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
5月24日,昆明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日,其关注到部分微信群和网络媒体出现了题为“昆明银行口专家路演要点”和《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的不实信息传播,给昆明市国有企业和有关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其已经采取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前,网上流传一份《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主要涉及昆明部分城投到期债务兑付困难等情况,引起市场关注。
近年,关于城投债的争议不断。2023年,城投债到期规模合计约近5.7万亿元,达历史峰值。根据中诚信国际的测算,部分省份短期偿债压力较大,需要关注其债务风险。
在部分地方,城投债务之所以出现问题,与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有关。
根据昆明市财政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1至12月,昆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23.6亿元,同比2021年下降70.4%,与疫情之前的高峰2019年相比,当年昆明市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完成915.7亿元,为历史最高纪录。
2022年昆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仅为2019年的13.5%。
土地交易市场低迷,外地开发商的拿地热情减退。整个2022年,招商蛇口、万科等开发商在昆明拿的都是不足5亩的“零碎”地块,大幅地块多由云南建投、云南广厦房产、昆明城投、昆明西山土地房屋开发经营公司等本地城投平台托市。
在一个地方,城投主要承担着融资以及建设职能,土地出让金的大幅下滑,难免波及到城投公司的经营和融资。
这是因为在地方政府那里,土地出让金是重要财源之一,而城投公司的运营与地方财政深度绑定,房地产市场下行引发的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将限制地方政府对城投平台持续“输血”,其影响不言而喻。
具体就昆明而言,关注城投债的专家表示,昆明城投债风险总体可控。
重要的是,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恢复是一个好消息。2023年1至3月,昆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0亿元,同比增长344.9%。在这一背景下,城投公司的偿债和再融资压力有望得到减轻。
阵痛期总会过去,但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却在风波中再一次被凸显。
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后来,成立城投公司,城投公司依靠土地资源的变现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又依靠地方政府的投资获得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委托代建业务,是一种土地金融的模式。
依托城投平台落实“因地生财”转而成为地方财政新的资金平衡思路,但也埋下了隐忧,因为这种模式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间接推高的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也成了不少政府的痛点。房地产市场一旦进入下行通道,这种痛点就会越来越显著。
无论土地财政还是土地金融,其核心都是“因地生财”。地终究是有限的,这也意味着土地红利不可能永久持续。
摆脱对土地红利的依赖,找到适合自己的多元发展之路,逐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对所有中国城市来说都势在必行。当然,这个过程中会有阵痛,也会有曲折。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