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来袭,如何保护肺炎风险下的儿童?

母婴育儿2023-11-07 06:05:24橙橘网

肺炎支原体感染来袭,如何保护肺炎风险下的儿童?

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感染性疾病,避免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接种疫苗始终是最便捷且高效的方式。

肺炎支原体感染潮还在持续,综合媒体报道,北京、上海、安徽、浙江等多地儿科门诊出现就诊高峰,更有多位医生表示,从业几十年来,从未遇到过如今年般如此严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爆发。

“伴随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今年感染人数有可能会较往年有明显增加。”近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表示,“肺炎支原体每隔3到7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流行,过去三年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免疫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

不仅是儿童易感人数上升,由于目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形势严峻,导致临床上部分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随着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季即将来临,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球菌等细菌感染,今冬活跃程度也存在变数。

如何进行预防和规范诊治,抵御冬季呼吸道疾病对儿童的威胁,也成为了现阶段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


图源:健康杭州微信公众号

耐药问题严峻,切不可盲目用药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指出,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该病源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这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性微生物。感染患儿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据安徽省疾控中心10月23日消息,今年9月以来,全国各地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都有所上升,超过往年水平,多数感染患儿年龄在5岁以下,呈现低龄化特征。“随着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儿童中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越来越常见。今年的重症患儿占比较多。”

常规情况下,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疾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同时给予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轻症患儿病程多在5-7天左右,预后良好,后遗症少见。

但严峻的耐药形势却让问题变得棘手。根据2022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学者在《儿科药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广州儿童5年耐药率为68.1%,北京高达87.7%。耐药会导致患儿病程延长、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增加患儿治疗的难度。”

之所以耐药严重,很大程度归因于过去抗生素的长期滥用。一方面,不少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相似,咳嗽、流涕、发热,家长在家难以自行判断。另一方面,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医生并非都会对就诊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测,“而阿奇霉素使用方便,不存在过敏问题,过去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时,还没具体评估病情,也没做病原体检测,‘先用了再说’的情况非常普遍,日积月累导致耐药。”有专家曾对“医学界”表示。

受耐药影响的不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还有因肺炎球菌感染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应对。近日湖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部部长王雷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我国肺炎球菌多重耐药比例已高达83.3%,且5岁以下儿童致病株的耐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这不仅为儿童肺炎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挑战,也给社会及家庭的医疗支出造成了负担。”

除了加剧耐药形势,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还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喹诺酮类抗生素会影响儿童关节、软骨等部位的发育,而对于8岁以下儿童,四环素类抗生素则有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诱发过敏反应等风险。

即便是相对“安全”的阿奇霉素,服用后也可能出现部分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腹泻或者呕吐。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近日发布提醒称,市民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图源:健康海淀微信公众号

警惕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接种疫苗应尽快提上日程

对于今冬呼吸道疾病流行季的形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感染科副主任医师俞慧菊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推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在冬春季节也可能会进一步流行起来,同时也可能存在细菌病毒合并感染的情况,因此,这波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并不会那么快过去。

需要重视的不仅仅只有抗生素耐药,根据安徽省疾控中心日前发布的提醒,(肺炎支原体感染)外加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也会导致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难度上升。

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感染性疾病,避免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接种疫苗始终是最便捷且高效的方式。但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尚无相应的疫苗,目前只能通过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避开密集人群,并在患儿出现症状后尽早就诊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早期处理。

在能够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中,流感已是老生常谈。从9月中旬起,北京市开始针对不同人群分批次进行流感疫苗预约接种,此外江苏、福建等地的流感疫苗预约接种工作也已开启。根据中疾控日前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儿童杀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刚迎来转机。今年5月12日,全球首款用于婴儿的RSV预防性单克隆抗体疗法获国家药监局上市受理,一旦获批,将打破国内呼吸道合胞病毒“零疫苗”的历史。

另一容易被忽视,却需要重点关注的则是肺炎球菌感染。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据统计有高比例的儿童(27%~64%)携带肺炎球菌于鼻咽部,尤其是年幼者(<5岁),他们的呼吸道脆弱,特别容易定植和感染细菌。美国一项横跨56年的流行病学统计研究就发现,在该国流感季中,约50%的死亡病例死于肺炎,绝大部分是肺炎球菌感染所致。

也正因如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的分级中,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之一。其中,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是用于儿童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要疫苗。

在国内的真实世界研究中,2020年发表的《宁波地区2岁以下儿童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保护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调查发现,PCV13联合流感疫苗接种,将儿童肺炎的发生率降低了97.3%。

10月16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醒称,由肺炎球菌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是流感常见的并发症,特别高发于儿童和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议上述人群同时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既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获得双重保护。

通过接种疫苗将呼吸道传染/感染性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不仅能最大程度避免发病后抗生素的错误使用、滥用,延缓抗生素耐药的趋势,还可以规避抗生素给儿童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自然》杂志在2020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肺炎球菌和轮状病毒疫苗接种项目,每年大约预防了2380万次需要抗生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和1360万次需要抗生素治疗的腹泻。

因此对于家长来说,今冬应该主动关注儿童流感、PCV13等疫苗的接种,特别是既往有过感染史的儿童,通常也是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人群。随着孩子2周岁后入园入托,大量的集体密切接触让病原体的侵袭更为容易,家长不能掉以轻心,在注重儿童日常防护的同时,更应该咨询医生后积极接种疫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