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的错误》, 马哲有了“归宿”, 你得到答案了吗!

热门影视2023-10-30 15:06:33橙橘网

《河边的错误》, 马哲有了“归宿”, 你得到答案了吗!

余华原著改编,影帝朱一龙主演,手握戛纳、平遥高口碑场刊评分的《河边的错误》,显然是当下大银幕最靓的崽,用文艺片的底色,拼出商业片的成绩。

并拿到豆瓣7.5的好口碑,在国产文艺片里表现相当出色。


这部电影也是近几年让我观后感最复杂的一部作品,有多“复杂”呢?走电影院走出后,七话和一同观影的小伙伴关于“真相”展开近一小时的讨论。

我们的讨论至今没有一个彼此都认可的结论,但可以确定,当一部电影能让观众看完充满讨论欲,并且因为不同的解读而持续碰撞时,它已经赢了。


或许,抛出一个饵引发观众进入没有正确答案的无限解读的热情中,并从每一份解读中思考其中的深意,也是《河边的错误》看点所在。

“个体”与“集体”,真相与完美

从主导查案的警察马哲,到幺四波波、诗人宏、许亮、小男孩,都属于与集体格格不入的“个体”,他们身上,有很多难以被身边人理解的特质。

有人因此而死,有人因此而“疯”,马哲就是那个因为“格格不入”而逐渐发“疯”的人,他坚持的真相探索与局长要求的“简单流程”、“集体荣誉”背道而驰。


两者在经历博弈、对抗、疯狂后最终完成了个体向集体的融入,用“抓获疯子、突破案件”实现三等功成绩的马哲,终于成为众人眼中和谐正常的一员。

但再深入抠一下细节,故事只讲了那么直白的东西吗?显然不止于此。

执着于真相的马哲,到底是最终融入集体,还是曾经受困于自己的完美主义?各有痛点的受害者们,又是不是仅仅因独特而伤。


这个故事,到底是一场偏执人生的大和解,还是一段痛苦的融入过程?

从不同视角出发,我们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不同的。

就像站在上帝视角来看 ,警察执着于每一个线索背后的全部,逻辑并没有问题,但站在许亮等人的视角,马哲的执着,恰恰是他们走向死亡的索引。


每一个逻辑线往下推,都会有悬疑片常见的细思极恐体验,可细思极恐之后,又收获了无限的迷茫,马哲抓不住的,观众亦没有办法抓住。

从某方面来说,导演似乎有点“坏”,别人是向观众讲一个故事,而他是想让观众亲身体验一把马哲因“不确定性”而抓狂的状态,没有答案,那就一起发疯?

疯子与循环,对抗与因果

马哲、小男孩、疯子这三个角色看似身份完全不同,却又有着大量暗喻,小男孩对游戏的认真亦如马哲对真相的执着,间接形成了共鸣。


故事节奏很有趣,小男孩死亡的信息,刚好是马哲彻底崩溃的契机,铁证推翻了马哲前期所有的不确定,就像在击溃他一直坚持的真理。

当马哲未出生的孩子被查出有10%的概率可能会出现精神问题时,原本游离在主角身边无序又神秘的疯子,似乎又与马哲的生活形成了一个轮回循环。

马哲因为查疯子而成了“疯子”,疯子又成了马哲三等功之路的筹码,电影末尾那个与疯子行为习惯相似的孩子,放玄学故事里可能就是疯子投胎来报复了。


事实上,电影里的确存在“报复”桥段。

许亮之死,便很耐人寻味。

他的死出其不意,影院观众们的反应大多与马哲一样被打得措手不及,不少观众甚至失声尖叫,完全没预见上一秒看得开的人下一秒就惨烈终结。

但只要把自己放在许亮的位置,你会就发现他死前的轻松释然,并不是因为马蜇“帮”他解开了“生”的心结,而是给了他彻底放弃生的契机。


他在给马哲送完锦旗后自杀,又刚好死在马哲的车上,很难不让人解读成他在报复马哲的穷追不舍导致他的隐私被公开,使他要面对环境异样眼光。

但这场悲剧,真的是马哲导致的吗?

一个警察执着于用真相去排除每一条与案件相关的线索,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没有错,可他的坚持使许亮隐私曝光将受到的压力,亦是事实。

似乎都没有错,又似乎都错了。

河边的错误,也许错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时代的局限,时代注定了幺四婆婆、宏、许亮等人的悲剧,也注定了原本正常的真相探索变成了死神的镰刀。


马哲试图对抗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局限,可最终进入了真相会杀死更多无辜之人的死循环,因游离于“正常”之外发疯,一步步消融成为其中的一员。

而没有消融的那些人,则成了故事里的受害者。

是发疯还是被迫发疯,是马哲变“正常”了,还是那个认真执着的他消亡了,相信不同观众会有不同解读,即使拿到当下,也很难拥有一个统一答案。

因为每一个都可能是答案,但更可能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


当然,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纯推理模式的解读,七话一个朋友便坚定认为整个故事走的是传统悬疑路线,大BOSS是马哲,他有双重人格。

光明人格是警察,黑暗人格是凶手,黑暗人格杀人嫁祸,光明人格破案,最终光明人格意识到黑暗的存在,双方博弈后其中一个胜出主导了如今的结局。

理由是马哲的孩子有10%的病变概率,这种基因一般情况是遗传的,妻子和医生以为是基因突变,其实是马哲隐瞒了自己身患家族遗传病的事实。


就……虽然部分细节无法对上,虽然部分逻辑没办法支持,但这种解读,如果有观众觉得足够烧脑刺激,似乎也很不错?

皮是悬疑推理,骨讲人性与社会,魂又是没有答案的谜题,想得到什么样的观影体验,且看观众看到那一层了,但多数观众,显然看到了最后一层。

给观众没有答案的故事,这个操作有点大胆,因为很可能会被怀疑是导演“圆不上逻辑所以放弃不圆了”,但《河边的错误》最终还是把答案留给了观众寻找。

马哲在电影里因为找答案发疯,观众在影院里因为找答案各种头脑风暴,电影里的人与电影外的观众间接同频,一起体验河边的错误,思考河边的错误。

本文标签: 马哲  许亮  余华  疯子  朱一龙  河边的错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