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老母亲们!择校真不是买包!顶配中小学也进不了清北啊…..

新闻资讯2023-06-05 10:31:41橙橘网

帝都老母亲们!择校真不是买包!顶配中小学也进不了清北啊…..



小升初、初升高、申请大学,在每一个阶段,全世界的中产家长恐怕都一样焦虑,送孩子上辅导班、参加考试…唯恐孩子一步走错,进了那个失败的“平行世界”。然而择校并不是买包,只看大牌远远不够,只有适合孩子的,才算好学校。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选校的几个原则。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号:mikizhou99

豁出去没朋友,讲几个身边择校的事故。

第一个朋友,小孩在海淀读书,教育风格按照她自己的说法,纯粹散养不操心。

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海淀家长她从来不跟自己死磕,买书报班都是跟风也不图小孩真用得上,对她来说,钱花掉就算鸡娃尽了力…

幼升小择校,听说周围学校不好,跟着邻居申请了离家远的一所学校。

接送了一年发现受不了折腾:大人可以奔波,小孩起早贪黑影响学习啊!于是租房搬家,住到了学校附近。

一个月房租1万8…

成本不低,但考虑到学校九年一贯,这钱也算花得值吧。

结果,前两天她突然问我,知不知道五环边上开了一个新学校?某海淀六小强旗下的民办学校。

还没正式开始招生,只是在家长群里流传着一个招生文件,上面写着谁负责谁挂帅,计划招生,首批针对哪些人群等等…想让我帮忙打听,看看能不能把小孩安排进去?

我问她,你家小孩不是九年一贯能直升中学吗?当初幼升小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为什么突然要大费周折,送去另外的学校?

她说,想进一个好学校。

我说,什么叫好学校?

她说,就是比现在学校的中学部要好吧。

我说,那怎么叫好呢?你觉得是师资强、课程好,还是看升学结果?

这话听着非常挑衅,朋友有涵养没有跟我翻脸。‍

知道这些问题她应该想都没想过,只是看到海淀六小强的牌子,就一厢情愿地感觉师资、课程、升学都不能弱,哪怕只是所新学校。

妈妈择校,跟买包一样,只选牌子不看内涵。

前两天,闺蜜大几千入了个小手机包,买的时候觉得真好看,到手发现手机不能套壳,套壳就塞不进包,出门还得配件有口袋的外套。

家长择校其实也是一样。

学校大牌,砸钱找路子、买房搬家也要把小孩送进去,但实际上学校可能并不符合小孩的需要。课程实验性质,课堂和传统公立模式完全不一样;学习需要考自驱力,当妈的天天催作业的大概率跑不到最后;

而且,升学方向只有出国。万一家长还想让小孩高考呢?全然没有了解,就开始琢磨怎么找路子把娃送进所谓的「名校」,纯粹是一拍脑门,头脑发热啊。

估摸她快要跟我翻脸,抓紧时间解释:适合孩子的,才算好学校。

如果真的为孩子好,选学校我觉得有几个原则:

第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没人愿意一直在大环境里当垫底,小孩也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时代被学霸虐,一生陪跑,心态不好。

还不只是心态会有问题,竞争资源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优势。

因为就算是海外六小强,中科院的院士、海外交换也不可能做到「雨露均沾」。就像今年101的大藤录取非常炸眼,实际上是因为做了一个英才班,对着几个爬藤有望的娃,梭哈下了全部顶级资源。

这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的吗?不可能。资源稀缺如金箔又不是A4纸。

有个藤校的小孩跟我说,自己曾被妈妈塞进顶尖如六小强这样的公立,一路被虐出了暗伤,神仙同学永远不会有错题,而自己只是个凡人。

实在读不下去,高中去了一所国际学校,学业竞争压力小,还有机会施展如领导力这些特长,最后凭借着优秀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了藤校。

第二,关注孩子的学习性格。

有的小孩就是不喜欢读书有惰性,习惯于爹妈老师做幕后推手,没人管不行,就不能给他们找环境过于自由的学校,一天三张卷子做抓手,成绩才会好;

有些小孩抗压性不强,喜欢自己摸索兴趣,脑子里天马行空。这种就比较适合实验性质的学校,不按部就班地学习更能帮助他们发展。

但现在很多爹妈都有点一厢情愿,也不管小孩什么学习体制,都是凭自己的喜好选学校,把需要管的小孩搞进国际化学校,最后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大家都2000块一个学时疯狂补课,就是没理解自己选择国际教育是选择了个啥…

第三,掂量好自己的斤两。

怎么说呢?顶尖学校之所以顶尖,不是学校厉害(可能只占个50%还随学段上升而递减),而是家长厉害。个个都在鸡娃方面表现出了超人的一面,体力强劲、思路清晰、财力充沛,盘资源如同家常便饭。

当年我朋友一路买房置地给小孩打通海淀六小强之路,高中想读101国际部,去开家长会发现自己懵懂无知,跟人家其他准备拼学额的妈妈来说,就是鸡娃的学渣。

大叹一口气,佛系如她甘拜下风,最后把小孩送进普通的国际高中,升学去读澳洲八大很不错,还省了一大笔爬藤的钱买了一套别墅。

所以,削尖脑袋想进名校,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是家长财力拼的过,还是小孩能力拼得过?拿得出几百万上千万买学区「拼爹」,都是升学竞争中的弱势群体…


现在读国际学校也焦虑,读公立没补过英文,上来就要掐尖进最国际化的。

择校上来就问一句,有没有路子?这真没办法回答。就算有路子,英语不行您也走不了啊。全英文教学,娃听不懂怎么办?

不负责的学校敢收,你也不敢读;负责的学校不收,爹妈非要强求。

大部分时候家长听不进去建议,觉得钱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天赋智商。自己生出来的娃一水名校的资质——

别人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学英文的积累,自己小孩半年就可以碾压,只要当爹的请得起一小时2000块的老师;只要送进了排名最好的学校,就相当于拿到了清北大藤的入场券。

钱,是解决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

但实际上呢?我看多了不成功的例子。

名校里的名师、非富即贵的二代,幼儿园起步,东西城到海淀一路横扫:景山、实验到人大附、实验,四中创新班到十一国际部,但后来也没怎么样啊。

一路都是吊车尾的,在学霸堆里精神受虐陪跑…

明明爹妈倾其所有规划了顶尖之路,怎耐基因不给力,均值回归瞎了资源。

北师大实验很强,里面也不是个个学霸;人大附14个班,资源都砸在有机会出清北的早培班,其他师资被学生吐槽有参差…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劝大家别太为难自己,升学是命,尽力就好。

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99)

本文标签: 择校  名校  高中  小强  帝都  清北  好学校  中小学  国际学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