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云链保理业务大缩水,刚扭亏就冲刺IPO

新闻资讯2023-10-25 22:10:46橙橘网

中企云链保理业务大缩水,刚扭亏就冲刺IPO

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

其中,作为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的一部分,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是指由独立于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应收账款记录平台及供应链票据服务的服务供应商。该服务允许链属企业依据金融机构授予的分配信贷额度获取资金。

在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中,确权金额指核心企业确权的数字化应收账款债券金额和签发的供应链票据金额,通常被视为是数字企业确权平台规模的重要指标。

近期,号称中国最大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中企云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企云链”)递表港交所,冲刺上市。

虽然公司拥有强大的国资背景,但近几年却面临股东接连退出、保理业务萎缩等问题,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风险。


来源: 官网

股东连退

1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2年确权金额及融资金额计算,中企云链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市占率分别为25.9%和31.3%,同时公司也是首家累计确权金额突破1亿元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企云链平台上共有29.57万名用户,截至2022年年底,平台活跃人数为16.32万名。

其中,平台用户主要包含三大类,分别为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和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与3845家核心企业、28.95万家链属企业以及2344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合作。

不过,公司取得当前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股东背景。

根据官网信息,中企云链是在2015年成立的一家央国企混合所有制企业。

公司由中国中车牵头,联合中国铁建、中国船舶等7家央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以及北汽集团、上海久事等4家地方国资共同成立,此外,还纳入了金蝶软件、智德盛、云顶资产等6家民营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起,有部分股东陆续退出。根据此前北交所披露信息及天眼查历史股东信息来看,鞍钢资本、工商银行、中邮证券、交银信托、中车资本旗下中车金证投资有限公司、紫金矿业、中铝资本、首钢集团、云顶资产等股东已陆续退股。

本次上市前,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云顶资产、天津经开区国有投资和华兴国创,持股比例分别为23.11%、20.73%及10.31%。

保理业务大幅缩水

2

财务数据方面,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32亿元、5.50亿元、6.52亿元及3.9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司刚刚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和2021年,公司录得净亏损分别为4420万元和2829万元;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4569万元和6197万元。

招股书显示,目前中企云链主营业务包含三类,分别是确权业务、场景数字业务和其他生态业务。

其中,确权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公司来自确权业务的收入分别为2.91亿元、4.91亿元、5.97亿元和3.80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6%、89.3%、91.6%和95.2%。

据招股书,确权业务主要包含云信服务、保理服务、供应链票据服务及其他。

不过,IPO日报注意到,近几年,公司保理业务的业绩有些不尽人意,收入比例在不断缩小。

具体来看,保理业务是指公司通过购买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及链属企业提供保理服务,并通过按保理金额的比例收取的服务费及自该等保理交易赚取的利息收入中产生收入。

目前,中企云链旗下有两家全资子公司,主要提供商业保理服务,分别是云链(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以及中企云链(深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保理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4.2%、25.2%、11.6%、8.3%,逐年大幅缩减。

其中,2021年保理业务的收入规模为1.38亿元,到2022年收入却直接缩水为0.75亿元,接近腰斩。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截至2023年6月,云信业务毛利率较高而保理业务毛利率较低,公司更专注于云信业务的增长,并有意地缩减了保理业务的规模。

挑战重重

3

但就公司近几年重点布局的云信业务而言,未来发展也面临重重挑战。

具体来看,中企云链的云信业务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一个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不可篡改且不可撤销的电子确权凭证,供应商取得云信后可向更上游的供应商支付或者融资。

通过利用核心企业电子付款凭证替代商票,可方便拆分和流转,进而穿透到多级供应商,从而使以往相对繁琐的供应链融资转变为批量、快捷的金融产品。

由于提供融资的一般是核心企业旗下的保理公司,并且一般还会有核心企业集团进行担保,其效力基本等同银行保兑的商票。

不过,云信模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银行传统授信提出了挑战,且关于其风险程度,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

相关金融从业人士向IPO日报指出,首先,二级供应商贸易真实性难以核查,且电子付款凭证的法律有效性难以保证。

另外,云信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核心企业本身及众多上下游商业数据,一旦第三方平台发生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另外,该人士还指出,就目前市场来看,核心企业一般会倾向于选择自建平台。

一方面,对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类型的核心企业来说,普遍存在信用好、采购销售额度大、上下游企业众多且融资需求旺盛等特征。

另一方面,虽然和第三方合作(例如中企云链等平台)能够节省一定的IT支出,管理成本等费用,但云信类产品系统搭建对于核心企业来说,技术门槛和搭建成本并不高,而且一旦能把平台做起来,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

如此看来,公司作为当前中国最大的数字确权平台,未来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风险,此次募资能否成功,也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见习记者 李昕

版式 佘诗婕

编辑 吴鸣洲

1

2

3

4

IPO日报是《国际金融报》旗下新媒体,对平台刊载内容享有著作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标签: 融资  中企  云信  链属  云链  ipo  保理业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