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始期:北宋到明代前中期。宜兴早期发达的制陶业为紫砂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但也因为与陶器混烧,呈现出古朴粗糙的特征。早期紫砂一般为灰褐色,器型为无足宽平底的提梁大壶,多见飞釉泪斑,无款识。
2、形成期:明代中晚期。时大彬等人的探索出一套合理完备的紫砂制作工艺和工具,使得紫砂得到质的飞跃。此时壶的主要器形是仿青铜器、瓷器。明晚期有两种典型的紫砂胎,前者呈紫褐色,后者则为胎内颗粒感大而明显的棕褐色。改进了烧成工艺,避免了飞釉泪斑。流行刻款,或用刀或竹刀划刻。
3、繁荣期:清朝中期。随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紫砂陶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紫砂壶开始进入宫廷也远销海外。清代紫砂器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于一体,造型全面丰富,装饰风格发展到顶峰。
4、衰落与复兴:清末至民国。此时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战争和经济衰落,使紫砂陶发展低迷,书卷气、金石味浓烈,紫砂光货是这个阶段的主流。后一阶段,民族资本家代替了封建家族而大量兴起,出现了专门从事仿古制作的紫砂陶,不仅制作工艺上也开始创新,还设立陶瓷工业学校和各种紫砂培新机构,参加国际国际博览会,使得紫砂陶在名声大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