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第一志愿安徽师大,被第二志愿北大录取,是不是匪夷所思?

新闻资讯2023-10-30 10:30:45橙橘网

他高考第一志愿安徽师大,被第二志愿北大录取,是不是匪夷所思?

有没有这种情况?高考第一志愿报普通本科院校,第二志愿报北京大学,结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被第二志愿的北京大学录取了。



这件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确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大家都熟悉和敬爱的李老师身上。

李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后来在北大读研究生,读博士,竟然做了十年的北大学生。

李老师曾说过,高考那年,他有点妄自菲薄,报志愿不敢攀高枝,虽然知道北大清华是最高学府,还知道北京有个北大清华,上海有个复旦大学,天津有个南开大学,可这些大学他都不敢奢望。



李老师是安徽合肥人,听说师范大学不必付饭钱,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第一志愿报了安徽师范大学。

李老师毕竟是个学霸,他终究不甘心,心里还向往着上北京大学,于是,第二志愿就报了北京大学,当时本科志愿只能报两个。

如果这个志愿拿到现在,一定会被人笑死,把北京大学填报成第二志愿,一点意义都没有,难道还期望第一志愿落榜,第二志愿被北大录取吗?

可是,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偏偏那个时候填报高考志愿还没有那么多讲究,也没有提前批的志愿,但是录取时有个规定,北大清华可以先录取,意味着可以优先挑选学生。



北大当然看谁的分数高就录取谁,李老师分数很高,远远高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录取线,达到了北大录取分数线,北大可不讲究,只讲究分数优先,就跳过第一志愿,直接被第二志愿的北京大学录取了。

这简直有点不可想象,这也算是命中注定吧。

七十年代,能够考上中专学校就了不得,考上专科学校就要戴上大红花,坐在彩车上到处宣传,能够考上本科那是凤毛麟角,李老师考上的是北京大学,在当地那真是一个大新闻。



难怪李老师的启蒙老师感慨地说:这就叫脱颖而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早说过此子必当大任,果不其然!

李老师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普通家庭,青少年时就是一个好学生。

李老师小时候有一个发小,跟李老师住门对门。发小有个父亲,是一位老派文人,一肚子学问,也姓李,叫李诚。

1966年,学校停课闹革命,李诚就在家里教儿子读书,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李老师很羡慕,也想去学,但是又不敢,就常常隔着窗户“偷学”。



有一天,终于被李诚发现了,他就想考考李老师,随口问了几个文言虚词,李老师对答如流。李诚觉得这孩子聪明,很是喜欢,从此就邀请李老师跟自己的儿子一起学习。

每天李老夫子讲一段古文,讲一首诗词歌赋,然后要求背诵。李老师记性好,比发小背得快,常常受到表扬。

李老夫子对小时候的李老师的评价是:“他厚道、恋旧、正直,不讲假话,身上没有歪门邪道。”

他还一口断定:“此子必当大任”!



后来,李老师上山下乡,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回城,在高考前夕,李老师拼上了,每天看书都到凌晨两三点才睡。

机会就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高考报志愿时,李老师定位很低,听人说“要省钱,上师范”,他第一志愿就报了安徽师范大学,第二志愿报北京大学。

就这么一个逻辑不通的志愿顺序,硬是让北京大学给颠倒过来了,北大是择优录取,分数优先,无论是第几个志愿,只要达到北大的分数线,就被择优录取了。

这个结果看起来是偶然,其实是必然。



后来想不到李老师跟北大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读本科,后来考上了北大的硕士研究生,再后来考上了北大的博士研究生。

李老师将学霸进行到底!

李老师是学法律的,但是英语也了得,大三时就开始翻译英文原版法律文献,1980年翻译了《英国宪法资料》。



二十年前,李老师还翻译了一部法律经典著作,叫《法律正当程序》。这是英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丹宁勋爵写了一本书,艰涩难懂,英文从句套英文从句,可以写一整页,能让人云里雾里的句子,可是李老师翻译得明白如话,这本比砖头还厚的译作,成了如今大专院校必读的教材。

然而,天妒英才,李老师刚刚68岁就猝然离世,人们无不悲痛,在悼念之余,李老师当年的高考志愿,也成为了一个美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