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模式退出,新加坡模式正式登台。
这份文件发布了足足两个月,大家直到今天才注意到。
经济观察报10月26日消息,8月25日国常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文件(国发【2023】14号文),由国务院于9月1日正式印发。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政府、各部委直属机构。
“14号文”明确了两大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由于该文件明确提出“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在大城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其中保障性住房地位提升空前,与市场的定位关系明确,被多地官员称为“新房改方案”。
注意三个关键点: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2、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
3、新房改方案
也就是说商品房归商品房,保障房归保障房。未来十年房地产市场要彻底变天了。
我们回顾一下房地产变革历史:
第一次房屋改革:1998年,国家正式启动第一次住房改革,住房进入商品化时代,福利分房淡出时代。
第二次房屋改革:2008年,确立住房是准公共产品,基本方向就是由政府主导提供房屋住房服务。
第三次房屋改革:2023年,彻底抛弃香港模式,对标新加坡模式。商品房归商品房,保障房归保障房。
什么是新加坡模式?
在新加坡是没有房奴的,因为新加坡80%的人民都是居住在政府组屋里,他们不需要背负高额的房贷。
如果你是普通人,你就买政府提供给你的组屋,这个房子虽然属于廉价房,但是人家住的也很舒服,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因为政府有很多补贴给到你,一般来说,一个新加坡的家庭可能四年左右就可以买得起组屋。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钱的新加坡人或者外国人,那你也可以选择到商品房市场上去买高档的住宅,随便你炒。
简单来看,新加坡的住房市场就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商品房归商品房,组屋归组屋。
实质上,作为改革示范区的深圳,早几年就开始模仿新加坡进行保障房改革。
其中最重要一步棋就是「封闭式流转」,彻底堵死了所有权贵通过这条路发财的梦想。
未来深圳房地产结构格局:40%的商品房,60%的共有产权和公租房。
40%的商品房:可炒可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又能顺利征收房地产税。
60%的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住房不炒,为深圳留住人才提供了支持。
钱不够,哪里来60%的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
没关系,再联系前天的万亿国债政策,肯定是中央给钱。年初就有报道中央财政补贴深圳搞房改,堪称几十年罕见。《中央财政补贴深圳,几十年罕见》。
新房改计划对于手持二手房产的人将是致命的打击。因为以前买不起新房的会被迫买城市老破小和次新刚需盘,未来宁愿申请保障房也没人会买这些房产。
新房改计划同时也又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盘,对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带来正面作用。
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
中央补贴,封闭运作,保障居住权利。市场归市场,放开限价,让商品房回归商品属性。
新时代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