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库到水军,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美布局遭全面“狙击”

新闻资讯2023-10-27 16:38:12橙橘网

从智库到水军,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美布局遭全面“狙击”

文/李沛 编辑/徐喆

“正如华为寻求电信领域的控制权一样,宁德时代也正在战略性地定位自己,以主导我们的能源未来,这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剧本”。

本周,美国知名NGO组织FDD的中国项目副主任兼高级研究员克雷格·辛格尔顿 (Craig Singleton) ,就其新发布的中国锂电产业研究报告进行了如此总结。

这篇报告中,辛格尔顿聚焦中国锂电巨头宁德时代(CATL),在对该公司发展历程及北美业务布局的一番粗陋罗织后,提出了宁德时代深度参与美国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四大风险,描绘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图景,即CATL可以在电动汽车上安装恶意软件,从而对无数车辆进行扩展监控并收集有关车主的敏感信息,此外,其为美国电力公司提供大型储能电站的风险更大,预置的后门可能会对连接到美国能源电网的工业控制系统构成威胁,“在最坏的情况下,对这些控制系统的攻击可能会导致大范围停电,影响工业中心或金融中心”。

对锂离子电池产业稍具常识的读者就不难看出辛格尔顿所谓研究的成色,然而明辨事实显然并非其动机所在。

FDD此举,不过是一个多月来在美国政坛陡然升温的中国锂电投资议题之缩影,来自保守势力的各路牛鬼蛇神,正在缜密孵化这一议题的热度,娴熟塑造着妖魔化中国锂电产业的 “叙事框架”,而如何应对这样的“狙击”,已成为摆在不少中企面前的全新课题。

老玩家、新面孔

宁德时代遭遇“狙击”的直接导火索,无疑是福特将在密歇根州建设的磷酸铁锂电池厂项目,根据媒体报道,这一总投资高达35亿美元的项目中,宁德时代将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间接参与,从而有望在满足美国政府相关产业政策限制的同时,实现就近配套北美客户。

面对不断升温的舆情,9月25日,福特曾宣布暂停密歇根州电池工厂项目,不过仍在继续向美国财政部寻求对项目模式合规性的背书,显然,福特方面试图通过“镇之以静”,等待关注度逐步降温,然而殊不知,舆情幕后推手怀抱的绝非单纯商业动机,一个月来,这一议题不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甚至有进一步扩大化的明显迹象。

在“民间”层面,除了FDD在应用领域描绘的“中国威胁”,更重磅智库CSIS下属太平洋论坛,近期则从商业模式角度入手,罗列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与中伟股份(全球锂电前驱体巨头)案例,声言必须对中国企业对冲在岸、近岸和友岸战略更加警惕,“否则,美国的产业政策就会以某种方式支持中国企业,美国的制裁和禁令也会被削弱”。当然,考虑到SK财团的大笔资助,这家智库的入局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保守派智库的集中“造势”,在美国国会,部分议员也节奏精准地“借势”发难,众院资深共和党议员杰森·史密斯(Jason Smith)日前致信埃隆·马斯克,要求其提供与宁德时代的商业合作信息,赤裸裸威胁称其担心宁德时代“可能正在尝试谈判其他协议,例如与福特的协议”,与此同时,史密斯还催促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其应立即发布指导意见,并“以最全面的方式明确表示,纳税人的补贴不能通过任何可以想象的结构机制流向受关注的外国实体”。

执掌参议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的民主党大佬约瑟夫·曼钦(Joe Manchin),也在近日公开点名福特及Kore Power(多氟多美国合作伙伴),扬言:“让我说明白点,我不想而且我不相信,我们的任何委员会成员希望补贴资金有一分钱惠及中国企业”。

曼钦的加入,使这场妖魔化中国锂电产业的“合唱”,有了更大的升级可能。

如果说对宁德时代的“狙击”更多由华盛顿“老玩家”主导,那么对另一在美布局的中国锂电巨头—国轩高科,则有“新面孔”和新手法亮相。

10月25日晚间,国轩高科正式发布公告,向A股投资者确认了拟在美国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一事,计划总投资额高达23.64亿美元。

其实,国轩高科在密歇根州及伊利诺伊州的项目自选址谈判以来,在美国媒体已有持续多月曝光,一个名为“电动汽车纳税人工作组”(EV Taxpayer Task Force)的民间组织在其中格外活跃,其网站声称,该组织使命是“引起人们对中国与美国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的关注,这些公司将从美国税收抵免中受益,尽管它们积极致力于窃取敏感信息并损害美国的技术创新。这也是一场保护美国工人和经济进步的斗争,将美国纳税人放在第一位”。

今年9月,其又发布了一部时长约七分半钟的宣传片,遍访密歇根当地社区代表和所谓“专家”,以精良的剪辑制作描绘了国轩项目包藏的重重危险。

这个上蹿下跳的电动汽车纳税人工作组,又是何方神圣?


(作为“专家”出镜的前美国驻荷兰大使Peter Hoekstra,此人也曾在阻挠ASML对华发运EUV的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其网站上,这个神秘团体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身份线索,不过密歇根州当地传媒MLive调查发现,虽然极力隐藏身份,也未在任何联邦机构注册登记,但其网站URL是由一家名为Avisa Partners的法国公司员工注册,该公司专门从事所谓的“数字影响力活动”,“翻译”成便于理解的概念,就是通过大规模运用网络“水军”操纵舆情。

有别于传统“K街”游说掮客,新生代的Avisa,风格显得尤为“狂野”,以假专家、假平台、假研究而著称。

一位Avisa前员工曾爆料称,其为公司每年撰写上百篇各类体裁文章,除了媒体和智库平台外,相当部分传播物料发表在公司控制的众多“山寨”新闻网站,署名作者或者只是挂名,或者是纯粹由公司嫁接杜撰的虚假身份,其所谓研究观点也完全服务于客户需求,以貌似中立的身份诋毁对手或支持客户,其媒体矩阵与虚假信息,还通过大规模的维基百科篡改活动不断“弄假成真”。

多年“实战”的彪炳战绩,也令Avisa Partners逐步登堂入室,该公司创始人去年曾得意地表示,其为法国CAC 40中四分之三的主要上市公司以及法国国家宪兵队、网络司令部等机构服务,近期还赢得了欧盟委员会的一份合同,协助官方打击虚假信息。

在其黑历史被曝光后,今年6月,Avisa在形式上进行了拆分,其能够见光的常规业务变更商号为Forward,而“数字影响力活动”,则在创始人阿诺·达西尔(Arnaud Dassier)带领下拆分独立运营,得以继续游走在隐秘的“水军”江湖,为身份无法追溯的金主效劳。

树欲静,风难止

从幕后推手动员的阵容不难品味出,这场针对中国锂电企业在美布局的“狙击”,绝非基层草根的自发行为,从议题设置到资源准备、推进节奏,无不显示出策划的功力和鲜明的政治动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某些力量看来,中国优势产业在美国本土的存在感增强,本就是天然的原罪,而随着大选年的临近,这一议题在选战中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凸显。

在美国国内话语体系中,这一议题或可被归为wedge issue,即游离于候选人核心的社会与经济纲领之外,然而在选民中又有极大撕裂性的议题,往往会被一方先发制人抛出,用以逼迫竞争对手表态,并在其阵营中制造混乱和分裂。

中国锂电投资这一议题的叙事框架,折射出美国国内保守势力的明确意图,即错置讨论的焦点,无视投资本身对产业链、供应链、地方经济发展的利弊,而是抽离并聚焦投资主体的来源国身份,不断炒高热度,逼迫竞争对手回应,进一步制造话题。

在这样的“游戏”中,幕后推手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借题发挥的程度与节奏,在根本上取决于竞选需求而非任何具体的商业目标。

正因如此,熟谙美国政治生态的跨国企业,往往会长期向竞选活动两头下注,并坚持打点好诸多老牌智库,以求让自己免遭“突袭”,乃至能进一步争取公共政策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

当然,这样的“标准操作”,在特定领域和特定阶段,也有其效果的极限,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即便跨国运营经验强悍如华为、中兴,在美国政坛必欲置之于死地的“癫狂”面前,再精巧的公关游说也无济于事。

不过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正视,我国泛新能源产业掀起“出海”浪潮的同时,不少国内头部企业仍然相当“年轻”,超高速、超常规发展过程中,公司治理与公共关系上的“软能力”积累不足,企业管理团队抓业务、抓生产是一把好手,但往往仍保有生产型企业的思维惯性,对欧美市场来自商业生态之外的风险重视不足,而“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一旦陷入精心策划的“狙击”,从中脱身的成本和难度将不成比例地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对国轩高科祭出一整套“灰色领域”准战争手法的Avisa Partners,尽管在形式上业已完成了“数字影响力”业务的剥离并改头换面,但随着其在欧盟层面游说能力的积累,不久的将来,中资锂电在欧洲布局项目,也有必要留意该机构及其背后金主的“狙击”。

回到当下,面对饱含恶意且步步为营的议题炒作,尽力平抑议题发酵及实际损害,应被作为中国企业短期内的重要目标。

而将视野进一步拉大,乌云所遮蔽的,只是一块非常狭小的区域,从后续选情到电池补贴政策落地细则,美国在岸锂电产业发展都还存在大量变数。更重要的是,操纵这一议题的幕后推手,仍然坚信打压中国企业即便对美国自身带来不便,但不让中国“搭便车”,就足以对中国产业带来严重许多倍的伤害。长期以来美国在诸多新兴产业上的领先优势,强化了这一产业政策上“损己不利人”的取向,而这在锂电领域,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幻觉。

与半导体产业竞争格局完全相反,在泛新能源产业,真实力量对比明显有利于中国企业,即便尽一切可能阻断中企进入美国本土,依靠只有中国市场一半的汽车销量,以及差距更为悬殊的清洁能源及充电基础设施,这一方“小院高墙”也远不足以支撑美国新能源产业的赶超,长期来看,产业力量的消长,终将向产业逻辑与商业逻辑回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