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过去两年了,对于教育部的这项决策,大部分家长是非常支持的,毕竟现在的学生负担太重了,真的该给孩子们减负了。但是一位家长说:最近参加了一次家长会,才发现学校老师对双减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听了老师的解释,家长一时还难以接受。
这位老师在家长会上说:双减,一是要减掉不努力的学生,二是要减掉不会教育的家长。这话乍一听,确实很难让人理解,但是细细想来,也是事实,虽然国家采取双减的本意并不是这样,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第一:双减后考试难度并未下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学生负担并未真正减轻。
双减后,国家只是要求学校老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考试难度并没有降低,考试内容也没有减少,反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其实考验的就是学生和家长了。
首先学生不能偷懒,更不能彻底减负什么都不干了,否则成绩只会越来越差。其次家长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要求,更不能放弃不管了,不然就算孩子本来很优秀也有可能掉队。说白了,大家该努力还得继续努力,如果你不努力自然会被淘汰。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双减后学生负担并未减轻,只要还想获得高分,还想让孩子上大学上名校,负担也不可能减轻。双减减掉的就是那些自身不努力家长还不想管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只能被淘汰。
第二:双减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更严重,一些不努力的学生、家长不会教育的确实更容易被淘汰。
双减后老师们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严重了,优秀的学生比以前更优秀了,但是差生也比以前更差了,这就是家长对双减的认知不同造成的。
优秀学生的家长认为,越是别人减负,自己的孩子越不敢减负,他们反而会在学校减负的前提下给学生加压,包括上各种辅导班、各种培优班等等,这样在很多孩子都减负的前提下这些孩子自然会更容易胜出。
而大多数差生家长则认为,国家终于减负了,学生作业也少了,自己也不用管孩子的作业了,也不用给孩子报辅导班了,太好了,孩子家长都轻松了。所以孩子也就越来越差了,时间长了,这些孩子自身也不愿努力了,学习兴趣也没有了,彻底就掉队了。
说白了,家长的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成绩,每一个差生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
双减过去两年了,学生负担并未真正减轻,就是对双减最好的说明。
很多人都以为,双减减的就是学生的负担,这也是国家的本意,但是这两年过去了,学生负担减轻了吗?事实上并没有,反而比过去的负担更重了。
为什么会如此?其实原因很简单,双减减的并不是学生的负担。
首先学生根本就不敢减负,不然他们怎么考高中考大学呢?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什么大学能轻轻松松考上?大家都明白,谁减负谁傻瓜。
其次国家需要选拔出更优秀更有天赋的学生,不爱学习的、没有天赋的自然会被淘汰,反正我们国家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了,谁适合学生谁爱学习就胜出。
老师的话确实不好听,但现实是残酷的,家长真给孩子减负的话,孩子真可能就被淘汰了。
这几年我们也发现,学生的考试题是越来越难了,考试科目也是越来越多了,所以怎么给孩子减负呢?真正让孩子减负学生成绩可能提高吗?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但是学生的未来谁来保证呢?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家长也没有理由给孩子减负,彻底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