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2022年7月4日,ETF市场正式迎来互联互通的“大时代”。
目前,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正式运作已超过1年,近期港股通ETF名单中又迎来新产品。GX恒生科技和华夏恒生科技被纳入其中,将于11月6日正式生效。至此,港股通ETF名单增至8只。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个月,A股及港股市场出现调整,无论是北向还是南向ETF均展现了“逆势投资”的特征,成交量相比上半年显著放大。
业内人士认为,ETF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丰富了投资者布局的工具选择,提高了两地ETF产品流动性,改善了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更多长期资金,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ETF品种将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有望成为投资者参与两地市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渠道。
华夏恒科技、GX恒生科技
纳入ETF通
“ETF通”又增加两只ETF!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交易所网站发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沪港通下港股通ETF标的名单发生调整,并于2023年11月6日起生效,GX恒生科技和华夏恒生科技两只ETF被纳入其中。
也就是说,运作超1年的ETF互联互通又增加新成员。此前港股通ETF产品为6只,目前已经增加至8只。
此次被纳入的两只产品均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分别属于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和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是华夏香港第一只被纳入ETF互联互通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港股通ETF的8只标的中,5只都是跟踪恒生科技的品种。华夏香港人士表示,恒生科技指数涵盖了港股中与云端、数码、电子商贸、金融科技或互联网等主题相关的最大30只龙头科技股。在当前市况下,有望成为投资者参与中国新经济成长机遇,长期配置中国科技行业龙头资产的优秀投资工具。
上述人士表示,恒生科技指数是港股市场中衡量中国新经济资产表现的核心指数之一,涵盖一篮子市值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龙头科技股,相对投资单一股票,能有效降低波动风险。“美国科技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而恒生科技指数目前估值较低,未来受中国经济韧性和行业政策的支持,具有较高增长前景。”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ETF品种陆续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有望成为越来越重要和活跃的投资渠道。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不仅能为两地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更是能实现资本市场互惠双赢, 对推动港股及A股市场的长期良性协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北向及南向ETF成交金额
均刷新历史新高
最近几个月,A股及港股市场出现调整,无论是北向还是南向ETF均展现了“逆势投资”的特征,成交量相比上半年显著放大。
港交所数据显示,8月A股市场打响3000点保卫战,上证指数从3300点附近下滑至3000点关口,月度跌幅超过5%,抄底资金通过北向ETF流入A股市场,“陆股通”8月份的成交金额合计达到142.20亿元人民币,超过今年6月份的136.12万亿元,刷新ETF通开通以来的新高,之后的9月、10月也连续两个月继续站稳百亿关口。
“港股通”方面,恒生指数5月一度暴跌8.35%,6月继续在1万8千点低位徘徊,抄底资金买入南向ETF的金额在6月飙升至927.46万亿港元,单月增幅超过177%,创下ETF通开通以来新高,之后的7、8月份也继续维持在800万亿港元级别。
事实上,自“ETF通”开通以来看,“南向”和“北向”整体成交都出现较大的增长,整体来看,截至10月底,“陆股通”10月成交金额合计达到103.46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7月开通时增长了25倍;“港股通”面,10月末成交金额229.86亿港元,相比去年7月增幅达到4倍多。
从ETF通开通以来的数据看,南向ETF成交相对北向更为活跃,基本上每个月都是“南向”的成交额超过“北向”。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源于最近一年多时间港股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抄底资金,另一方面港股本地ETF在交易时长上也比内地上市的港股通ETF更具吸引力。
“港股市场近年来跌幅较大,估值处于全球洼地,加上监管政策上的边际改善,吸引较多的抄底资金,南下资金保持明显的净流入态势,这个趋势在个股互联互通和ETF互联互通上是一致的。”一位ETF基金经理预计,从更长远的趋势上看,南北向ETF的成交金额都有望逐步扩大。“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ETF标的纳入互联互通范围,可供南向及北向投资者选择的范围拓宽,预计整体互联互通机制的双向交投有望进一步活跃。”
此外,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从北向、南向ETF双双创下开通以来的最高单月成交额记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优质交易标的扩容,极大提升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为跨境投资带来的新机遇正逐渐兑现。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持续的ETF互联互通的投资者教育,使用ETF作为投资工具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ETF通”有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通道,成交量或继续放大。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