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近日,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澎立生物”)已经完成首轮问询。
作为一家CRO企业,澎立生物的原材料主要为实验动物及实验试剂与耗材,在新冠疫情期间,实验用猴的价格不断高涨,公司大举“囤”猴,但在疫情消退后,目前国内试验猴紧供需缓解,猴价也随之回稳,这是否会将对公司造成存货跌价的影响?
针对本次IPO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澎立生物,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任何回复。
估值暴涨后流血上市
根据招股书,本次IPO澎立生物拟募资6.01亿元,计划用于投资金桥临床前研发服务产业基地项目、创新研发平台项目、张江临床前服务产业基地技术改造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8年的澎立生物主要聚焦于临床前研究中的体内动物试验研究,即通过活体实验动物评估受试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根据招股书,澎立生物目前拥有超过1500个疾病动物模型,涉及免疫疾病/炎症、肿瘤、代谢疾病、骨病、眼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40余种疾病领域。
在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2年,澎立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6780.55万元、1.11亿元、1.93亿元和2.56亿元。2023年上半年,澎立生物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73.87%。之所以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率较高,澎立生物解释称,主要是受 2022年4—6月上海地区居家办公影响,2022年上半年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基数较小所致。
业绩的突飞猛进也使得澎立生物受到了资本的青睐。根据招股书,自2019年以来,澎立生物共完成了6次股权转让和9次增资,包括红杉、高瓴、中金、泰格医药、东方证券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机构先后成为其股东。
而其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澎立生物在2019年12月,第一次增资后估值为2.2亿元。而到了2022年3月第八次增资时,澎立生物的估值已高达32.2亿元。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澎立生物的估值已经涨了近14倍。
然而备受资本宠爱的澎立生物却选择了“流血上市”。所谓流血上市,是指首次公开上市发行股票的价格或估值低于上市之前私募股权融资的价格或估值。
根据招股书,澎立生物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将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资6.01亿元,据此计算发行市值约为24.04亿元,估值缩水了四分之一。而这样的估值,也让包括中金启辰、红杉恒辰、上海敬笃、青岛乾道等多家投资机构面临浮亏。
“今年的情况不同了,很多前期融资估值很高的项目最新估值都缩水了。对于IPO企业而言,先成功上市比较要紧,因为后面的不确定因素更多。”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至于24亿元的估值,只是根据募集金额和比例推算的,最终还需要经过投资者询价,这并不是最终发行价格,询价完成后可能高于24亿元也可能低于。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澎立生物的角度,低估值上市可以帮助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调整自身的估值策略,避免因估值过高而引发的市场风险。但是低估值上市也可能会导致公司的市值被低估、影响声誉,投资者可能会因此对公司的发展潜力产生担忧,影响公司的融资。
CRO企业被“猴”所困
澎立生物主营业务CRO服务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及实验试剂与耗材,其中实验动物主要包括实验用猴、鼠、犬、猪等,实验动物成本也成为澎立生物最重要的成本之一。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澎立生物实验用猴的采购金额分别为538.80万元、471.89万元、1024.90万元和2989.50万元,增长较快,主要因受国内实验用猴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而进口受阻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用猴供需出现阶段性紧张,导致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同期,澎立生物实验用猴采购单价分别为1.55万元/只、2.3万元/只、5.51万元/只和13.78万元/只。
面对不断高企的猴价,澎立生物也同大部分CRO公司一道开始大举囤猴,2022年前三季度澎立生物花费近3000万元采购猴子。不过,目前,实验用猴的供需关系和价格都已经逐渐回稳。
根据中国采购网数据显示,中检院在4月采购120只食蟹猴的平均单价为17万元/只,9月采购50只单价下降为14万元/只。此外,今年6月,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采购120只食蟹猴,平均约11.5万元/只。
澎立生物在问询函回复中表示,近年来,由于全球卫生事件的影响导致我国实验用猴进出口业务暂停以及相关疫苗、中和抗体的研发占用了大量非人灵长类动物,导致公司上游原材料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猴、恒河猴等)的资源稀缺。目前,随着全球卫生事件情况趋向稳定,新冠相关疫苗及药物的研发需求降低,国内实验用猴的需求回落至相对正常水平,使得实验用猴供给紧张的局面走向缓和。
在招股书中澎立生物称,公司将采取灵活的备货策略,综合考虑未来实验需求、市场供应及价格波动情况、资源储备计划等因素,在合理区间内对实验用猴进行备货。
“实验用猴的价格波动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和运输成本决定,疫情期间由于大量医疗资源都向新冠肺炎的成因和治疗方向倾斜,因此对实验用猴的需求激增,导致供不应求。”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实验动物是药物临床前评价的主要实验对象,非人灵长类更是临床前研究的重要品种。与其他模式动物相比,实验用猴的培育周期长,并且种猴数量有限,一只实验猴仅能在一种疾病研究中使用,因此,实验用猴经常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近年来,国内头部CRO企业先后布局实验猴繁育领域。
2022年6月,昭衍新药(603127.SH)完成了对广西玮美生物和云南英茂生物各自100%股权的收购。玮美生物、英茂生物此前均是昭衍的实验动物供应商,提供恒河猴、食蟹猴等实验用猴。2021年,康龙化成(300759.SZ)完成了对肇庆创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权及中科灵瑞(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收购,实现了对实验动物(实验用猴)供应链的布局。早在2019年,药明康德(603259.SH)便已完成了对苏州康路生物的收购。后者下属全资子公司春盛生物科技和春盛生物研究的主营业务均包括食蟹猴的饲养、繁殖与销售。
而澎立生物也通过收购上海吉辉,实现上游实验动物生产繁育布局。根据招股书,2021年9月澎立生物以7000万元收购上海吉辉100%股权。澎立生物称,收购上海吉辉是填补实验动物供应短板,公司完成集实验动物繁育、疾病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搭建。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验用猴价格的波动将造成CRO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导致利润下降。企业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规避风险,如加强供应链管理、控制成本、优化业务结构等,以应对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