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存还是求突破?中小公募寻找“马太效应”下立身之道

新闻资讯2023-06-02 19:22:03橙橘网

保生存还是求突破?中小公募寻找“马太效应”下立身之道

“中小基金公司现在就像在夹缝中生存。”一位资产管理规模不足千亿元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对第一财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发展困境。“任何时候都会存在后来者‘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实事求是地讲,这种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基金行业的头部化效应愈加凸显。头部公司在各大维度“各显神通”时,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发展陷入迟滞。以规模为例,不仅有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南方基金等“万亿大佬”,还有明亚基金、凯石基金等不足十亿元的“小微”公司。

“财富管理的未来仍是星辰大海,足够容得下更多基金公司在其中充分竞争。”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眼前的目标并不是如何突围,而是如何解决生存的问题。“先保生存、后发展,找到自己的优势,用有限的资源做最有用的事”。

公募“两极分化”严重

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是愈演愈烈,向头部机构集中的趋势明显。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场共有153家公募持牌机构。其中,基金资产净值排名前20位的基金管理人的总规模为16.62万亿元(剔除ETF联接基金,下同),占全市场的6成以上。

“跷跷板”的另一头,后50家基金管理人的总资产净值为3247.24亿元,合计占总市场的1%。而在5年前(2018年),这一数字为3100.54亿元,占比约为2.5%。若将这50家公司视为整体,在全市场的排名也从5年前的第14位落至现在的第25位。

从具体公司角度而言,“贫富差距”更加明显。截至目前,“万亿俱乐部”成员已经扩容至5家,分别是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南方基金;而博时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均在“八千亿俱乐部”中,这十家行业头部基金管理人的资产净值合计占全行业的40%。

有人欢喜有人愁,排在队尾的是38家资产净值合计不及100亿元的基金管理人。例如明亚基金、国融基金、易米基金等多达13家公募管理人的管理总规模不足20亿元,甚至不及一只“爆款”基金的规模。


“雪上加霜”的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近年来不仅未能获得增长,反而在持续缩水。以凯石基金为例,在2021年三季度末时,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为10.8亿元;在去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缩水至2.69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这一数字再度下滑至1.8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凯石沣混合公告称,由于触发了基金合同终止事由,该基金按照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随着这只基金清盘,凯石基金旗下的公募产品将只剩下凯石澜龙头经济一年持有、凯石岐短债,前者的基金规模约为1.35亿元,后者则为0.42亿元,同样也在清盘的边缘。

在发行市场中也有类似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1日,有2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近1年以来颗粒无收,未发行新产品,其中有6成是处于后50位的基金公司;而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的同期发行规模超过600亿元。

产品规模缩水或清盘,新发产品也并未有大收获,这也意味着中小基金公司还面临着产品数量有限,竞争力进一步减小的困境。据第一财经统计,目前全市场有5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只有1只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

若将产品数量标准放大至10只(含)以内,基金公司数量也迅速蹿升至30家,合计为158只产品,甚至不及头部公司的一半,例如华夏基金的基金数量为369只。无论是从基金产品数量还是管理规模维度来看,公募基金的头部化趋势都在进一步增强。

中小基金公司如何破局

“更宏观的层面来看,‘马太效应’的出现和社会总体的发展阶段是息息相关的。”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当经济社会总体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结构分化与存量竞争阶段时,“马太效应”自然是会强化的,包括但不限于基金行业。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公募基金行业成立25周年,虽然历史比较短,但实际上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是比较快的,在一些重要的市场窗口期、重大业务品类的布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明星基金经理的带动等关键环节上,一些公司脱颖而出,取得了先发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巩固长板、补齐短板,实际上更拉大了与中小公司之间的差距。

“从规模角度来看,权益类基金能够快速增长规模,这也是我们近年来的发力重点。”华东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在与第一财经交流时表示,吸引市场主要资金的依然是少部分头部基金和绩优基金,对小公司而言,业绩是突围的最关键因素。

不过,在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眼中,做好业绩是基础,固然很重要,但未必能改善自身困境。“其实在行业中也不难看到,有些中小公司的产品业绩做的还不错,但规模很小,也有规模很大的产品业绩一般的情况。”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认为,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投研能力、渠道资源等方面稍显不足,仅靠业绩表现实现规模的上涨难度较大。

“基金行业目前还是以银行、券商为代表的传统渠道为主,渠道资源拥挤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并不具备优势。例如有些公司卖出爆款产品,诚然也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名气加持,但更大的原因是强有力的宣发和渠道资源。”该人士告诉记者,‘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即使是小公司,还是有自己深耕的渠道,但比起大公司的宣发实力和渠道关系仍有不足。

基于此,有基金公司选择避开权益投资这一“兵家兵争之地”。例如,前述中小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权益基金确实是最容易增长规模的,但与头部相比竞争力不够;此外这类产品业绩波动大,容易存在投入太多却没能达到预计效果的情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并不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指数型产品的头部化更加严重,我们竞争不过(头部)”他向记者透露,公司目前的发力重点是债券型基金等固收产品。“债券型产品的波动相对较小,预期收益会相对稳健,我们集中资源去做那几只产品,业绩表现还不错,这类产品容易找到优质、长期的机构客户,规模能够保持缓慢的增长”。

“有规模才有管理费,所以我们现阶段、或者说起码两年内的重点都是如何扩大规模。”该人士告诉记者,公募基金的发展逻辑并不复杂,好的业绩能引来更多资金、提高规模,从而获得管理费及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在他看来,对于中小公司而言,比较理性的规划应是立足中长期,先保生存、后发展,把握自身资源禀赋,用有限的资源持续做正确的事,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更多的资源条件去做更多的事情。

前述华南某基金公司人士也有类似看法。据其透露,发展固收业务也是他们当下的重点之一。“现在看来,从银行理财转型而来和新近接触基金投资的基民,风险承受能力普遍是比较单薄的,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稳健收益型产品,避免大幅波动造成非理性投资行为”。

从近年来行业发展的大背景来看,居民财富之锚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资管新规背景下公募基金已有净值化管理的先发优势。“财富管理的未来仍是星辰大海,足够容得下更多基金公司在其中充分竞争,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前述人士受访指出,只不过,在头部公司已经具备先发优势,且形成正向循环的背景下,中小公司需要更加努力和敏锐,真正为投资者持续地创造价值,才有可能实现追赶和超越的目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