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盘基007
引言:昨日,金融监管窗口紧急指令券商限制DMA(直接市场接入)交易,引发行业震动。什么是DMA?对A股影响深远还是杯弓蛇影?
后台的几个交易大佬急切询问:这一决策是否会影响他们的交易决策?今日,我们将一探究竟——解剖DMA的过往与变迁,揭示其对A股市场脉络的深刻影响。跟随本文,一起深度解码DMA的神秘面纱,洞悉它如何在A股市场中演绎力与谋的游戏。
一、DMA的前世今生
自2021年12月3日起,随着新的收益互换规则生效,禁止了新的“AB款”互换交易,这促使资产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券商的自营平台实施的DMA。该方式本质上是私募管理人通过券商自营交易台加杠杆,因而在机构中变得更受欢迎。
客户向券商支付25%的保证金(相当于最多4倍的杠杆),券商收取保证金后,将提供额外的75%资金。券商为客户在自营系统中设立一个做多子账户和一个做空子账户,并向这两个账户注资,这一过程通过收益互换合约来实现。同时,为了分散风险,客户的投资组合至少涵盖50只不同的股票,且任一单一股票的投资比例不超过5%。
二、限制DMA的理由与背景
根据财经媒体和行业经验,DMA业务通常采用多种对冲工具来构建空头头寸,形成相对对系统性风险不太敏感的投资组合策略。在这些策略中,个股融券被认为是执行股票中性策略的最佳对冲工具之一。这也可能解释了为何券商的场外个股融券业务的名义本金规模会受到限制。尽管没有权威解释,但很可能这种监管制约是为了在一定阶段内抑制空头活动的措施。
目前国内DMA业务规模大约在4000亿元左右,市场上做DMA的管理人普遍存在三大现象:后端收费高、管理人规模普遍偏小、风险敞口约束不严格,背后的原因是大型量化私募深知其中的风险点,为了避免出现不确定的尾部风险而砸了自己的招牌,目前DMA资金成<4%,股指端对冲成本在1%左右,要在覆盖5%左右的同时,做出收益,管理人需在策略上冒一定的风险(风险敞口约束不严格),杠杆的优点是提高了资金使用率,缺点是扩大了风险,JG这一举动也是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三、DMA规模受限背后的A股市场
DMA最初被设计为一个加杠杆的中性策略,然而,随着今年市场上小型股票的活跃,不少管理人在策略上增加了小票的投资比重、有管理人在股指空头端使用了择时、有管理人的曲线和微盘股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叠加DMA的规模持续攀升,从而推高了微盘指数。
微盘股指数
在DMA受到限制之后,新增资金流入将停止,而存续的老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最终到期(产品期多为一年、半年期),这也意味着微盘股的击鼓传花现象也将逐步衰减,微盘股的筹码结构、板块成交量也将迎来一系列的改变,截至今天下午14:52分,上证指数上涨0.05%,微盘指数下跌-0.28%,在整体市场没有缩量的情况下,微盘成交量也由近20天平均的17.00亿,下降到了15.49亿,拐点或许在今天已经出现!
结语:在监管的新风暴中,DMA的未来似乎已经摇摇可危。虽然限制DMA交易可能短期内对市场情绪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而言,这种调整能够促使市场回归理性。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金融监管的收紧往往意味着市场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DMA的增量资金或将再一次投向信托市场。
《私募荟》由网易财经、泽募家联合推出。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