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朝鲜公布“射星”计划,未来几天要把首颗军事侦察卫星送上天?)
综合外媒消息,朝鲜已通知邻国日本,计划在未来几天发射一颗卫星,发射窗口为5月31日至6月11日。此次发射可能是为将平壤的首颗军事侦察卫星送入轨道。
分析认为,由于美国正将大量战略武器调遣至半岛周边地区,朝鲜正按照自己制定的日程逐步提高国防力量,以“强对强”原则运用军事侦察手段应对美韩施压。在美国打造亚洲“小北约”的背景下,东北亚安全局势可能更趋复杂。
最优先任务
外媒报道称,朝鲜曾在2012年和2016年将地球观测卫星送入轨道。因此,即将到来的发射被视为平壤时隔7年的又一次卫星入轨尝试。外界猜测,此次要发射的卫星应该就是平壤准备已久的首颗军事侦察卫星。
发展军事侦察卫星技术,是朝鲜2021年1月在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国防发展战略核心目标之一。去年12月,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试射了一颗卫星试验品,标志着该国军事侦察卫星开发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朝鲜当时就预告:2023年4月将完成卫星的准备工作。
金正恩指导导弹试射 朝媒报道
今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时指出,朝方发射侦察卫星是面对韩美军事行动、出于正当防卫采取的举措。
朝鲜公布试射照片
金正恩说,美国正在将核动力航母、战略轰炸机等大量战略武器调遣至半岛周边地区,几乎是常态化部署,使韩国成为对朝侵略的前哨基地和战争的火药库。在这种情况下,获取并运用军事侦察手段,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最优先任务。
朝中社在4月19日的报道中,公开了军事侦察卫星的相关画面。军事观察人士称,画面中的卫星呈六边形,上端带有4个太阳能电池板。据推测,其重量至少在300公斤以上。
目前,尚不清楚朝鲜将使用哪款火箭执行发射任务。但军事分析人士认为,鉴于朝鲜此前试射了使用固体燃料的弹道导弹,“射星”时可能采用有别于2016年的最新技术。
韩国媒体“每日朝鲜”网站认为,金正恩已将“连续在不同轨道上部署几颗侦察卫星”作为加强朝鲜防御能力的主要目标,并将其定位为对抗美国和韩国在该地区军事活动的重要资源。卫星将增强朝鲜的监视能力,并提高其在战争中打击目标的能力。
但也有分析认为,即使朝鲜能将军事侦察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仍将面临艰巨挑战,包括卫星成像性能、拍摄军事地点的有限时间窗口,等等。
牵动日韩神经
朝鲜公布“射星”计划后,日韩等国迅速做出反应。
共同社称,朝鲜的此次发射可能影响黄海、东海和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水域,预计会有零部件掉落。日本防卫相已向自卫队发出“摧毁措施命令”:若朝方发射物落入日本,可实施拦截。
观察人士表示,朝鲜发射的卫星过去曾飞越日本西南岛屿,但被击落的可能性非常小。“摧毁措施命令”更多是为安抚紧张的公众。
金正恩携女儿现身
韩联社称,韩国政府29日就朝鲜公布“射星”计划一事提出严正警告称,若朝方执意发射,必将付出相应代价并经历痛苦。
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告诉韩联社,朝鲜任何涉及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射都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多项决议。而卫星发射技术与弹道导弹发射技术相类似。
时机耐人寻味
舆论注意到,朝鲜宣布卫星发射计划的时机耐人寻味。
首先,近期半岛对抗态势加剧。
一方面,美日韩继续推进实时共享朝鲜导弹预警情报,商定强化三边安全合作,同多国举行导弹防御演习。美韩还在朝韩军事分界线附近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联合火力歼灭演习,同步追加对朝单边制裁,并可能在6月初举行美韩核磋商小组首次会议。日本《防卫白皮书》草案则将朝鲜定位为“更加重大且紧迫的威胁”。
另一方面,朝媒发表多篇评论文章,谴责美国在东北亚打造美日韩三方军事同盟,推进“北约式核共享”,炮制“亚洲版北约”,对世界和平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朝中社还在29日的评论文章中,谴责美韩的“侵略战争预演”,并警告两国考虑由此产生的后果。
有分析认为,朝鲜方面正按照自己制定的日程逐步提高国防力量,逐一实现军事战略关键目标,以“强对强”原则应对美韩施压。军事侦察卫星可以覆盖整个朝鲜半岛,包括日本很大一部分,将使朝鲜有效掌握东北亚地区战略情报,应对美韩军事部署,也将提升朝鲜战略武器威慑力。
其次,韩国最近使用国产太空火箭,将一颗商业级卫星送入轨道。
《日本时报》称,平壤计划中的“射星”,其部分理由可能是为了与邻国争夺声望。美国广播公司称,韩国自研运载火箭载星发射成功后,将积累专业技术,为今年晚些时候将首颗军事侦察卫星送入轨道、并制造更强大的导弹奠定基础。金正恩希望赶在竞争对手之前发射军事侦察卫星。
分析认为,在美国打造亚洲“小北约”的背景下,东北亚安全局势可能更趋复杂。中国外交部最近表示,中方关注近期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对有关方拼凑军事“小圈子”,举行各类刺激性军演,加强延伸威慑和情报共享合作等行为感到担忧。上述举动对缓和半岛形势没有任何助益,只会加剧军备竞赛,破坏核不扩散体系,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