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4日,“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成立,并于北京工商大学举行签约仪式。作为参加合作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郭建华校长、左敏副校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院长徐高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天晖,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马振洲、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荣小军、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北京通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仲环等参加了签约仪式并共同签署了合作文件。
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据了解,目前影响食物生产和供给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更有地缘政治、战争、社会动乱、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宗教人文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影响。北京工商大学在已有的食品大数据基础上,通过国内权威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合作成立的“全球食物动态感知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卫星数据和可收集,整理,统计的历史数据等,建设并呈现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全球食物动态地图。
据悉,该研究中心将利用参加合作各方在食物科研及创新、数据动态采集和挖掘利用、贸易及生产经营大数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物流及供应链研究等优势,采用AI智能运算及监控等,实现对全球食物可持续产出和供给变化的动态感知,针对性地开展预测和演化过程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把食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充分说明了食品安全在我们国家政治和经济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赵春江院士和何友院士在此次讲话中都对该研究中心的成立和研究方向给予了肯定,并表示,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朝历代都把“食”作为政务之首,只有保障老百姓吃饱饭,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能稳定,党和政府才有凝聚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他们认为,食品安全,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大食物观基础上的保障食物生产和供给的安全。通过对影响国内及全球食物产出和供给变化因素做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依靠建立数据模型和智能运算,对未来中长期食物生产供给前景做出预判和动态感知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重大。
(郑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