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月与安生》简单来说,是年少时的一对姐妹,交换人生的故事:名字叫“七月”的那一个,现世安稳,她想要跌宕起伏、出门看世界的生活。
而名字叫“安生”的那个,偏偏满世界各地折腾,看似放荡不羁。
然后,坏女孩还“抢”了好女孩的男朋友,男朋友同样有着“根正苗红”的背景,他却喜欢了坏女孩,于是,姐妹两个“反目成仇”。
年轻时,我自己也比较肤浅,觉得是七月热心照顾了安生的生活,安生却要抢走七月的男朋友“家明”,而“家明”是七月人生里、最“引以为傲”的那一部分——女生间的羡慕嫉妒,乃至生出了“恨”,我以为,这就是故事的主旨。
事实却是,七月和安生,她们都有着骨子里的“难堪”,这份“难堪”,却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揭开了。
安生在外漂泊了多年之后,选择回来看看,七月也专门请了假,两人一起出门旅游,在酒店住宿的部分,七月已经很大方地承担了房费。
所以,安生觉得,她一定要请七月吃顿好的,不然,她们之间就是“不对等”的。她们一起来到高档餐厅,打开菜单,却发现,菜价都太贵了。
可后来,安生还是“赢”得了一瓶红酒,大方地想请七月喝,因为她和隔壁桌的几个陌生男子比赛拼酒,那是她赢来的“奖品”。
七月却因为这件事情,而彻底暴怒了,为什么呢?好朋友把“心”都捧给了她,却只换来了她的“不屑”吗?(本文原创作者“叶澜依 free”,目前只在头条百家同步发文,其他平台均为抄袭洗稿文,剽窃无耻)
两人于是开始争吵。安生说,七月骨子里就看不起自己,从前我觉得,这是一句气话,后来我觉得,这是一句真话。
小时候,安生偷了杂货店的一枚胸针,“送”给了七月的妈妈做生日礼物,七月却很生气,她还是偷偷地在杂货店留下了钱,因为七月觉得,安生是个行为道德可耻的人。
而这一次,那瓶名贵的红酒,也是靠安生“搔首弄姿”,和其他男人喝酒换来的——这就意味着,安生愿意做行为道德可耻的女人,而那些男人,或许也会把同桌吃饭的七月,也当成这样的女人。
可七月骨子里,根本不想成为和安生一样的人。
再加上,安生与家明之间,那若隐若现的“暧昧”,对此,七月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安生,这个行为道德可耻的女生,本不该是她的朋友,可偏偏是她从小最好的朋友。
那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安生从小难道不知道,自己比七月穷很多、生活很难堪的这个事实吗?
安生其实也是知道的,她虽然无数次地夸奖,七月妈妈做的菜好吃,自己喜欢在七月家里待着,她也在第一次搞了一个小破仓库,带七月出去过夜的时候,如释重负地对七月说了一句话:
我总算,也有个地方,能够招待你了。
七月家有温暖,七月家有饭菜的可口,七月家有和睦的父母……可安生那个破破烂烂的小仓库——它代表着自由,这算是一种安生“拥有”相对七月“拥有”的对等。
然而小时候,两人的差距是这样,长大了还是这样。一起旅游,七月很自然地承担了酒店的费用,意味着她稳定的银行工作,还有她从来都稳定的家庭,永远都可以为她托底。
而安生看过世界的潇洒,却还是会为一顿饭而捉襟见肘,加上七月的一句“这顿我来”,那儿时噩梦般的记忆,又汹涌而来。
所以,无论怎样,长大了的安生,其实是不想接受被七月“施舍”的,她向来都不想正视两人的“差距”,却还要做出一副——很愿意的样子。
安生只能用自己“剑走偏锋”的方式,去换一瓶名贵红酒,可七月的鄙视,还是把安生的自尊“底裤”都彻底扯下了。
可见安生的骨子里,即便贫穷是事实,她也是不想仰望“姐妹”的。
也许,七月和安生之间唯一的错,就是她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命运的齿轮却将她们维系在一起。
明明已经很小心,还要各自压抑委屈,难堪却在不经意间,暴露出来。
我们也许都曾想要呵护过那些,自己真正想保护的人,珍惜过跨阶层、又“弥足珍贵”的友谊。
《左耳》里的“坏女孩”黎巴拉,听到小耳朵说了一句:巴拉是我朋友,她眼圈都泛红了。 《欢乐颂》里的“樊大姐”,也很“仗义”地把来找她的安迪拉到身后,对着醉醺醺的刘总说:安迪是我朋友,是我朋友!
那么,安生对七月“从下往上”的仰视,和七月对安生“自上而下”的兼容,她们彼此都真的愿意吗?人性里的那些难堪,其实能藏得住吗?还是彼此能包容呢?
也有人说,若无相见,便无相欠,我们应该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大家觉得,不在一个世界的人,七月与安生,她们应该做“闺蜜”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剖析影视作品、解读人性真相。我是不求人、不讨爱,人间清醒的“叶澜依free”,本人不是演员热依扎,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