地带来了疾病,印第安人被弄得七零八落,这块土地逐渐被征服。

西班牙人花了两百年时间,在美洲共建立了四大总督区。其中,由于资源不占优势,拉普拉塔总督区是四大总督区里头建立最晚的一个,也是最不受重视的,它不是直接建立的一个总督区,而是1776年才从秘鲁总督区分出来的。后来的阿根廷就隶属于它。

那这块区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1542年,在南美洲的波托西发现了大银矿。波托西的银子得运出来,这时拉普拉塔总督区的阿根廷这块位置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波托西的银子运输出来分两条线,北线从秘鲁阿里卡港出,经巴拿马到西班牙的卡迪斯;南线从今天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经里约热内卢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家知道,布宜诺斯艾利斯现在是阿根廷首都、南半球最大的城市、大西洋岸重要港口。

作为运输波托西银子的重要枢纽位置,阿根廷才慢慢发展起来。

最早到拉普拉塔总督区的西班牙移民,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慢慢在这建起了学校、医院、邮局、剧院等等,并逐渐有了一些纺织、造船、食品加工业。

法国大革命之后,西班牙在欧洲被拿破仑打败,国王也被法军俘虏了。宗主国变弱,法国又想来管理,南美这块殖民地上的离心力越来越大。终于在1810年,阿根廷爆发革命,随后独立建国了。

插一句,阿根廷成了一个国家,而且是以白人为主。当时整个拉普拉塔区的西班牙移民也就小几十万人。由于这里的气候不适合搞种植园,所以不需要黑人,印第安人又被杀光了,所以就成了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国家,白人占到总人口的95%。

阿根廷为什么又成了说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国家呢?因为后来意大利开打统一战争,一大波意大利人为了避祸跑美洲来,其中一部分人来到阿根廷定居,至少有200万人之多,在数量上超越了西班牙人意大利这股大移民潮到1955年才结束,当时意大利裔占全国36.7%,西班牙裔占25.7%,德裔占20.2%,经政府培训,大家都统一说西班牙语。一直到今天阿根廷4400万人口里,有近3000万是意大利血统,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

在摆脱殖民者的过程中,南美也随之进入类似军阀混战的局面。

独立后的阿根廷一边跟巴西智利周旋,一边向南方进攻,到1884年,南方的最后一批印第安人向阿根廷投降,印第安人从此失去了所有的国土。无国土可以征服了,阿根廷开始转入大建设时期。

阿根廷是怎么富起来的?简单地说,是凭借“以英国为主的国际资本大量投资阿根廷+农产品出口外贸模式+意大利为主的大移民”三大源头。

稳定下来后怎么发展经济?外面看了一圈,当时英国正在鼓吹自由贸易,美国也在搞自由市场,阿根廷就也开始搞自由化。

阿根廷有优质的农业资源,能产出高质量的牛羊肉和粮食。于是,阿根廷开始发展农业贸易。

自由化政策下,阿根廷国内地主和寡头把持住整个国家的资源命脉,比如草原、矿山、耕地等资源型生产要素。

农产品怎么生产,卖给谁,怎么运出去呢?就需要建工厂、找买家,建铁路等等。阿根廷就引进外资,让外资尽情地进来投资,修铁路,建工厂。

这个过程中,除了法国,英国是出钱出力的主力,阿根廷的铁路和工厂大都是英国人修的。

这些投资家在阿根廷获得了巨量财富。阿根廷给出的回报,是优质农产品,还有铁路沿线两侧15公里土地的所有权,另将大量土地低价卖给他们。

主要在英国人的帮助下,阿根廷建成了发达的铁路网。最鼎盛时,阿根廷人均铁路超过美国,密度达到173公里/万平方公里。

同时,因为阿根廷当时人力不足,所以放开向全世界吸收移民。阿根廷的货物与人流运转也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居到这里。

阿根廷曾经有多辉煌?

纵横的铁路明显提升了效率,把更多的牛羊运到海外,英国那样的国家1/3的肉类都是阿根廷供应的。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阿根廷的肉类、矿产、粮食、棉花的出口量位居全球顶级水平,被称作“美洲的肉库”与“世界的谷仓”,阿根廷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阿根廷已成为全球第7大经济体,还被称作“南美的美国”。随后,欧洲移民纷纷涌入阿根廷。

“一战”时期,阿根廷的人均收入已经看齐了美英等列强。1914年,阿根廷人均收入持平荷兰,略高于西班牙,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羊毛出口国和第三大畜牧生产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美洲的繁华,仅仅落后于纽约。

阿根廷1945年的人均收入是巴西的三倍、墨西哥的两倍,1950年还能跟加拿大、挪威差不多富裕,就是得益于他们的优质物产+铁路网络。

但注意,阿根廷富的主要是地主和寡头,可以说一个个富可敌国。而阿根廷底层是非常穷的。就像现在,阿根廷的富人区和贫民窟,紧紧挨着,泾渭分明。

二、阿根廷是怎么变穷的?

一个看起来如此富裕、人均收入这么高的国家,是如何变得债务缠身、经济停滞的?

前面说了,靠外商主要是英国的投资,阿根廷发展起了农产品外贸,靠这个赚了很多钱。结果,一战、二战打起来了,这造成两个主要后果,一是英国自顾不暇,阿根廷的外资减少了。

二是欧洲人进口阿根廷农产品的变少了。这一下,阿根廷的收入大量减少。

能不能出口别的?阿根廷的主要出口产品就那几样,主要就是肉类、矿产、粮食、棉花。前面也说了,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重要的海运港口,那物流二战后怎么样了?不幸的是,二战后全球货船都经巴拿马运河,也不打麦哲伦海峡过,所以阿根廷的物流也相较以前变差了。

同时,阿根廷内部的开支没少。前面说了,阿根廷敞开吸纳移民,人口多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于是,手头就越来越紧了。而且,这个过程中,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升高。

说到这里,再看阿根廷的经济兴衰,就有些资源诅咒的意味了。因为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是顺理成章的。不像有的地方,因为农业资源少,只能想别的活路,就像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种地不行,就是海里可以打渔,只好发展打渔。但打渔就得就得造船,造船就需要冶铁、酿酒等等。于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结果开启了工业之路。再慢慢地修运河、铺铁路,发展地越来越旺。

那为什么单一靠农业发展不长久,而工业却能越发展越强呢?

非常基本的一点是,农业的产出受到自然界条件的限制太多,工业可以摆脱很多自然资源的束缚,进而有更强的自我繁殖的功能。

工人们有了钱就有了购买力,需求多了,商家就可以扩大再生产,继续雇佣更多的工人。这样经济就循环起来了。而且,发展工业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技术,进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当然,最开始大家可能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因为资源差异,大家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所以说阿根廷有资源诅咒的意味。毕竟,和利用现有丰富资源顺势相比,工业之路一开始是很艰难的。一些国家是在偶然中发展起来工业,结果形成了持续的发展引擎。而且,发展工业还得有买家,能卖出去才可以。当时的阿根廷要靠外资出钱出力去发展,而它与英国等欧洲国家之间,在农产品方面的互补性更强一些。

后来阿根廷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单一发展农业带来的增长问题,有没有想过其他的能持续创造财富的“生财之道”?

有的。阿根廷有尝试过发展工业,但都没成功。2021年,制造业只占阿根廷全国GDP的15%。

阿根廷转型发展工业失败的原因,简单地说,可以归为两点:一是只关注总量,不关心分配,使得内部矛盾大;二是长期内耗,政局动荡。这两点使得阿根廷容易越没钱越容易为了短期需要伤害长期利益,形成恶性循环。

前面说过,阿根廷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富人很富,穷人很穷,泾渭分明。国家财政好的时候,可以掩盖问题。但财政不好了,矛盾就突出了。

“一战”开打后,尽管阿根廷没参战,但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各种矛盾都被引爆了。例如,强烈要求政府不准再继续引进移民,因此还引发了暴力冲突。

一战刚结束,紧接着就迎来了1929年的“大萧条”。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都树起高关税打贸易战,依靠出口的阿根廷遭到重创,大规模裁员,通货膨胀,人们生活越来越难,原本剧烈的阶级对抗白热化。

1930年,阿根廷军队在人民的呼吁下推翻了总统。从这个时候起,阿根廷进入了军事政变的循环中,此前坚持的自由化经济路线也完结了。

这个期间,英国、美国等大家都在搞贸易保护,为了保护本国农民,阿根廷也搞起了贸易保护。同时,像德国一样搞起了国防工业,生产武器来带动就业。

这样乱哄哄地搞了十几年之后,贝隆上校带领军官团又一次发动政变,推翻政府,随后贝隆作为工党领袖当选总统。

贝隆宣称三条: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

做法简单来说就是没收欧美公司的投资、收回英法铁路、把这些资产国有化;在冷战中不站队;发展本国工业;给穷人修住房、建学校、医院、养老院,给穷人发福利等。

想法很好,像铁路这些很赚钱的,但是以前的利润都被资本家赚走了,国有化之后就可以给工人多发点工资。

但一方面,阿根廷的国有化并不成功。没有搞国有化的经验,阿根廷搞国有化之后人浮于事,内部腐败等问题明显。

另一方面,来阿根廷投资的外商纷纷离开,大量银行倒闭,农牧业产量下降,食品石油天然气价格都开始飞涨。到1952年时,工资水平上涨了35%,但物价却上涨了73%,年通货膨胀到了30%。同时,高工资和高福利又搞得大量私企不堪重负。

总之就是经济没出成果,先急吼吼抢一波分钱。结果,衰退继续,老百姓继续闹,终于在1955年又一次发生政变,军队逼迫贝隆辞职,他辞职后军政府开始朝着“去贝隆化”的方向猛踩油门,把贝隆那一套都拆除掉。

但军政府更加不会管经济,加上内斗严重,常年内耗使阿根廷经济停滞,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

总之,从1946年之后,阿根廷就没有一届正常的政府。1982年还爆发了马岛战争。马岛当时在英国人手里,1970年代在马岛周边发现了石油,1982年时阿根廷总统希望从英国人手里收回马岛。结果阿根廷输掉了马岛战争,成了国耻。

但通过这一战,阿根廷军政府倒台,阿根廷政府就疯狂削弱军方,同时军队曾经控制的化工、钢铁、电器企业也被私有化,航母、驱逐舰相继退役。

回过头来看,阿根廷从一战一直到现在,基本上尝试了所有的经济模式,同时基本上每隔一些年就政变一次。从1930年到1983年,阿根廷只有三任总统完成任期,其他的都被推翻了。阿根廷的经济部长更是平均每年换一次,甚至偶尔一年换三次,阿根廷经济政策的乱糟糟可想而知。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政变、示威游行、通货膨胀、债务违约,都成了阿根廷的日常。

到1990年代,阿根廷错过了二战后整整50年的黄金发展周期,错过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升级的时机。

总之,阿根廷想要搞工业,没钱就去借钱,欠大量外债;想要用进口替代,又伤害了本土工业,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还经常导致输入性通胀。

近些年,阿根廷还向跨国集团借钱挖阿根廷的资源,结果资源挖完之后人家跑了,阿根廷还得继续还钱。

于是,只能平时就靠卖点农产品和借外债维持家业,但不断借债和受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阿根廷经济也未能再回高光;同时花钱的高福利社会机制还在,债务越积越高,经济恶性循环。

三、我们为什么要帮阿根廷?

大家知道,去年初,随着美国的通胀水平升至40年来最高水平,2022年3月开始美联储开启本轮加息周期,把利率推到22年来的最高水平。

这让全球很多国家都比较紧张,尤其是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就很危险。

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就是它的“收割季节”。收割谁呢?主要是那些手里美元储备不多、同时有大量美元债需要偿还,并且金融市场开放性强的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国家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一旦没有足够的美元去还债,本国的核心资产就有可能被外资低价收购。

这也是美国收割全球惯用的套路:第一步,放水,大量美元进行海外投资,抬高新兴国家资产价格;第二步,加息,驱动美元回流。使得这些国家的美元急剧变少,美元升值,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产如房价和股价大跌;第三步,美元卷土重来,抄底便宜又优质的资产,从而赚取巨额利润差价。这个过程中,很多国家由于实施彻底的经济自由化,甚至使得外资控制了国家的核心产业。

这时,这些新兴国家不仅手里美元少了,而且还可能不得不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钱去还债。这都让美国的资本家们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就是通过制造这样的“美元潮汐”,也被称为“美元周期”来收割全球,屡试不爽。而经历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国家很容易一蹶不振。其中,在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受伤最深的总是新兴市场,尤其是拉美、东南亚。

手里美元储备不多、同时有大量美元债需要偿还,现在的阿根廷就是这样的状况。

截至2022年底,阿根廷的外债规模达2767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只有446亿美元。这时的阿根廷赚外汇也遇到困难,由于干旱天气,阿根廷今年的玉米和大豆出口遭受了重创,导致其外汇储备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阿根廷外汇储备累计减少超过100亿美元。再加上2016年,美元不断加息造成阿根廷严重的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

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贷。结果阿根廷深陷债务泥潭。

当前,阿根廷正面临着近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似乎又有重新陷入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货币危机、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交织的局面。

于是,为了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不违约,阿根廷做了一件开先河的事:用人民币偿还外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偿还的27亿美元债务,其中17亿美元以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方式支付,其余10亿美元以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支付。

阿根廷的这些人民币是哪里来的呢?

自2009年以来,中国和阿根廷一直保持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2023年6月续签的协议中,货币互换协议扩大,中阿两国本币互换规模达到了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可自由使用额度提升至700亿元。这相当于我们为阿根廷的金融市场提供低成本融资。

我们这时为阿根廷解围,其实是有冒风险的。

一方面,现在阿根廷货币贬值风险高。在美元仍走强的情况下,我们这个时候手里换了一堆阿根廷货币,随时可能再贬值。那我们去买阿根廷的货物呗,要知道,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率现在已经超100%。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正在稳汇率。怎么稳,简单地说,就是保证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应量在一定范围内。因为跟商品一样,在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稀缺就会升值,泛滥就会贬值。

现在我们跟阿根廷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并把阿根廷可自由使用的人民币额度提升至700亿元,一旦阿根廷用于还债的人民币被债主抛售兑换成了美元,相当于增加了外汇市场上人民币的供应,就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那为什么我们仍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手相帮呢?当然是长远看,主要有两个点:一个是为了促进跟阿根廷的贸易合作,要知道阿根廷的粮食和矿产是很丰富的;另一个就是可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将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人民币国际化,简单地说,就得让更多国家手里有更多人民币,相信人民币,愿意用人民币。阿根廷作为拉美第三大经济体这个示范作用是很典型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82度(ID:jianxiaojoy),作者:82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