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韩逸飞 北京报道
10月7日,云南省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关于云南钢企控亏减产措施的信息提示》称,云南钢企生产不顺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并出现严重亏损。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下旬重点钢企生铁日均产量189.02万吨,旬环比下降3.31%,同比下降3.26%;9月下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206.64万吨,旬环比下降3.15%,同比下降3.05%;9月下旬重点钢企钢材日均产量221.59万吨,旬环比上升5.21%,同比下降0.24%。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日均产量来看,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的产能释放连续3个月放缓。
减产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亏损。从各大钢企的上半年度业绩来看,有12家上市钢企亏损,亏损80亿元左右。其中最严重的是,鞍钢亏13.47亿、西宁特钢亏10.6亿。
“亏的厉害只能减产”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10月,7家钢企在9月的基础上预计减产建筑钢材30万吨左右。具体情况如下,昆钢计划减产10万吨;玉昆计划减产12万吨;呈钢计划减产5万吨;双友计划减产2万吨。
据兰格钢铁网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10月第一周全国主要钢企高炉开工率的均值为79.1%,较9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201家生产企业铁水日均产量为228.30万吨,较上月同期减少1.15万吨,较9月全月均值减少0.9万吨,从8月中下旬以来,呈现连续6周的下滑态势。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分析称,可以确定的是,今年建材的产量会下降,因为目前国内经济处于“提质换挡”阶段,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房地产不再是拉动经济的主动力,建材需求量减少已成定局。
一位钢铁企业的一线员工表示,“钢厂亏不起了,越生产越亏,不如减产。”据悉,现阶段钢厂盈利率处于下降状态,目前虽然是传统的钢材消费旺季,但市场情况并不如意,特别是焦炭的连续提涨,铁矿石进口价格持续处于高位,而现货价格从9月初走弱后一直处于磨底阶段,直接导致钢企大幅度亏损,加上市场现货供应压力不减,供需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钢企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虽然近期一直有钢企计划停、限产,但短期内钢材供应仍处于高位,难以改变现状,压制钢材价格走势。
“生产成本真的太高了”
上述一线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亏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而且越来越高。从目前来看,原料端经过快速调整后重回强势,当前形势下继续炒作供给偏紧,成本处于强势地位的态势短期难以改变,钢材仍面临高成本局面。”
这一说法得到了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监测数据的支撑,截至10月9日,普碳方坯不含税成本为3170元/吨,较6月初最低点上涨319元/吨;螺纹钢一季度螺纹钢均价为4167.28元/吨,环比增长7.12%,平均利润为2.43元/吨;二季度价格偏弱走势,螺纹钢均价3768.69元/吨,环比降9.56%,平均利润-5.17元/吨;三季度价格重心小幅下移,螺纹钢均价3697.08元/吨,环比降1.9%,平均利润为-136.91元/吨。
葛昕同样表示,钢厂已经从9月上中旬的微利局面快速转入了大幅亏损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主要原料价格的不断提涨,其中铁矿石、焦炭价格震荡上涨,而废钢价格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截至10月7日,以两周原料库存测算的两大主要钢材品种均处于大幅亏损局面,其中三级螺纹钢亏损超百元,而热卷亏损近两百元。
葛昕坦言,因此10月8日,云南钢协率先发出了“10月云南钢企将大幅减产”公告,也打响了新一轮“亏损减产战役”的第一枪,而后也有部分区域钢厂陆续跟进,预计近期检修限产和减产的钢厂还会陆续增加,后期钢铁产量将呈现继续下降的态势,从而有助于钢市供需矛盾的缓解。
“未来产能可能还得降”
目前全球经济不及预期,加上多国战争爆发,而美国、澳大利亚对中国外贸关系紧张,进口铁矿石价格也是蠢蠢欲动。对于国内来说,短期内供需矛盾难以明显改善,现货市场进入“磨底”行情,长期来看的话,钢厂停产检修如果未能减少钢材供应量,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整体库存累积,供需格局未发生大的改变,继续压制钢价走势。
兰格钢铁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认为,近期钢材市场传出两大消息,从而产生未来钢材市场的一些不确定性。一是有报道显示,欧盟计划在10月和美国举办的峰会上宣布对中国的钢铁企业开展反补贴调查,强化长期以来对于进口钢铁产品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欧盟钢铁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贸易壁垒多、产品价格高的市场之一。二是澳大利亚政府频频放言,鼓吹以中国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作为其对华外交决策上的“末日武器”,即通过控制铁矿石出口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形成限制手段。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资源部长玛德琳•金对澳媒表示,矿产的稀缺性不再是澳大利亚将之列入关键矿产清单的先决条件,在地缘战略上的重要性才是基础条件。玛德琳•金将铁矿石、焦煤等矿产品列入对澳大利亚贸易伙伴至关重要的大宗商品。
陈克新表示,上述两大消息如果真的转化为具体措施,势必引发钢材及黑色系列商品生产成本的整体性提高,继续推高钢铁冶炼原料成本以及推高中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