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央企大手笔增持回购,机构:有望推动“政策底”向“市场底”的演绎

新闻资讯2023-10-17 09:30:32橙橘网

10家央企大手笔增持回购,机构:有望推动“政策底”向“市场底”的演绎


10月16日晚间,10家央企陆续公告,掀起了新一轮回购增持潮。此外,10月16日晚间还有16家科创板公司披露回购、增持、承诺不减持等以真金白银传递发展信心的公告,积极维护市场生态。

宣布回购增持的10家央企分别是宝钢股份(600019)、中远海控(601919)、中国石化(600028)、中煤能源(601898)、中国铁建(601186)、三峡能源(600905)、华润微(688396)、海康威视(002415)、中国电建(601669)、中国移动(600941)。

从这10家央企的基本情况来看,不仅是行业龙头,而且还是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的大市值公司。其中,5家上市公司公布新增增持计划,约5亿-16.3亿元;2家上市公司公布增持进展,合计约23.43亿元;1家上市公司新增回购计划,不超过30亿元;2家上市公司公布回购进展,合计4.75亿元。

另据证券时报报道,这一波回购增持潮自9月就已启动。据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超40家上市公司发布拟增持相关公告,增持主体包括股东、董监高以及经销商等。超6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份方案,绝大部分回购的股份被用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面对巨无霸的回购增持,中信建投策略陈果认为,回购热潮有望推动“政策底”向“市场底”的演绎。回购不仅符合公司财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在A股市场疲软时具备短期“护盘”作用,利于提振市场信心。1993年至今,我国股票回购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从“原则禁止”到“政策支持”的转变。2018年回购新政对于股份回购进行了积极支持和鼓励,并简化了回购的决策程序,三轮回购潮的出现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释放积极信号。

陈果表示,A股市场表现低迷疲软时,主动式回购往往具备短期“护盘”作用。回购利于企业的实体经济,以市值管理为目的的主动式回购往往受到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以股权激励为目标的股份回购在2015年政策放开后逐年增加。在分析近年来主动式回购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后,其在短期内对市场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往往在公布回购预案和公告的一个月内,股票上涨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而后逐渐回落。

中信证券则认为,上市央企频现增持回购,场内流动性持续改善。8月以来,上市央企频现增持和回购动作,这是落实《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引导上市央企价值合理回归,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从历史经验看,回购潮在底部区间对市场情绪和股价有积极作用。除了增持、回购以外,融资节奏放缓、减持放缓、政策逆周期调节等也都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有利于场内观望投资者的重新加仓。配置上,依据策略聚焦推荐,当前依然建议按照顺周期、科技、白马分三个阶段布局。

中信证券对过去几次回购潮与市场底部的相关性做了分析:2018年10-11月出现了回购预案的密集披露,同时伴随政策的超预期发力,市场底部在1个月后出现;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冲击,上市公司回购与市场底部基本同期出现;2022年年内第一轮市场底部出现在4月26日,主要受上海疫情封控的影响,第二轮底部出现在10月31日,主要受疫情和宏观经济下滑的扰动,与2022年内两次回购预案的披露高峰完全同步。

此外,中信证券还认为,融资节奏放缓、减持放缓、政策逆周期调节等也都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的改善。根据Wind的统计,8月A股市场共有109家公司IPO上市和再融资,共计募集资金1545亿元;9月A股市场IPO上市和再融资家数减少至57家,募集资金缩减至551亿元;10月,截至16日,仅有16家公司进行了融资,共计募集94亿元。

减持方面,8月27日,证监会对股份减持提出新的明确要求;9月26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破发、破净或者分红不达标的标准,明确二级市场减持的范围,明确预披露时判断是否符合条件。根据Wind数据,9月A股市场净减持环比8月减少56%至101亿元,10月截至16日,A股市场净减持规模仅16亿元。10月14日,证券会对融券及战略投资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加强了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