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医院观察 | 牵起“大手”和“小手”

母婴育儿2023-11-14 15:05:29橙橘网

健康促进医院观察 | 牵起“大手”和“小手”

“一老一幼”是健康促进的重点关注人群。许多医务工作者深有感触:将健康教育融入诊疗与康复服务中,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的2022年健康促进医院优秀案例中,来自多家医院的积极实践汇聚成健康促进惠及“一老一幼”的有益经验。


讲科普就像“滚雪球”

取材于听众,反馈于听众

在我国,意外伤害是导致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让孩子做自己健康安全的第一守护人,让家长做孩子健康安全的第一监护人”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继翠在“儿童无伤害”倡导公益行动中不断传达的理念。

2015年,郑继翠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立“儿童伤害预防与急救”青年志愿服务团队。“团队中有来自骨科、普外科、心理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医务人员,也有医务社工,成员之间博采众长,共同致力于儿童伤害预防与急救。”郑继翠说,团队既防“害”于未然,又减“害”于已然。

针对健康儿童及其家庭,团队推出意外伤害预防医学科普课程,通过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儿童青少年的安全意识从认知提升逐渐到影响行为。“针对跌落、溺水、烧烫伤等常见儿童伤害类型,我们设计了很多趣味教具,力求寓教于乐。”郑继翠说。

对于遭受意外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团队开展需求评估和床旁咨询,以减少家庭成员间在事故发生后的自责、互责情绪,并总结成标准化服务模式,避免类似伤害的再次发生。

“国外研究发现,当遭受意外伤害的儿童回归社会后,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会再次遭受类似的意外伤害。因此,控制儿童伤害危险因素至关重要。”郑继翠介绍,该院首创的床旁咨询通常在患儿出院前一天开展,这是养育人最期待获得居家看护指导的时刻。借此时机,团队成员与患儿家人围坐在一起,分析事故风险点及规避方法。

床旁咨询不追求面面俱到,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曾有1名4岁儿童在玩耍中不慎从3层窗台跌落。其父母表示,孩子出院后,他们就要从3层搬到1层住。”郑继翠说,其实患儿父母并未抓住主要矛盾,即使搬到1层,孩子仍有从窗台跌落的风险。于是在咨询中,郑继翠引导患儿父母复盘跌落发生的全部过程,分析儿童伤害危险因素,并就此对家居布局、防护措施设置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好动的特点,教给孩子父母如何调整看护习惯。

“孩子父母听后恍然大悟,‘原来不换房子也能解决问题’。在后续的电话随访中,我们得知患儿再未经历类似的事件。”郑继翠回忆。

“讲科普就像‘滚雪球’,不必在意初期效果甚微。”在郑继翠看来,给儿童家庭讲科普,不要照本宣科,要将临床案例转化为鲜活素材;不要自说自话,要尝试互动式教学,鼓励儿童和家长勇于表达,在交流中持续挖掘素材,正所谓“取材于听众,反馈于听众”。

由被动转向主动

“糖友”变身“控糖达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而老年患者的普遍困境在于自我管理不得法、不奏效。为此,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6月成立“欢聚e糖”糖尿病居家照护团队,探索开展“互联网﹢”糖尿病居家管理项目。

居家照护团队由糖尿病专科医师、健康管理师(糖尿病专科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心理治疗师组成,患者由此获得医疗、护理、营养、康复、药学、心理六方面的临床照护。

处置数字化随访系统护士端的患者血糖预警提示,是糖尿病专科护士夏洋洋每日工作的首要任务。“患者确诊后,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回家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居家管理,团队成员24小时排班。”夏洋洋介绍,医院将诊疗技术与物联网管理相结合,应用数字化随访系统,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系统化、全程化、精准化管理。患者居家期间,血糖仪关联数字化随访系统,当患者血糖指标出现异常时,护士端就会出现血糖预警提示;日间由健康管理师立即电话回访或在线实时互动,夜间则由值班医生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指导患者规范服药,调整生活方式。

“欢聚e糖”居家照护团队建立了微信控糖群,不断丰富健康管理干预方式。“比如,团队成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时在线答疑,每天发布一个糖尿病科普小知识,每周开办一次健康小课堂等。”夏洋洋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控制重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更重在采取“一人一策”。

“有名男性患者由于平常应酬较多,较难坚持低糖饮食。除对其开展日常血糖监测和用药指导外,我建议他在出差期间携带适量可生食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等,并配合服用营养素,这样既确保了营养均衡,又将控糖融入日常生活,最终达到轻松控糖的目的。”夏洋洋说,随着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这名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持续向好,治疗配合度也明显提高,不再认为自己是被管理的“糖友”,而是幸福生活的“控糖达人”。

无处不在的科普

越去了解,越不畏惧

从针对全国癌症高发区的义诊咨询,到面向全省居民的癌症防治宣传,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传统自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

走进四川省肿瘤医院,癌症防治科普元素共同构成“一廊一所两馆三厅六科”立体传播阵地,便于患者在诊疗间隙增加防治知识储备。

“以‘一所’为例,该院开展肿瘤研究所实验室开放日活动,邀请公众参观体验,在互动中普及癌防知识。”四川省肿瘤医院宣传统战处(科普部)处长李岳冰介绍,自2020年以来,该院先后申报成为四川省级科普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暑假,医院都会邀请一些乡村少年到基地参观学习,目的在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针对居民常见癌种,按癌种分类,医院开发了形式多样的科普产品,包括科普海报、科普手册、科普图书、科普漫画、科普宣传片、科普情景剧等。”李岳冰说,部分刚确诊的老年患者比较抵触“癌症”的字眼,因此,科普宣传片仅在门诊大厅、影像等候大厅、放疗中心大厅、病区走廊的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而在相对安静的病房等地方,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微信扫码,在手机上选择性地观看相关科普产品。“希望在循序渐进的癌症防治科普宣教中,使老年患者越去了解,越不畏惧。”李岳冰说。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四川省肿瘤医院秉承的方针。作为“健康四川”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技术牵头单位,该院推动实现市(州)、县(区)癌症防治中心全覆盖。截至目前,四川省居民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已从30%提高至70%,高发癌种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年筛查量已近30万人次。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奚晓蕾 王炬亮

编 辑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

本文标签: 癌症  控糖  糖尿病  健康促进  全国肿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