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月17-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参与国同步实现现代化,使经济全球化更具活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更多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更加公平地分享,是国际合作的新典范。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个月前的9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察者网联合主办、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东方学刊》共同协办、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支持的“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23思想者论坛在上海举行。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亲历者和实践者,女鞋制造商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受邀,在论坛上简短分享了华坚在埃塞尔比亚建设产业园的有趣故事,故事里既有“一带一路”中企海外投资的共性,也有中国传统制造走出海外的特性。会后,观察者网专访了张华荣。】
(采访/观察者网 高艳平,整理/周子怡)
创造者和分享者
观察者网:特别高兴今天您能来参加我们的“一带一路”思想者论坛,您也看到了,会上大家对您讲的故事很感兴趣。您提到华坚来到埃塞俄比亚是机缘巧合,感觉就像回到了改革开放初华坚在中国刚创业的时候,特别想帮助非洲当地的企业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过好日子。能不能讲讲这种感触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落实的?
9月16日,张华荣在2023思想者论坛上发言
张华荣:2011年埃塞俄比亚梅莱斯·泽纳维总理来深圳参加大运会,想招商引资做鞋。当时华坚是广东女鞋的龙头企业,因此通知我去跟总理见面。一开始我只想着去应付任务,但是见面以后我发现他对中国很了解,对我们的企业很了解,也非常喜欢中国。
交流结束后,他以国家总理的身份邀请我前往埃塞俄比亚访问。一个月以后,我和广东的代表团前往当地。虽然总理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但是说心里话,当时埃塞俄比亚给我的感觉只有三个词:比较脏、比较乱、比较差。总理也看出了我们没有投资的意愿,在即将离开埃塞的最后一晚,他专门请我一个人吃饭,聊了我们企业的成长过程和中国的发展。最后他说:“张先生,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他补充道:“埃塞俄比亚是中国友好的国家,而且非盟总部是中国捐资1亿美金建的,就在埃塞俄比亚。明年(2012年)1月份,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来埃塞俄比亚访问,如果张先生能在埃塞投资,到时候我还能带他们参观你的企业。”
我一听,觉得还挺感动的。在与美国品牌方协商过后,就正式开始落实投资了。
由于时间紧迫,距离开业典礼仅剩三个多月,而设备与材料从国内运过去需要75天,因此我请求总理府全力支持。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最后仅花了3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设备的转运工作。
此外,我们招了100多个埃塞员工包机前往赣州培训,赣州华坚科技学校的百余名学生和华坚的干部在培训结束后,也跟随他们回到了埃塞。在短短的90天内,一个500人的工厂开工了。
埃塞俄比亚工厂建成后,有30多个国家元首和600多家企业去参观了华坚的工厂,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在埃塞俄比亚也可以生产美国高端品牌GUESS。当时大家都很激动,很多人给我鞠躬。
我们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家里都是吃供应粮的。在八十年代创业初期,我们只是想投个石问个路,看看鞋厂到底能不能办。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成为了改革开放成果的创造者。现在,我们同样也是中国经验的分享者,从2012年到2017年,我们的埃塞俄比亚工厂发展很快,有8000多个当地员工,也成为了这个国家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因此回想起工厂的成立和在埃塞俄比亚的创业过程,我觉得应该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让埃塞俄比亚当地居民有工作,让妇女儿童过上好日子,这点我是发自内心的。
我用这种平凡的心态做了一件很受人尊重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中国工业文明带到了埃塞俄比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当时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刚建起来的时候,三年都没有企业入驻。我们搬进去以后的三年间,工业园中所有的厂房都被租出去了。华坚起了一个关键的示范作用,推动和带动了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发展。
作为中国企业家,心里还是很自豪的。2017年一年我飞行了将近48万公里、132次、630个小时,前往埃塞俄比亚34次。虽然自己辛苦,但我觉得那里需要中国的产业,需要我们帮助非洲员工解决就业,我们中国企业能让非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心里也踏实。
观察者网:您演讲的时候提到,在埃塞俄比亚建厂有很多开心的时刻,也有很多困难的时刻,能不能展开讲讲?
张华荣:埃塞俄比亚很多电视台、报纸都记录了我们企业的荣誉,我们感到备受尊重,这是值得高兴的。
举个例子,在埃塞俄比亚,我们累计出口1.8亿美金,占当地鞋业出口总量的67%,但是回想起来还是有坎坷的。比如我们的工地经常会出现没电没水的情况。没电可以买发电机解决,没水就比较麻烦了。
搞建筑就离不开水,有一天却迟迟不来,询问了才知道由于民用水管破裂,只能满足当地老百姓的用水需求,无法给我们工地送水了。
我听了之后确实很难过,最后就找了中国的企业,打井解决了用水问题。
此外,由于我们的工地距离城区有一段距离,没有人愿意住山上,我就以身作则,虽然那个时候我都50多岁了,但还是和中国员工、非洲员工一起吃、一次住,甚至曾经有半个月都没洗过澡。
2019年,张华荣和工人们一起吃早餐。图|黄宇《三联生活周刊》
非洲和中国办事理念不同,文化、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有太多的不同需要磨合,但其实这对我们来说也习惯了,因为我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吃得起苦。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当地政局的不稳定。2017年年底,埃塞俄比亚不同党派的冲突导致工厂罢工。当时我们接了很多订单,但因为罢工做不出来,只能把材料空运回中国来完成。
现在比较好,埃塞俄比亚的政局稳定、政策开放,我觉得中国企业家有很多发展的空间,但是当初创业没电没水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
中国智慧在埃塞俄比亚
观察者网:您在会上分享了华坚埃塞工厂的几大原则,有的是吸取了当年跨国企业的原则,也有带着东方智慧和中国经验的原则,令人印象深刻。您提到也吸收了跨国大企业当年到中国投资的做法,譬如引入第三方的例子,能不能具体谈谈?
张华荣:中国的改革开放向全世界打开了大门,与欧美国家的合作使我们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先进的技术、更现代化的产业,支持了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很多跨国大企业到中国来,他们有着充分的准备,渴望与中国共同创造并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样今天中国企业走向非洲,人权、安全、环保都要进行全面评估,我们要更理性,合法合规地去创造财富。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帮助当地老百姓去提高生产力,让当地人创造更有价值的财富,我们就需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像华坚在埃塞的创业,不只是一个鞋厂的搬迁,而是将整个运营生态一起带了过去,提升了整个埃塞的产业发展。我们是全面开放的,他人受益,我们也受益。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大品牌到中国投资,培训员工、拓展市场,不要妒忌他们赚了钱,因为,他们也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繁荣。
以前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产品供应全球;现在中国是世界市场,产业走向全球。
观察者网:华坚也总结了一些投资海外的中国经验和原则,能不能展开讲讲您的体会?
张华荣:华坚有两句话,是我们到非洲投资一直坚持的,“以人为本,服务人类”。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创业是以制造业加工为主的,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当地国优秀的劳动力资源。
我们带着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同时要求他们提高自己,他们能够配合,高效地完成任务。很多外国企业做不到,但是华坚做到了。
举个例子。大概是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条件有限,建了公用饭堂和公共厕所。厕所按照中国的标准与习惯进行建造,结果埃塞的员工使用起来很不习惯,厕所卫生非常糟糕,我亲自带着干部把厕所洗得干干净净,并开大会批评教育。我告诉员工,每个人都要注意健康,要讲卫生,要把好的文化留给后人,不要把臭味留给别人。很多埃塞员工流着泪给我鞠躬道歉。
有的埃塞俄比亚员工有吐口水的习惯,但是我抓到一次就要罚款。也有些员工不听话,那就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公司招100个人的时候,有3000个人排队要进来,让他们知道得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我们要在彼此能接受的文化中让他们去认真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是一门学问。
华坚也很重视和关心我们的当地员工,比如说我们吃住跟埃塞员工在一起。有一次,上海大婚(“上海”是张华荣给一位埃塞员工取的中文名字,类似的名字还有“广州”、“发展”和“富强”),我参加了他的婚礼。当时中国董事长参加员工婚礼是轰动性的新闻,一大群的当地官员过来陪我,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在非洲企业中,不管白人还是黑人都是同事,习惯了以后就像自己的朋友亲人一样。我们要放下身段,一定要尊重他们,要真正发自内心地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企业很重要的一份子。
观察者网:这就很中国了。可能我们还有一种传统的单位意识,企业就像家一样,但是海外的跨国企业文化,更强调公私分明。
张华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很多中国员工在广东打工的时候,一些外资企业看不起大陆人,用苛刻的方式对待他们,比如说打骂,因此他们一直有心理阴影。
我告诉我们的中国干部,当时中国员工被区别对待,会觉得很受侮辱。而今天角色互换,我们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哪怕给埃塞员工一个笑脸,一句鼓励人的话,都是给他们的一个关心、一个动力。
我作为社会最底层吃过苦的农村孩子,当时家里穷、自己又没文化,因此很自卑、也很不自信。今天非洲员工也是这样的心态,因此他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帮助。
每个员工的提升,就是企业的提升,这种思维也就是我们中国企业文化的充分体现。
什么叫企业文化?员工的行为就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最核心的体现。每个员工都应有这样的行为准则:热爱国家,热爱企业,彼此尊重,互相配合。
好的企业文化要深入人心,华坚这点做得不错。我们做队列训练,员工们会因为队列训练大家步调一致而自豪;合唱中国歌《团结就是力量》,会边唱歌边鼓掌,他们会因为自己会说中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感到自豪。
华坚埃塞俄比亚员工在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告诉埃塞俄比亚员工,大家要团结:我们华坚要团结,中国干部跟埃塞干部要团结,中国员工跟埃塞员工要团结,这样我们就能战胜贫穷,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为员工创造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华坚的文化。
当中国退伍军人文化移植到埃塞
观察者网:您也看到了,会上您播放埃塞俄比亚员工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大家都笑了。非洲多年来是西方的殖民地,西方文化可能已经深入骨髓。您作为退伍军人,是如何将中国的军队文化带入企业管理的?
张华荣:他们有自己原本的生活习惯,有他们的是非认知。我认为一个企业到国外去,首先是尊重当地人现有的文化价值观并理解他们,再将我们和谐、团结、文明、高效、严谨的企业管理文化带给他们。
在尊重他们的过程当中,要讲究我们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生产型企业,几千个人、几万个人在一起,不需要有标准动作,但需要品质,需要产量。品质的提升需要学技术,产量的提升依靠生产力,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今天在流水线上工作,不能说说不干就不干了。在真正理解差异的过程当中,把企业的执行、关心、关爱带给员工,这就是文化。
我曾经跟员工讲,50年前我跟你们一样,没有多特殊,也是穷人的孩子,也期待有工作。但是通过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自己的拼搏,成为知名的大企业家。我热爱工作、热爱社会,热爱我的国家,热爱所有我投资的地方,比如说东莞、赣州、南昌,积极配合政府;我热爱我的企业——华坚,像热爱我的生命一样去热爱它;所有员工必须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有进步,掌握一技之长,懂技术、懂管理、懂金融,有这样的热爱与付出,将来埃塞也会有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的企业家成长起来。
我们要把这种道理告诉他们,要有分享的态度,不能看不起他,也不能说非洲很穷,要理解他们,把我们的声音传达给他们,同时用我们企业的要求去帮助他们改善现状。
华坚的规章制度基于当地劳动法的框架,对于当地的政策彼此尊重、彼此理解。但同样,当地也要求埃塞俄比亚员工尊重中国干部带来的管理和技术:他们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祖国,到这里来不只是为了赚一份工资,更重要的把各种经验带给你们,带来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很自豪、令人尊重的事情。
我作为部队的退伍军人,把部队“百分百理解,百分百配合,百分百执行”的观念带到了华坚的埃塞俄比亚工厂,这样的结合挺有成效的。埃塞俄比亚的学生到中国赣州接受军事化培训,早上练跑步,排队列,白天生产,晚上学中文。我要求他们每天洗澡、讲卫生,给他们做了很多具体的员工行为和个人成长培训方面的工作。
他们在中国培训了一年半载,回去以后都成了骨干精英,有的当老板了,有的在埃塞俄比亚当地的中资企业当翻译,有的成了当地的管理干部。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能够改变并帮助到一部分当地人,能分享一些我们的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应紧紧跟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创、共建、共享”,共同创造和谐的商业模式,共同建设高效的文明的工业园,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总的来讲,自豪感与过去的辛酸和苦辣凝聚,是辛苦但又值得的。
如何应对政治动荡?
观察者网:看出来您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也很有自豪感。您还提及了一条华坚在埃塞的原则叫不参与政治。但是您知道,政治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张华荣:作为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记得三点。第一要遵守法律,第二要合法经营,第三不要行贿受贿。你想要搞好关系,可以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当地人解决就业、温饱问题,但绝对不能送金钱,这个是最简单、但也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人家也会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来处理社会关系,因为有些地方的官员确实有时候会产生不正确的想法,比如想要钱。但是,靠送钱来维系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只会给自己添麻烦,这时候我们既要做好人情,又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不正确的关系。
企业需要入乡随俗,但是要有原则。你不能改变当地原有的文化,只能去适应它,用更专业的方法合法合规经营。
张华荣:跟当地政府建立起良好健康的关系,企业才能迸发长远的生产力。2018年8月 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左三)视察华坚国际鞋城埃塞俄比亚公司。图|华坚集团官网
当然,我们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和政治选举。我们是投资这个国家,并不是去投资某个领导人,我们尊重当地政府、尊重他们人民的政治选择。领导人会变动,但政府永远存在。
所以我们跟当地政府建立起良好健康的关系,才能迸发长远的生产力,千万不要花心思去跟某某政治家搞好关系。我们企业的目标就是做好生意,服务当地社会。
当然,很多中国产业应该走出去,特别是跟新能源制造相关的,我认为不只是政治的需要,关键是市场需要。
我们不能为了政治做企业,也不要为了企业搞政治。我们的原则是理解政治,做好企业,服务政治。
观察者网:大家知道过去几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了政治动荡,埃塞工厂和园区的工程进展受到怎样的影响?
张华荣:最近这几年因为疫情、战争等种种因素,我们确实损失很大。今年3月份疫情以后,埃塞俄比亚周边不稳定,但城市建设很好。我们工业园的路也修起来了,整个城市变化很大。
所以说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埃塞俄比亚、看非洲其他国家,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这里有期待工作的优秀的人力资源,有潜在的市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优惠的国际关税。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立场。对于非洲国家、地区的现状,很多专家学者的消息来源于媒体的报道,但有时候和现实有所偏差,但是我很尊重他们对于理论体系的分析。
对于我而言,危机就代表着机遇,非洲国家的欠发达、欠发展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发展的机遇。
作为企业家,我们不要为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而纠结,而是要为我们能改变的事情而努力,理解海外投资积极阳光的一面。
“一带一路”的绿色转型
观察者网:“一带一路”强调绿色高质量发展,华坚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新的战略布局?
张华荣: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之间建立在当地市场关系上的彼此理解、互相合作、经济互动的文化。
首先,数字经济是所有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高效平台。比如说我们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国家应该支持他们走出去,帮助当地国在信息渠道、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促进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
其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因为忽视环保,我们付出过很多代价。绿色发展既是中国需要,也是很多非洲国家的需要。
我们华坚也在展开对电动农业机械的研究,我们想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对几个村庄的试点,发展成一个模式,用水电、太阳能的储能去解决劳动力问题、农业生产问题、交通问题和用电问题。
非洲很多国家水电丰富、土地肥沃,太阳能充足,像埃塞俄比亚每年有2000个小时的日照时长,很有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将能源科技、数字经济融入产业发展,企业运作就会更加高效,同时也利于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张华荣:非洲发展绿色能源,不只是口号,而是他们最需要的
很多非洲国家缺天然气、缺煤炭,公共交通设施也很差,所以绿色发展不只是口号,而是他们最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8月21日在南非的媒体上发表文章说,“要推动更多积极、有效、可持续的发展举措在非洲落地,拓展在农业、制造业、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助力非洲实现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也期待我们国家多支持民营企业家在海外这一领域的产业发展,产业外交、经济外交能解决当地民生,是最实在的外交方式。
非洲完全有像中国这样的发展商机,关键是怎么学中国,以及怎么样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推给他们。
华坚有这样的经验,我们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用了40年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龙头企业。其次,我希望我的个人成长经验,也能给非洲当地一些帮助,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企业家。
中国制造海外前景广阔
观察者网:您被尊称为“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埃塞俄比亚工厂和工业园区是很具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它如何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发展?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强调产业升级,华坚有没有向产品产业链上游延伸的计划,比如中国设计埃塞生产,设立自己的女鞋品牌?
张华荣:我们华坚的埃塞俄比亚工业园的建设,当地政府给了我们土地,我们自己建变电站、建污水处理厂和招商引资。
目前工业园有十几家企业,因为过去三年疫情受了些影响,发展慢了一点,但是我想未来3-5年,工业园的发展会很有生机。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当地政府对我们很支持,内销市场也不错,同时做欧美国家都很方便,所以工业园还处于推动期。
未来我们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增加3-5万的就业岗位,打算大力招商引资,大家共同创造财富改善和提高当地的工业化水平,我也欢迎上海的企业家到埃塞,一起把一带一路的海外投资事业做好。
从华坚的发展来说,从一无所有到规模化制造,从生产效益品质管理上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通过信息数据化提升了沟通效率,但是要解决真正解决当地就业的还是要靠制造业。
我们知道第一产业农业解决的是粮食问题;第二产业解决的是就业。我们国家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把制造业发展当作根本,直接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生产关系,解决了就业,让社会更加繁荣。
华坚作为女鞋制造中心,在埃塞鞋业城做了二十几个品牌的OEM,将来也有计划,不只是做好欧美国家的OEM,也希望把通过这些好产品孵化自己的品牌,销往全世界,也销到我们中国来。特别是服装鞋袜这一块,将来中国也会像很多发达国家一样大量进口跨国企业的产品,我认为这方面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观察者网:最后回到“一带一路”十周年主题。过去十年间,我们的建设成果累累,冲在最前线的都是企业,您认为我们总结回顾成就的时候,下一个十年,还有些什么挑战或者意见想跟大家分享的?
张华荣:总书记提出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作为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希望国家持续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重视制造业在非洲的发展,也期待出台更多的政策来支持民营企业飞速发展。
从事中国制造的民营企业家与国有企业家一样,都在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而努力,都在为非洲经济做贡献,我们期待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